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四本小册子看完一点感想

发布时间:2025-07-13 19:16:38

  《从何着手》、《就我们的组织任务给一位同志的信》、《怎么办》、《进一步、退两步》。基本上看完了,我觉得可能需要写一点什么东西,之前快班都是要写课后笔记的,不写总感觉有点太敷衍。

  四本小册子的主要敌人是经济派--孟什维克,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需要有人批判错误的倾向运动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列宁就是赶上了这个时期,为共产主义运动向前迈了一大步。

  经济派的主要问题是崇尚自发性。只关注"日常生活"的需要,却不想着怎么彻底改变这些日常生活。或者说只是泛泛讲发展,却不讲向前还是向后发展。当时俄国工人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长进,工人阶级逐渐开始普遍的自发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了,量变已经积累到一个程度,即将迎来质变。但是经济派--孟什维克看不到工人运动正逐渐要求质变的需求,他们抱着过去的手工业方式不放,在理论上修正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学说,割裂群众与领袖的同一性,极为反对依据政治报建立一个职业革命家组织。

  他们的错误很多,但让我感兴趣的是崇拜自发性这一点。

  自发与自觉的区别是看他能不能清楚的知道自己未来得道路,看看他能不能根据规律指导当下的实践。因此想要提升到自觉的程度不可避免的要有关于规律的知识。因此实践一词虽然不可置疑,但却是有着自发和自觉两个实践的,之前a在私聊的会议里跟我讲一切都是实践的问题,我听着很不对劲,他的问题正是混淆了自发和自觉的两个实践,完全忽略了自发的实践有时会给运动造成严重的后果。只同意运动却不事先搞清楚要运动到哪里去,于是就成了盲动。盲动就是自发性压倒自觉性的体现。

  之前m召集学习班几个干部开小会,要给我们统一思想支持改革,中间爆发争论,最后我还是说过了他们。归根到底是向前一步还是向后一步的问题,搞改革是向后一步,讲到最后谈到了自发和自觉的问题,他们闭嘴了。m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泥潭派,他身上和机会主义者一样有崇拜自发的毛病。

  崇拜自发的根源在哪里?归根到底还是对革命理论作用的忽视,不了解或忘记了革命理论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在进军的过程中不看地图,满眼都是眼前的树木和小径,结果走着走着必然迷路。那些在进军过程中已经迷路的机会主义分子们往往答不出怎么办的问题,他们的理论往往细究一下就要暴露问题,所以他们只好采取诡辩的办法,不承认自己迷路了,不承认自己已经偏到了马列毛主义以外去。我与a的谈话让我好好见识了一下精明的小资分子,他是一个很擅长使用诡辩的人,让我一时反驳不了他。

  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崇拜工人运动,把自己降低为一般工人的水平,而不是利用自己的条件把工人提高到革命家的水平。经济派是这样子的,着眼于当下最稳的经济斗争,只要工人不自己进行政治斗争他们就绝不打算搞政治斗争。他们这么搞并不是没有理由的,而是依据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见解,本质上是理论不成熟的结果。

  他们以为工人是推动革命的唯一动力,一切都要靠工人自发运动,工人怎么样运动就怎么样,完全忽视了职业革命家可以起到从旁推动的作用。他们以为社会主义的基础是工人运动。对于现在崇拜自发的人来说他们还有一个理由,文革的历史惯性给了他们一个借口崇拜工人的自发性。他们喜欢把文革中的词句抄下来,然后到现在应用,比如放手发动群众、巴黎公社原则什么的。其本质仍然是不懂具体分析具体的问题,用革命词句为自己崇拜自发性辩护。

  首先社会主义的基础是不是工人运动呢?列宁给出了一个十分震怒网左的回答,不是。整天背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网左们总是下意识的认为社会主义的基础是工人运动,这个逐渐形成的潜意识也促使融工派们不顾条件地过份看重发动工人运动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其他同样重要且十分迫切的任务。他们不懂得单纯的工人运动也可以是无政府主义的、改良主义的,是可以被机会主义、修正主义所领导的。

  列宁援引了当时还没有叛变无产阶级革命的考茨基先生的话,我们应该肯定这时的考茨基说的话是大概正确的。

  "当然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学说,也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一样,是根源于现代经济关系的,也同这种阶级斗争一样,是从反对资本主义所引起的群众贫苦和困苦的斗争中产生的,但社会主义和阶级斗争是并列的产生的,而不是一个从另一个中产生出来,他们是在不同的前提下产生的。现代社会主义意识,只有在深刻的科学知识基础上才能产生出来。....."

