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闲说老胡的“互联网集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5-08-01 09:18:17

老胡,应该说是中国媒体舆论场上的“现象级”人物,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老胡,作为一个媒体人,而且,还是个媒体上的“大人物”,当然希望中国网民都关注他的言论,否则,就丧失了传播意义。

老胡很勤快!每天都在写文章,每个舆论焦点,他都要品头论足一翻,以表明他是个媒体人。

老胡自己长期地、反复地标榜自己“理性、中立、客观”。“理性、中立、客观”,难道不是个“好词”吗?是“好词”。老胡如此自我标榜,似乎既透露出自己“公平”“公正”,又表明自己“全面”“中庸”。这样的“人设”,是应该得到很多网民赞扬的。但是,或许是“日久见人心”吧,原本,“理性、中立、客观”这样的好词,因为被老胡用于自我标榜,却成了网民心目中的“坏词”“脏词”,老胡被网民斥责为“理中客”。如同小姐、专家、精英、公知、海归这样的词,因为用于标榜某一类人物,居然成了“贬义词”、“骂人话”。以老胡一个人的自我标榜而玩坏一组词,也是中国媒体舆论领域的标志性现象,以至于,如果某一个舆论事件,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时,只要看胡锡进的评论就能立即辨别是非、分清敌友:但凡是老胡反对的,我们就赞成;只要是老胡赞成的,我们就反对。老胡挺谁,谁就是中国网民眼里的败类、恶棍;老胡反对谁,谁就是中国网民眼里的好人。

老胡成了中国媒体领域的“风向标”,反方向的“风向标”;老胡能成功地把绝大多数网友推动自己的对立面、仇敌,顺利地给自己培养几千万“黑铁粉”,也算是中国媒体舆论领域的奇迹。中国媒体舆论领域,能够培养出老胡这名“风向标”,不知道那些培养老胡、支持老胡的人,作何感想,这算是成功呢,还算是失败呢?

老胡在舆论场上“翻车”之频繁,以至于很多网民“担心”,老胡是不是要退出“江湖”?结果,网友的担心是多余的,老胡无论“翻车”多严重,都不打算退出“江湖”——他居然活成了中国舆论场上的“长青树”。

许多人,许许多多的人,真的是许多人,不是少数人、个别人,也可能是老胡绝大部分粉丝,都反感老胡,是那种莫可名状的反感,那种一读了老胡的文章,就如同吃了一盘苍蝇,不吐不快,但真要是抠着嗓子吐,又吐不出来的那种恶心反感。不想看老胡的文章,因为谁也不想主动“吃苍蝇”!不想经历那种“吃苍蝇”“想吐又吐不出来”的恶心感。

老胡,也算是中国舆论场上“人设崩塌”、“翻车”最多且最频繁的人,几乎每个月、每个星期、每一天,他都要“翻车”若干次,不挑时间,不选季节。几乎在所有重大舆论事件止,老胡都要“翻车”,被网民骂得“惨不忍睹”。通常,如老胡这样的“网红”,如果遇到舆论“翻车”,那就一定要“拉黑粉”、禁评论,比如方方,当被网民痛骂时,就拉黑了很多人。不过,老胡不能这么做,因为,老胡不能选择这种策略,如果要“拉黑粉”,则老胡恐怕也没有几个粉丝了,就丧失了作为一个网络舆论大V的最基本条件。

老胡自己呢,他清楚不清楚自己在中国媒体、舆论场上的“尴尬”角色?他知道不知道网民看到他的文章的那种“吃苍蝇”的感觉?要说老胡不知道,那是低估了老胡,以老胡的机灵、精明、聪明劲儿,既像“精细鬼”,又如“伶俐虫”,他怎么可能不清楚。

人,比如我,有时候,可能是因为“发贱”,有时候是因为平台推荐,总还是要看老胡的文章,至少会看到老胡的文章。尽管知道看了后会如“吃了苍蝇”,但还是忍不住。

我,可能还有很多网友,都是这样。

为什么明明知道看老胡的文章,就一定会有“吃苍蝇”的感觉,还要看老胡的文章呢?我仔细想了想,大约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想探究一下老胡为代表的那部分媒体人,良心究竟能够“曲折”到什么程度!因为,这部分人,大家知道,都是神通广大的一批人,诸如外国名流、达官显贵、社会贤达、著名专家、文化名人之类,广大网友以及我,内心深处是知道这些人的品行的,清清楚楚地知道。但是,究竟具体到他们的品德是什么样子,我们还是严重缺乏感性认识的!只有通过老胡的评论,我们才知道,这些人在做那些事的时候,是如何想的,尤其是,当事败露之后,他们是如何给自己“洗脸”的。

其二,大约是,我们多少还是希望,老胡以及老胡所代表、所维护的那伙人,能够有那么一丝改变,或者,万一能有所改变呢?如果老胡那伙人突然有了一丝丝良知,那就是天大的喜事。我们就这么善良、这么宽容,我们总想给老胡及老胡所维护、所代表的那伙人,一点点“自新”的机会。当然,我们每一次都失望,每一次失望之后,我们又重新燃起希望之火,再次对老胡及老胡所维护、所代表的人产生新的希望!

