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插在雾灵山上的抗日大旗

发布时间:2025-08-01 09:17:57

在抗日战争时期,热河地区是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热河地处华北与东北的结合部,东接吉林、西邻察哈尔、北与内蒙古毗邻,南与北平接壤。在热河南部是绵延几百公里的万里长城,长城沿线设有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等重要关隘,是沟通东西和南北的交通要道,故有辽西走廊、东北纽带之称。自古以来,热河地区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生死存亡的决择。但是,由于国民党政府和蒋介石集团始终在政治上报有妥协投降的和平幻想;在外交上企图依赖国际列强来解决日本侵华问题;在军事上,一直推行“攘外必须安内”的错误的军事指导思想。所以,蒋介石集团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忘记了“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诲” 的祖宗教诲,置国家危亡、民族危亡于不顾,视东北沦陷、华北沦陷于不见,本应把全部军事力量用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然而,却丧心病狂,倒行逆施,将80%以上的兵力在全国各地围剿红军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对日作战则采取单纯防御、被动抵抗的错误战略,在日本侵略者的进攻之下,拥有美式德式先进装备、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军队简直是不堪一击,一触即溃,一败再败,一让再让,一退再退,简直是谈日变色,望风而逃,造成大片国土相继沦丧,使上亿的中国人沦为日本侵略者任意驱使的奴隶。充分的暴露了国民党领袖的刚愎自用,上层幕僚的弱智平庸,军队士兵的贪生怕死和三军将帅的愚蠢无能。

据资料记载:“七七事变”开战前夕,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如下:

日军从国内调派3个师团增援华北,并与华北驻屯军组成华北方面军,下辖第10军、第11军。其编制序列: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兵种有:步兵、骑兵、野战炮兵、战车兵、工兵、通信兵和后勤补给人员。总兵力约8万余人。

驻守在北平、天津、保定、察哈尔和平绥铁路沿线的国民党军队是冯玉祥旧部第29军。下辖3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3个独立旅和1个保安部队,总兵力10万余人。另有东北军万福麟部、冯占海部、闫锡山一部,总兵力15万人。以第29军一个加强营的编制装备来看,其装备与日军相比,可以说是毫不逊色。全营编制4个步兵连、1个重迫击炮连、1个轻迫击炮连、一个重机枪连。

日本占领北平、天津地区之后,其鲸吞中国的野心再次极度膨涨,日本军部不断的向华北地区增调兵力,进攻势头十分强劲,主要作战企图是首先占领华北,进而占领中国全境。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日军兵分三路,沿津浦、平汉、同蒲铁路南下。

曾经在“长城抗战”中,名噪一时的国民党第29军,面对强敌和破碎的山河,委曲求全,尽管由军长宋哲元亲自出面向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道歉、按照日军要求拆除了北平军事设施、将驻守北平周围地区的、日军忌惮的第37师调往他处等,也没有换来自己想要的东西。在日军凌厉的攻势之下,第29军接受蒋介石的整编,组成第一方面军,由北平、天津、察哈尔等地相继南撤,先撤退到山东德州,从德州撤退到河南信阳,从信阳撤到山西、河南交界的邓县,后又继续向南撤退到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地区,方才稳住阵角。三路日军攻城略地,几乎如入无人之境。期间,盘踞山西的军阀闫锡山,面对日军第5师团的凌厉攻势,为保护“老巢”不被日军摧毁,曾经在忻口地区组织防御,企图阻止日军西进,但是,面对强敌,一触即溃,损兵折将。“忻口战役”失败后,国民党军队在华北地区进行的所谓正规战争正式宣告结束。

在民族危亡的时候,共产党擎起抗日战争的大旗,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蒋介石集团迫于国内一波连一波的抗日浪潮,不得不戴上抗日救国的假面具,但骨子里的反共念头,一时一刻也没有放弃。在此期间,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抗日武装,成为对日作战的主体和生力军。以山地、平原、湖泊为依托的游击战争,开展的有声有色,打得日军狼狈不堪,顾此失彼,损兵折将,慌慌不可终日。特别是华北地区的抗日战争,更是异彩纷呈,战果辉煌。“百团大战”、阳明堡破袭战、黄土岭阻击战等等战役,挫败了日军在华北地区的进攻势头,对其主力部队造成了重大杀伤,让日军伤了筋动了骨,引起日本朝野震动,迫使日军改变了作战方针和作战对象,将抗战初期把国民党军队作为主要作战对象,改变为以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武装为主要对手,调动在华日军75%以上的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进行一轮接一轮的疯狂围剿和扫荡。从此,华北地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八路军和华北地区的抗日武装,成为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角。

随着抗日战争的规模不断扩大,远在西北延安的共产党领袖毛泽东同志,在总揽、指挥和部署抗战全局时,把目光投向位于热河西南部的雾灵山地区。首次提出红军要以三分之一的兵力,对沿平绥路西进及沿平汉路南进之敌进行侧方游击战,另以一部兵力远出热河,创建以雾灵山为中心的冀热边抗日游击根据地,开展山地游击战争,威胁敌人的后方。毛泽东同志指出:在“山地建立根据地之有利是人人明白的,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或准备建立的长白山、五台山、太行山、泰山、燕山、茅山等根据地都是。这些根据地将是抗日游击战争最能长期支持的场所,是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

雾灵山地区位于中国北方,横亘在华北、东北之间,东控山海关,西扼古北口,是联接伪满洲国和中原地区的战略通道,是控制华北、东北的天然屏障,又是进攻东北的前进基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雾灵山地区成为古今历史上的战略要地。

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长期活动在北平西部斋堂地区的八路军第11支队和第12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由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委,共计5300余人,兵分两路向冀东、热河挺进,先后创建了兴(隆)滦(平)丰(润)承(德)兴(隆)平(泉)等八个抗日联合政府。

第四纵队主力转战冀热边区,苦战数月,深入热南、热西山区,摧毁伪据点,消灭日伪军,使沦陷五年之久的承德人民第一次看到共产党、八路军领导的抗日队伍,受到了鼓舞,提高了抗日勇气,纷纷自动组织起来,参军参战。插在雾灵山上的那面血染的抗战大旗,就像一根巨大的楔子,刺进敌人的心脏,让日寇日夜焦虑,寝食难安。

以雾灵山为中心的冀热边抗日游击根据地,是全国19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冀热边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是冀热边军民抗日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毛泽东同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和建立抗日根据地战略决策的重大胜利。冀热边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成为制约日军战略行动的重要因素和关键区域,同时,用事实打破了伪满洲国的梦幻,为整个东北的解放创造了前进基地。从此,热河的抗战走上了独立自主创建抗日根据地的道路,抗日火种在冀热边区熊熊地燃烧起来,抗日战争在热河地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2025年7月14日写于承德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