  "但科学的代表人物并不是无产阶级,而是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现代的社会学说也就是从这一阶层的个别人物的头脑中产生出来的,他们把这个学说传给了才智出众的无产者,后者又在条件许可的地方把它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可见社会主义意识是一种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并不是一种从这个斗争中自发产生出来的东西。....."

  如果跟一个学而不精的网左说:嘿!社会主义学说不依靠工人运动产生。你们之间大概要发生一场误会,他会给你扣上各种极坏的帽子。但如果他是一个肯虚心学习的网左,那你只要跟他讲明道理这个误会就能解除。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工人运动是发扬了马克思主义而不是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单纯的工人运动可以自发产生各种各样的机会主义思想,但无法自发产生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在深厚的知识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这就导致在资本主义下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必然是有产阶级的人。我们五大导师的阶级出生就很能说明情况,马恩是资产阶级出生,列宁是贵族家庭,毛主席是富农出生,最接近无产阶级出生的是斯大林,但也不是纯正的无产阶级,他父亲是鞋匠,属于落魄小资家庭。归根到底是因为资产阶级统治下工人难以获得良好教育,难以产生具有深厚知识的个体,所以工人阶级的导师的大多数只好从有产阶级中产生。

  工人的自发斗争最多只能产生工联主义的政治,各种机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风靡,是因为他们迎合了工人当中的落后成份,比如工联主义、无政府主义、改良主义。

  保尔•柯察金可以说是很红的吧?根正苗红的工人,参加过红军,但是他也会因为自己的自发性犯错误。在小说中他在新经济政策初期被工人反对派蛊惑,离开了党的路线,甚至认为党已经背叛了工人的事业,说出了在必要时应该拿起武器保卫工人的事业这种话。后来被同志们告诫并且经过理论学习之后就再也不犯这种错误了。这正是向我们展示了理论的重要性,再根正苗红的工人只要他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就可能被机会主义俘获。赛里斯的左派中长期形成的对工人的崇拜有时会给工人阶级打上一个神圣的光环,这种光环阻碍了对工人阶级的科学的分析,也就导致了一些左派盲目的相信工人,而看不到他们也会自发的倾向于机会主义,会自发的倾向于资本主义体系下的政治,甚至会自发倾向维护统治阶级。结果一到工人中去发现某些工人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就感觉信仰崩塌了,开始变得萎靡不振,最后当了逃兵。祖巴托夫就是一个例子,一个宪兵混进工人队伍里俘获了不少工人,结果让工人举着沙皇肖像游行,乞求沙皇的恩赐。

  列宁显然是很不相信"工人"的,但不是不相信工人阶级能起到的巨大历史作用和肩负着巨大历史使命,而是不相信工人的自发性。共产党人相信工人是相信工人在历史长河中会起到消灭私有制和消灭一切阶级的历史作用,而不是相信工人在短期内表现出来的各种倾向。个别的工人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具体的缺点,但抽象的作为一个阶级的工人不具有这种缺点。具体的工人可以有粗暴、懒惰甚至不爱干净的种种缺点,但是当我们站在整个社会的视角观察这工人阶级的时候,这些人身上会表现出一种共同的特征,他们嫉恶如仇,他们富有纪律,他们有最彻底的革命性。这就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我们应该看到的应该是工人表现出来的普遍的革命品质,应该帮他们克服掉他们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自带的落后性和自发性,应该走在他们前面领导他们。

  经济派的缺点正是不站在工人前面领导工人,而站在工人后边拉着工人,他们强调工人的积极性却忘记了他们自己的积极性,忘记了他们的任务不是作为一个工人参加罢工而是把社会主义灌输到工人中去。工人缺的并不是经济斗争的陈词滥调,而是一个真正可以领导他们解放斗争的领导者。他们恰恰是太缺这种领导者了,而可以作为领导者的这种知识分子却因为觉悟不够放弃了领导他们前进的任务,转而跟在他们后边阻碍运动继续发展,成了后卫队。

  列宁要求重视起"我们"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要求改变运动的手工业方式要从革命家方面下手,他们当时的情况正是革命家赶不上工人运动的发展,结果经济派们还是把自己降低为工人水平,跟在工人屁股后面,这就起到了严重的阻碍运动发展的作用,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才能让运动继续发展。作为对怎么办的回答,列宁提出以政治报为脚手架建立职业革命家组织的观点。