可能还有第三个原因,那就是,即便我们对老胡及老胡所代表、所维护的那伙人绝望,又能如何?我们也不能伤及半分毫。反正,“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看看老胡及老胡所维护、所代表的那些人的表演,算是一个乐子吧。更加现实的原因是,你就是不想看,你也得看;你就是闭上眼睛,平台也会把老胡推送给你,你躲不开的。

最近,武汉大学因为硕士生杨某媛“诬告”另一位肖姓男同学“性骚扰”的事,上了热搜。网友们再一次“得罪”了老胡。事件的具体情况,我不想重复了,因为是舆论热点,相信多数网友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有自己的是非判断。我们不妨赏析一下老胡的“评论”:

老胡说:互联网舆论场喜欢激烈的东西,倾向于对事情最犀利的描述和引申,而且喜欢‘阴谋论’,对耐心的事实溯源和讲理并不感兴趣。舆论抓住一个细节,立刻会有无数情绪蜂拥叠加上去,合成一种最激进的联想,比如‘谁是后台?’‘这难道不是共谋吗?’等等。”

老胡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他不说是广大网民对武汉大学相关人员、杨某媛的愤怒,他说是“互联网舆论场喜欢激烈的东西”,“倾向于对事情最犀利的描述和引申”。表面上“客观”“中立”,实际上是指责广大网民对武汉大学相关人员及杨某媛过于“犀利”地“描述和引申”了,是指责广大网民不应该对武汉大学相关人员及杨某媛持“阴谋论”,指责广大网民对“耐心的事实溯源和讲理并不感兴趣”。显然,老胡认为,这事没有那么“复杂”,也没有什么“后台”,更不是“共谋”。他在替谁解围,很明白了吧。

老胡又说,“一旦遭遇公共舆论事件,涉事机构无不压力山大。”这当然是指武汉大学“压力山大”。但是,不久前,大连工业大学开除“有损校誉、国格”的女学生李某某,网络上有人指责大连工业大学时,老胡并没有这么说!相反,老胡同样指责了大连工业大学!老胡对武汉大学何其体贴,对大连工业大学何其严苛?

老胡说,“所以我个人猜测(强调一下,这只是我个人猜测):武汉大学现在大概感觉坐到了火山口上,他们要不然不做回应,如果做回应,一定要把各种情况都想到,一次说清楚了。而能说清楚吗?我猜想他们很没有把握。”老胡对武汉大学的体贴,已经入微了。其实,武汉大学有什么说不清楚的?我看也不难说清楚。要是真有什么事情说不清楚,那就事大了!是不是因为事太大,所以,根本说不清楚呀?

接下来,老胡给武汉大学出了个主意:“我觉得互联网是个巨大情绪场,这里无论高山、河流还是平原,组成它们最多的物质都是情绪。所以除了老胡这种专门在舆论场上混的,我相信大多数机构,包括大多数“正经人”现在都希望离舆论场尽量躲着走,有什么事能内部解决就内部解决,能不拿到互联网上说就不去互联网上说。当然互联网也不是谁都攻击,客观而言,互联网多少有些‘捡软柿子捏’。”

就是说,互联网,是个巨大的“情绪场”,“正经人”都尽量躲着走,是专门欺负武汉大学这样的“软柿子”,武汉大学怎么应对呢?就是不要理会“互联网”,随它去吧。

不禁想问老胡一句,既然“正经人”都希望远离舆论场、尽量躲着走,那么,老胡你是网络大V,天天泡在互联网舆论场上,那是不是说你不是个“正经人”?是不是说,你也是个“软柿子”?老胡你多年在互联网舆论场上“翻车”,也没有谁能把你怎么着,你“硬”得很呢,怎么能说你是个“软柿子”,你是不是太谦虚了?

