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大清王朝不是骂倒的,国民党也不是骂跑的

发布时间:2025-08-01 09:17:18

大清王朝不是骂死的,是孙中山、黄兴他们掀起无数次武装起义,是无数进步青年流血牺牲,才动摇了封建皇权的根基。推翻帝制靠的不是痛骂,而是一次次起义尝试,是前仆后继的斗争,是用命拼出来的共和火种。

北洋政府不是被骂倒的,是五四运动掀起新民主主义浪潮,是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是工人罢工、学生游行、商人罢市,三者联合,让当权者感到真正的压力。

国民党也不是骂跑的,是毛主席等共产党人走村串户做群众工作,一步步组织起农会、工会、赤卫队,发动土地革命,才真正把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赶出中国大陆。他们不是靠几篇社论、几次演讲赢得政权,而是靠把沉默的农民变成觉醒的战士,把被压迫的群众变成组织起来的阶级力量。

“骂”从来不是主力,是揭露、是引子、是斗争的开始。真正改变社会秩序的,不是语言,而是组织;不是声嘶力竭的抗议,而是阶级的觉醒与联合,是生产关系的重新安排,是权力基础的重构。

很多人误以为,“揭露真相”“怒斥不公”本身就是革命。他们骂封建,骂腐败,骂官僚,骂资本家,甚至每天在网上“输出正义”,以为只要说得够多、说得够狠,社会就会开始改变。但历史早已说明,改变从来不是靠“说服”,而是靠“斗争”;不是靠“共鸣”,而是靠“组织”。

哪怕说得再正确、情绪再真挚,如果没有落地为行动、没有深入到群众中去、没有形成现实的团结与对抗结构,那些语言终究只是浪潮中的泡沫,看似喧哗,实则虚无。

历史不是靠骂推动的,现实也不会。

毛主席他们并不是坐在书桌前制定出一个完美的理论就可以改变世界,而是用脚丈量中国的土地,用汗水和耐心换取人民的信任。

他们一村一村跑,一户一户谈,解释什么是阶级、什么是剥削、为什么要斗争。在那个文盲率极高、宗族观念根深蒂固、群众普遍认命的乡村社会里,任何一个阶级启蒙的念头都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靠一遍遍地宣传、一点点地组织,一次次面对冷眼、怀疑甚至背叛慢慢生长出来的。

这就叫做群众工作。这是最艰苦的,也是最决定成败的地方。

做群众工作不光是喊口号、讲热血故事,更要能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要从他们的痛处出发,从柴米油盐、田地水源、劳力调配等最现实的冲突里,找出制度性压迫的根源,再把个体的愤怒汇聚成集体的觉醒。这不是知识分子的一厢情愿,而是现实中阶级力量的真正锻造。

很多人轻视这一步,总觉得只要喊出“资本主义剥削你们!”群众就会自动觉醒,自动革命。但现实从不是这样的。无数实际经验表明,群众的意识不是天生革命的,而是在组织中形成,在斗争中成长的。没有组织的群众就像没有骨架的肉块,哪怕有愤怒,也无法构成力量。骂只能唤起注意,但组织才能积蓄能量,才能转化为改变世界的武器。

所以毛主席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强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真理去灌输群众,而是从群众的真实处境出发,去引导、去提炼、去推进。他们建立农会,是为了改变农村权力结构;组织工人罢工,是为了打破资本与劳力之间的奴役关系;搞土地改革,是为了重新分配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这些才是真正的革命实践,而不是单纯的思想输出。

毛主席没有寄希望于“讲道理”就能说服敌人,更没有幻想靠一通痛骂就能叫醒人民。他相信并依靠的,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是那些在苦难中挣扎但依然愿意抗争的普通人。他真正做到的,是让千千万万曾经互不相识、彼此麻木的个体,重新组成集体,认识到他们的处境并非天命,而是人为的压迫;明白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争回属于自己的尊严和权利。

这也是我们今天最需要明白的事情:不是说得多响亮,而是做得多深入;不是揭露了多少黑暗,而是点亮了多少光芒。

今天,我们再来回望那段历史,不能只看到毛主席讲了哪些伟大的道理,而要看到这些道理是如何被贯彻到组织工作中的。那不是一时的情绪,而是一整套群众路线的贯彻实施。不是一次性的爆发,而是十几年如一日的艰苦建设。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问题出在资本的主导逻辑上,出在被彻底商品化的社会结构里。他们愤怒、他们讽刺、他们质疑,看起来好像觉醒了。但如果这种“觉醒”止步于网络上的转发、止步于情绪的共鸣、止步于个体的孤勇,那最终仍会陷入被系统吸纳、被算法驯化的循环。

我们必须十分清醒的知道:大清不是骂死的,国民党也不是骂跑的。我们所面对的这一切,也不会因为几句讽刺几声怒吼就自行崩溃。历史不会自己前进,它只会在组织和斗争中被人推着向前。

这条路不短,不快,不容易,但唯有如此,才是历史真正的归宿。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