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一国一制,再造台湾——不宜再用“一国两制”“九二共识”概念

发布时间:2025-08-01 09:17:36

建国后,我们党最早系统提出的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主席、周总理等提出的“一纲四目”。一纲: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目:1,除外交统一于中央,其他台湾人事安排、军政大权,由蒋管理;2,如台湾经济建设资金不足,中央政府可以补助;3,台湾社会改革从缓,待条件成熟,尊重蒋的意见,与台湾各界代表进行协商;4,双方保证不做破坏对方的事,以利两党重新合作。

“一纲四目”充分反映了毛主席、周总理的博大胸怀、宏伟气魄,超人胆识与杰出智慧。

这项政策是以两岸都明确坚持“中国只有一个,万无分立之理”的根本原则为前提,以两岸均坚持“我是中人”的民族认同为条件,以坚决打击“台独”分裂活动,坚决抵制帝国主义“划峡而治”的阴谋为基础的。两岸尽管在其他一些政治理念上,有所不同,但在谋求国家完全统一的大义上是心灵相通的。这是“一纲四目”的核心价值所在。

遗憾的是,由于内外情势的变化,以及两岸主要领导人相继辞世,这一方针最终未能落到实处。错失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20世纪末,为了迎接香港和澳门回归,中国领导人有“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提法,并认为这一概念同时可用于新情况下台湾问题的解决。事实上,“一国两制”是“一纲四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延伸与应用,其基本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一国两制”的灵魂是“一国”。无论是历史、文化、法理上,中国堂堂正正,屹立千载,没有歧义。中国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不容挑战。在这个前提下,考虑到港澳地区因帝国主义的侵略,长期生活在西方殖民主义的奴役之下,被迫接受西方政治制度,使用西方语言文字语言,社会生活逐步西方化的现实,需要一个过渡、适应的过程,最终平稳实现全社会的完全融合。而且,即使在西方殖民主义统治期间,港澳同胞从未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是中国大家庭不可缺少的一员。即使是西方殖民主义者也不得不承认港澳是在人民无权,以及殖民主义的武力胁迫下“租借”的中国领土的事实。所以,港澳回归是“回娘家”,不是国家身份的改变。港澳回归后,在一个时期内采取不同于内地的生活方式,和具体制度是必要的,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的求实精神。

台岛与港澳情况不一样。如果岛内政治生态没有发生颠覆性的恶变,如果台独分裂势力不是那样猖獗无忌,台独癌细胞没有渗入到岛内统治团伙的骨髓,“一个中国”的神圣原则没有被践踏,那么,“两制”是可以适用于岛内的。

问题是,自从李登辉为代表的台独分裂势力,篡夺岛内权柄数十年中,歇斯底里地推行卖台祸国的分裂路线,要把祖国的宝岛作为投名状,献给洋主子。尤其是自称“台独金孙”的赖清德上台后,变本加厉,丧心病狂地“反中、仇中、抗中、祸中”,镇压异己,鱼肉百姓,铁了心要把宝岛台岛变成鼠窝狼窟,试图再次让台湾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充当美国在西太平洋“不沉的航空母舰”、入侵中国的跳板、称霸世界的前进基地。两岸之间,主要问题,已经不是生活方式的差异,而是国家的根本认同发生了畸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国”不存,“两制”已失去了存在的依据。这是大是大非,不是小是小非,没有调和的余地。对于台岛来说,下一步,台湾收复后主要矛盾不是生活方式的适应问题,而是国家认同在岛内重新确立的问题,是心灵的重塑与价值观再造问题,是对台独癌细胞消杀与化疗的问题。收复后的治理与改造,将比收复台湾本身任务更艰巨,过程更曲折、道路更漫长。时移势异,原来在“两制”的框架下的政策设想已脱离岛内的政治实际。固守成法,不知变通,将给民族复兴大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因此,与时俱进,调整思路,以“一个中国原则”的确立为两岸政策的主旨,势在必行。变则通,通则久,才能所向披靡,无往不胜。

至于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言犹在耳,岛内代表转身就篡改为“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声称“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试图从政治坟场,找出早已走入历史的概念,偷换鲜活的现实。这种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伎俩,除了暴露其无意统一,有心拖以待变的阴暗心理,骗不了任何人,徒增笑料而已。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