人家武汉大学,就是不回应互联网上的指责,也不打算审查杨某媛及其导师,更不打算撤销对肖同学的处分,人家“硬”得很,怎么看也不像个“软柿子”吧。

老胡继续替武汉大学“解围”。他说:“但是我同时想说,我们互联网应当有一种集体意识,那就是在一般情况下,对普通人和普通机构不要追问过度,不能够把我们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当成正义和神圣的,法律应当是最大公约数的重心和基点。”

“互联网应当有一种集体意识”,老胡说得很对,我完全赞成。不过,中国的“互联网”早就有了一种“集体意识”,只是老胡不喜欢而已。比如,中国人痛恨日本鬼子屠杀中国人民,中国人民反感美国霸权对中国发动贸易战,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怕美国鬼子军队,敢和它打一仗;中国人民说方方日记是给美国“递刀子”……这都中国互联网的“集体意识”吧?可是,老胡是怎样对待这个“集体意识”的呢?老胡强调中国应该“管控厌日情绪”,强调“反对美国霸权是外交人员的事,吃瓜群众只管吃瓜,别给国家添乱”,强调“如果中国与美军发生战争,料定中国没有必胜的把握”,强调接受日本人的资助,写出“让出资人满意的文章”,这是现代国际交流的“通行规则”,强调方方日记是“复杂中国不可或缺的一种颜色”……老胡,中国互联网的“集体意识”,一直存在,且非常强烈,你不是一直与中国互联网的集体意识对着干的吗?你不知道吗?

老胡又说,“那就是在一般情况下,对普通人和普通机构不要追问过度,不能够把我们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当成正义和神圣的,法律应当是最大公约数的重心和基点。”原来,老胡所要的“互联网的集体意识”,就是大家都要听老胡的,老胡说什么是“互联网的集体意识”,什么才是“互联网的集体意识”!这一次关于武汉大学的舆论事件,只有广大网民对武汉大学“不要追问过度”、“不能够把我们提出的第一个要求都当成正义和神圣”,才是老胡心目中的“互联网的集体意识”。

老胡又说,“但这不符合实际,因为灰色很可能就是我们生活的底色,所以非黑即白的做法就会一路冲突,疙疙瘩瘩的。”老胡以前说过,“方方日记是复杂中国不可或缺的一种颜色”,现在,老胡又说,“灰色很可能就是我们生活的底色”。老胡,你这就不是人话了。中国人做人做事,讲究爱憎分明,讲究个清白,讲究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愧于人、无愧于心!不能“糊里糊涂”。难道你认为武汉大学就那么“灰色”,就不清白?还让广大网友接受武汉大学相关人员就这么“不清不白”地过日子?

你这是在维护武汉大学相关领导和教授,还是在抹黑武汉大学的领导和教授?

但凡武汉大学的领导和教授有一丝“清白”,就不会听你的!如果武汉大学真的听你的,那它还真的不“清白”。对吧?

老胡接着说,“因为我知道根本说不清,那些很多添油加醋的细节,你要想去澄清,大概率会越描越黑。我猜想,机构面临的困境比我个人遭遇的困境要大得多。但是谁让它们是机构的呢!机构的社会责任本来就比个人的社会责任要大,所以它们有时硬着头皮,也必须回应舆论的质疑。但是让我们大家都了解老胡说的上述这些原委,了解我们经常忽略了的复杂性,在我们吃瓜,参与烘托网上的一个大热闹时,不妨也让我们的思考能力保持在线,防止落入被带节奏,人云亦云的俗套里。”

老胡这就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老胡自己有许多事,是“根本说不清的”,比如波兰之行、副社长问题、傅国豪问题、女儿成为环球时报记者等。那是你老胡一贯如此,人家武汉大学可不是这样!武汉大学,珞伽山上,东湖之畔,风景秀丽,门庭若市,大门口还有一块“学大汉武立国”的大牌坊,刘道玉、易中天、方方等社会贤达,均出自这所名校。它是我心目中的“一流”大学,是我心目中的“圣像”,清清白白,坦坦荡荡,中国著名企业家雷军前年还给其捐献了一个亿经费。所以,武汉大学爱惜羽毛,断不会如此“灰色”下去。

老胡你要明白:你是中国舆论场上的“反风向标”呀!你挺谁,那怕你曲曲折折、弯弯绕绕、遮遮掩掩地“挺”,谁就是中国网民眼里的败类、恶棍;你老胡反对谁,谁就是中国网民眼里的好人;你反对什么现象,什么现象就是好现象。这么多年,大家在互联网舆论场上早就形成了这种“集体意识”,非常稳定、牢固,无论怎样都撼不动。

所以,请老胡放心,广大网友,一直“思考能力保持在线”,决不会被你“带节奏”,不会和你一样“人云亦云”。你想让中国网民被你“带节奏”,你说什么中国网民也跟着说什么,你想多了,决不会这样。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