/ 新闻

铁血雄师——八路军第五旅探源

发布时间:2025-08-01 09:18:54

解放战争时期,在承德、兴隆、北平、昌平、察哈尔、多伦、丰宁、滦平地域,曾经活跃着一支英雄部队——八路军第5旅。这支部队在旅长马龙、政治委员李水清的率领指挥之下,在热西、平北、察东地区实施大部队机动作战,先后组织实施了滦平、小白旗、虎什哈、丰宁、石人沟等战役战斗,所到之处,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无坚不摧、战果辉煌。八路军第5旅的作战行动,不仅给驻守在承德地区的国民党第13军及伪警察部队以沉重的打击和杀伤,而且,迫使敌人由战略进攻,转变为战略防御,将兵力收缩在少数的几座县城和公路、铁路沿线地区,再也不敢大摇大摆地对我根据地进行扫荡。从而使我军获得热西、察东地区战场上的主动权,既解放了被国民党统治的大片国土,同时,也提升了敌战区人民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勇气,保卫了平北、丰滦根据地的安全,为我军主力进入东北,与国民党东北军队决战,实现东北的全境解放,创造了条件。

我对八路军第5旅的关注,不仅仅是为这支英雄部队的战绩所感动,更为重要的是缘于我的父亲曾经是这支部队的一名战士,并且亲自参加了在热西地区的所有战斗。在父亲在世的时候,多次给我们讲述他在八路军第5旅当兵打仗的故事,尤其是“石人沟战役”的详细经过。在那次战役中,父亲亲身经历了那场惊心动魄的要点争夺战,如果不是父亲所在的那个班动作迅速,也许倒在山坡上的成片成片的士兵,不是国民党兵,而是父亲所在部队的战士。也就是在那次战斗中,父亲的班长被敌人的重机枪击中,掏空了内脏,肠子流了一地,血肉模糊地牺牲在他的身旁。战后,父亲与战友们一起掩埋了班长的遗体,将班长随身携带的东西作为纪念物分给大家,于是,才有了“玉石烟嘴”的故事。

据父亲讲,“石人沟战役”之后,父亲因为生病,被部队安排在当地休养,大部队则向热西、察东地区机动,执行新的作战任务。父亲疾病痊愈归队时,第5旅因与傅作义的国民党军队作战失利,而不知去向。

是什么样的战役,让八路军第5旅遭受那么大的损失,甚至从那个时候起,在华北地区我军的作战编制上再也找不到第5旅的番号。八路军第5旅到底去了哪里?这是一个一直萦绕在我心头上的一个迷,总想能够解开,让世人知道八路军第5旅的归宿,并告慰我长眠于地下的父亲。

我于2015年退休之后,便全方位的收集有关八路军第5旅的资料,可是,由于信息太少,始终不能破解这个迷团。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见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军战史,从中找到了八路军第5旅的踪迹,让我喜出望外。我立即对已知各种零碎信息进行梳理,终于还原了历史。

八路军第5旅,是一支血管里流淌着井冈山红一师血脉的英雄部队。1933年6月,红一方面军在江西省永丰县藤田镇进行了整编,将红3军第7师、第9师与红22军第66师合编为红1军团第1师,辖第1、第2、第3团。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改称陕甘支队。红1军团改称陕甘支队第1纵队,红1师的第1、第2团改称第1纵队第1、第2大队,撤销第3团编制,其兵员分别编入第1、第2大队。1936年1月,恢复红1师番号,下辖第1团、第13团、第3团。(第1团由第1营改称;第13团由红3军团第5师第13团调入;第3团为重新组建;)。第2营调出。1937年8月20日,红1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杨成武任团长,原所属第1团、第十三团、第三团,依次改编为第1营、第2营、第3营。1937年10月,独立团改称八路军独立第1师,原所属第1、2、3营改称第1团(第1营改称)、第2团(第3营改称)、第3团(第2营改称)。第1团(由6个红军连队和抗日游击队一部组成);第2团(由2个红军连队和抗日游击队一部组成);第3团(由4个红军连队和抗日游击队一部组成)。

1938年2月,为扩大敌后抗日斗争、开辟雾灵山抗日根据地,由邓华率部挺进平西,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4月8日,独立第1师(即红1师)一分为二。由邓华率独立第1师部分机关、直属分队和第3团组成晋察冀军区第6支队,司令员兼政委邓华。之后,红第3团又扩编为第2、第3团两个团。1938年5月,组成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第6支队改称第11支队,辖第31大队,32大队、33大队。1945年10月,组建冀察纵队,辖第6旅、第7旅、第9旅。第7旅辖第19团(即第7团改称)、第20团(新5团改称)、第21团(第44团改称)。肖文玖任旅长,李水清任副旅长兼政治委员。1946年3月,冀察纵队在延庆地区进行整编,第7旅辖第19团、第20团、第21团。1946年7月,晋察冀军区成立第2纵队,第7旅改称第5旅,旅长马龙,政委李水清,辖第13团(第19团改称)、第14团(第20团改称)、第15团(第21团改称)。

