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记者走基层|石油平台建基站 海上通信不再难
7月11日拍摄的京唐港海域海上石油平台(左下),5G-800M远距离通信基站即位于该平台。 李龙云摄
“手机信号不错,能够收到提醒信息。”7月25日12时许,唐山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收到“兴航骏杰”轮二副赵云用手机打来的电话。电脑监控画面显示,这时“兴航骏杰”轮正处于距海岸约28海里的位置。
28海里,相当于51.8公里。“这说明海上石油平台5G基站运行正常。”唐山海事局新立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于世杰高兴地说。
来到唐山港京唐港区智能化集装箱码头,登上“长恒26”轮,驾驶台一侧桌上的海事卫星电话整齐摆放着。“驶入京唐港海域后,卫星电话就很少用了。”“长恒26”轮船长纪明艺说,手机比海事卫星电话更方便。
以前,唐山海事局辖区海域没有手机信号,船上人员主要依靠海事卫星电话与岸上联系,很少使用手机。因为手机通信需要通信基站提供信号,而通信基站提供的信号,只覆盖了地球不到10%的面积。
辽阔的大海上,没有基站便没有信号。“海上缺少固定支撑点和电力等基础设施,气象条件恶劣,建设通信基站困难重重。”于世杰说,通信手段落后、数据传输受限,严重制约着船舶及海上设施信息化发展。
海上特别是近岸移动通信网络建设迫在眉睫。唐山海事局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于去年12月完成辖区海上石油平台5G基站群建设,开通首个渤海海上石油平台5G公共服务网络。
在海上建设通信基站,需要多方合力。唐山电信新增海上石油平台基站投资建设项目。中海油信科公司为基站建设提供现场施工人员支持,解决电信施工人员无石油平台施工资质问题。参与各方打破行业壁垒,逐项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题,在4个海上石油平台及沿海岸边建成多座5G-800M远距离通信基站,实现了唐山海事局辖区近4000平方公里海域5G手机信号全覆盖。
手机信号给船上人员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方便。“云泰隆85”轮船长郭贤雄告诉记者,以前,办理船舶进出港报告、船舶压载水排放报备等业务,需要用海事卫星电话通知岸上人员代为办理。“现在,如果需要办理相关业务,在海上用手机上的‘海运通’App就搞定了。”郭贤雄说。
一系列海上监管与服务难题也得到解决。
预警信息发送更精准高效。唐山海事局自主研发出商渔船碰撞预警系统,实现以甚高频、短信、电话三种形式把预警信息发送给相关船舶值班人员,预警提醒覆盖率达100%,大幅降低了船舶航行风险。
海上动态感知得到强化。海事部门在巡逻船、港作拖轮上部署高清5G摄像头,在海上石油平台部署高清红外摄像头,将这些高频次、广范围作业的船舶以及平台打造成海上“瞭望哨”,织密了智能监管网络。
“我们还打算构建海上施工安全监管平台。”于世杰介绍,辖区风电场、石油平台等海洋工程建设日益频繁,5G技术的应用,将大幅提升海事监管效能,保障辖区大型海洋工程安全平稳建设。(河北日报记者 马彦铭)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