  这些崇拜群众自发性的人们喜欢割裂群众与领袖的关系,以为领袖能对于他们的只能是强制命令、官僚主义之类的。从那时到现在对列宁先锋队理论的污蔑总是那么一致,无非是官僚主义、僵硬腐化之类的词句。实际上他们就是看不得群众有人领导,就想看群众的完全自发的运动,他们不明白群众的自发性就是可以造成工联主义、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

  有些崇拜自发性的人可能会以文革中所谓放手发动群众的词句来为自己辩护。但是在我们这个时期如果说要"放手"发动群众那就只能是承认群众的自发性所产生的恶果,实际上我们应该"上手"发动群众。(这个提法有待考虑)我们此时的环境跟文革完全不一样,文革的很多举措在今天是完全不适用的。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工人群众已经有条件自觉改造社会了,他们的意识中已经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了,那当然可以放手发动群众。但在今天这个资产阶级专政的情况下,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尚未结合,我们应该强调革命家组织的作用而不应该过多强调群众自发运动的作用,我们应该站的比群众高,应该在运动中培养工人的阶级意识以及将工人中的先进份子培养成职业革命家,站在前面领导工人群众。实际上到的社会主义社会巩固以后也要这样,只不过到那时可以不那么依仗党的作用和可以更依靠群众的自觉斗争作用了。

  列宁要求自上而下的建立职业革命家组织,因此被政敌攻击的最多的就是官僚主义、僵化死板什么之类的,攻击他的孟什维克分子都是空喊民主的人,可不要说他官僚主义吗。但在资产阶级专政下革命家组织想要搞民主是很不现实的。小资产阶级因为其阶级性所以喜欢形式民主,要求全体成员选举,要求向当时欧洲社民党一样让全体成员监督党的领袖。这看起来是很美好的,民主选举监督各个领导,防止领导腐化变质,唯一的缺点是他根本适应不了残酷的阶级斗争。

  列宁讽刺他们说:谁知有一些以"对生活敏感自夸"的人,竟认为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特别重要的不是必须严守秘密和严格的(因而也就是比较狭隘地)选择成员,而是"广泛民主原则"!

  广泛民主在已消灭资产阶级专政为任务的革命时期根本就是无法实行的,最多只能搞小范围民主。因为为了保证组织的秘密性就必须让大多数人不清楚这个职位的候选人的实际情况,甚至不能让大多数人知道他存在。频繁和大范围召开民主的选举也只会让资产阶级有机可乘。一句话,民主会导致组织的脆弱。

  列宁对比了政治自由的国家和专制制度的国家的环境区别,说专制制度的国家下搞革命必须搞严格的集中制而应该拒绝广泛民主。列宁的先锋队理论是根据俄国的特殊情况得到发挥的。俄国无疑是当时各大帝国主义国家中最专制的国家,这种特殊性既是革命的阻碍却反过来又是革命的有利条件。试问,如果当时的俄国没有那么专制那列宁能不能利用两种政治环境的差别说明在俄国搞先锋队制度的必要性呢?当然不能。先锋队理论最开始提出时是与俄国的特殊情况作掩护的。这里可以学到列宁的一个斗争手段,利用特殊性为你的观点做辩护。利用特殊性这一点谁都能用,不过资产阶级用是狡辩,列宁则是利用他说明正确的道路。实际上后来历史证明,先锋队理论绝不是特殊环境下的道路,而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普遍道路。列宁说俄国这样的专制国家必须用先锋队制度,却造成一个印象好像说西欧那样的"政治自由"的国家不需要先锋队一样。实际上再自由的政治自由都是以不准推翻资产阶级专政作为底线的,德国11月革命的反面例子证明了先锋队道路在所有帝国主义国家的必要性。德国的革命派太晚跟中间派决裂,又太晚搞先锋队制度,结果革命真的到来了没有做足组织上的准备,被反动派立刻残酷镇压了。俄国革命的一个有利条件就是,他足够专制,更能击碎真正的革命者关于民主的幻想,而其他国家的革命者反而要被虚假的政治自由困在民主的幻想里,直到被血淋淋的现实打破幻想。思想上的壁障往往比现实中的壁障沉重的多,沙皇俄国再强大,二月革命一推他就倒了,而西欧国家社会民主党人心中的壁障却要等反革命血洗一批革命者之后才能消灭。哪怕是有最多政治自由的资本主义国家,那里的革命也必须要搞先锋队制度。可以说群众运动之前的最大的国际共运组织思想遗产就是先锋队制度。(群众运动之后是革命委员会制度)