八路军第5旅又是一支身经百战的虎狼之师。第5旅成立后,在热西、平北、察东地区纵横驰骋,转战千里,战绩辉煌。

1947年4月8日,晋察冀军区发起正太战役,第5旅担负正定东门至南门之间的攻击任务。

正定是华北著名的古城,城垣坚固,墙高3丈有余,周长20多公里,古城四门各建有瓮城三座,城门三道。守敌为国民党军第3军7师19团、河北保安第5总队13、14团、干训团及地方还乡团,共约6000余人。为了加强古城的防御体系,敌人在古城的外围、城墙和城门楼上均构筑有坚固的碉堡和火力点,其防守的严密程度,可谓固若金汤。

5旅部队抵近古城外围后,立即组织各级指挥员进行战场勘察,详细研究确定了战斗方案。决定第13团和15团在城东南角两侧各展开2个营,担任主攻;14团在南门以西展开1个营,担任助攻。

4月11日18时30分,总攻开始。在主要突击方向上,13团和15团各两个连的突击分队在火力支援下分别向花园北侧城角和城关西侧城角发起攻击。13团主攻分队迅速攻到城下,但遭敌密集火力杀伤,未能顺利登城;15团连续克服敌外围三道堑壕,但由于攻击路线选择不佳,主攻分队的4个排陷入泥沼,架设桥梁也未成功,两个团的首次进攻宣告失利。位于南门助攻方向的14团,集中18挺轻重机枪和5具掷弹筒,以猛烈的火力压制敌人;又以战防炮和迫击炮对南门城楼和预选的突破口进行密集炮击,打的城墙砖石横飞、浓烟滚滚。在强大密集的火力掩护下,该团3营7连3排7班迅速冲到城墙之下,竖起了云梯。敌人试图推倒云梯,并消灭冲到城墙脚下的我军,组织以密集的火力进行压制。我突击分队冒着敌人强大的炮火前赴后继的开始登城,4班副班长王儒接近城头时,一连甩出多枚手榴弹,趁着爆炸效果,纵身登上了城头。随后,3营毕副营长、团参谋长蔡洪恩、7连连长刘全禄带领3个突击组相继登上城墙,以火力压制敌人的反扑,巩固了突破口。至19时25分,古城南门敌人的防御屏障被我军完全撕开,主攻分队第7连全部登上了正定南门城头。接着,我主攻分队迅速向纵深扩张战果,并用炸药包炸开了南门,为后续部队攻入城内创造了条件。5旅14团第1营作为团第二梯队适时投入战斗,沿南大街向阳和楼方向攻击前进。

5旅旅长马龙得知南门得手,立即命令担任主攻的13团、15团以部分兵力原地佯攻,牵制敌人,主力迅速从14团打开的突破口投入战斗。15团和13团先后从14团突破口和南门进入城内,并迅速向东、向北发展进攻。战至12日5时,5旅全歼了东西大街以南之敌。尔后,13团及15团2个营、14团1个营进至天主教堂、第7中学、县府附近,协同我第4、第7旅总攻。经过激烈巷战,至当日8时,战斗结束,守敌全部被歼。5旅获得重大战果,毙伤俘敌第7师副师长刘海东以下3000余人。

1949年2月,第2纵队第5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67军199师,辖3个团,第595团(即井冈山时期的红一师第13团,有2个红军连)、第596团、第597团。相继参加了张家口保卫战之怀来防御战、保南战役、正太战役、沧县攻坚战、保北战役、大清河北战役、清风店战役、平津战役、太原战役等。

1951年6月,第199师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7军编成内入朝作战,先后参加了十字架山阵地战、金城反击战等重要战役,打出了志气,打出了军威。

1986年8月军队精简整编,第199师改称摩托化步兵第199师。2003年12月,整编为第26集团军199摩步旅。2017年调整为陆军第80集团军建制。

八路军第5旅旅长马龙,开国少将,1912年生,湖北大冶人。1929年参加红军,先后任陕北独立3团政委、冀热察挺进军第11支队大队长、八路军第5旅旅长。

八路军第5旅政委李水清,开国少将,1918年生,江西吉水人。1930年参加红军,先后任红1师宣传队长、红1师第3团营教导员、冀察军区第7旅副政委、第5旅政委。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