  当然,再多革命者的血也是叫不醒装睡的小资产阶级民主迷的,所有组织问题上的机会主义错误其根源都是小资产阶级性。因此我们还可以看到这帮"民主迷"们搞小宗派、不服纪律、自由散漫、各自为政。

  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应该坚决的与自己身上的小资习气作斗争,如果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而不只是口头上承认,就应该把个人融化在组织当中。应该用无产阶级的纪律性来武装自己。无产阶级因为大工业的缘故是十分具有组织性和纪律性的,列宁把这种纪律性一分为二,一方面是建立在饿死的威胁上的纪律,另一方面是大工业产生的纪律性。拥有小资产阶级心理的知识分子恰好就是缺少这种纪律性的。当时俄国的经济派说列宁把党想象成一个大工厂,就是这种小资心理的体现。他们想要的是什么呢?无非是"自愿的联合"嘛!我们现在的一堆泛左翼组织也是同那时经济派一样的心理,认为联合应该建立在自愿之上而不应该有"强迫",反对严格的纪律,反对严格的集中制,反对"把党想像成一个大工厂,厂长就是中央委员会。"

  列宁说:"工厂在某些人看来不过是一个可怕的怪物,其实工厂是资本主义协作的最高形式,它把无产阶级联合了起来,使它纪律化,教它学会组织,使它成了其余一切被剥削的劳动群众的首脑。马克思主义是由资本主义训练出来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正是马克思主义始终教那些不坚定的知识份子要把工厂的剥削作用(建筑在饿死威胁上面的纪律)和工厂的组织作用(建筑在由技术高度发达的生产条件联合起来的共同劳动上面的纪律)区别开来。正因为无产阶级在这种工厂'学校'里受过训练,所以他特别容易领会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难以领会的纪律和组织。对这个学校怕得要死,对这个学校的组织作用一无所知,这正是反应小资产阶级生活条件的思想方法的特点..."

  ----《列宁选集》第486页

  无产阶级是不惧怕严格的纪律与严格的集中制的,惧怕他们是小资产阶级的表现。在革命的早期阶段,参加革命的难免有许多是有产阶级的人,他们身上的小资性难免要带到革命中来。应该用无产阶级的党性来洗刷他们身上的小资革命性,我们应该在我们的组织中培养党性,用党员的要求来要求组织中的成员,使其成为坚定可靠的革命者。

  可能有人跟我们说:你可拉倒吧,现在我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党,谈党性之类话的都是空谈!

  列宁说:"严格的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斗争的随行者和结果。反过来说,为了公开的和广泛的进行阶级斗争,必须发展严格的党性。因此,觉悟的无产阶级政党--社会民主党,完全应该随时同非党性作斗争,坚持不懈的为建立一个坚持原则的、紧密团结的社会主义工人政党而努力。资本主义的发展越是使全体人民日益深刻的分化成各个阶级,使各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这项工作在群众中的成效也就越大。"

  ----《列宁选集》656页

  没错!我们就是在呼唤一个先锋队的诞生,这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作为一个马列毛主义者,如果他忽视了列宁主义的教导,忽视了先锋队理论的重要性,那他就是对自己的事业进行了无耻的背叛。我们的泛左翼组织们忽视了时代加在我们肩上沉甸甸的建党任务,转而强调融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于我们的泛左翼组织而言,他们也可以摘抄列宁的文章并强行贴在他们的文章中去,可以侃侃而谈列宁主义,可以模糊的承认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个类似党的组织,然后一面又埋头进入融工的"实际生活"中去了。最好的成员被派到线下"与工人相结合",差很多的留在线上去干组织工作、宣传工作和政治报工作

  列宁的建党原则是什么样的呢?总的来说是要自上而下建立。具体来说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和秘密工作原则。

  民主集中制包括下级服从上级和少数服从多数这两条。民主集中制,集中是重点,在行动开始前,委员会内部可以自由讨论行动策略,但是行动一旦开始就必须统一行动,不允许我行我素。民主是有限的,只在一定范围是应该的,因此是少数人的民主。这么做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民主常常会给组织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会导致组织的扛打击能力变弱。原始的民主就是大家简单的认为所有事情都应该由大家来决定,是极端民主。列宁在怎么办里举了英国工人的例子。开始工人们要求一切事情都由全体工会会员表决决定,各种职务大家轮流担任,"只有经过了长期的历史经验以后,工人才懂得这一种民主观念是荒唐可笑的,才懂得必须成立代议机关和设置专职人员。只有当公会的钱库发生了几次破产以后,工人才懂得,所缴会费合所得津贴之间的比例问题不能单用民主表决来决定,还要征求保险专家的意见。"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