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1920年3月6日-2008年8月24日),本名魏鸿杰,笔名魏巍、红杨树,中国当代作家、诗人。
魏巍同志是一名在文艺战线上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
1920年3月6日,魏巍出生于河南郑州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1927年,7岁的魏巍进入郑州市创办的平民小学就读,在爱好新文学的蔡芸芝老师的帮助下,对文学和诗歌产生了最初的兴趣。
1931年,魏巍转学至县立第七小学校(今郑州市创新街小学)就读,阅读了《儒林外史》、《元曲选》等古典文学作品,以及鲁迅、郭沫若、茅盾、叶绍钧、冰心等人的新文学作品。
1932年,开始向郑州当地报纸的文学副刊投稿。
1935年,开始在郑州《华北日报》主编《芦笛》以及《笛圃》等文学副刊。
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创作长诗《黎明的风景》。1938年,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
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推出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毛泽东随即批示“印发全军”;同年,出版诗集《两年》。
1952年,完成中篇小说《长空怒风》。
1956年,完成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 。
1978年,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东方》。
1982年,凭借《东方》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2008年8月24日,因病于北京逝世。
2019年9月23日,长篇小说《东方》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魏巍的创作,贯穿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在这个根本点上,魏巍以不同的艺术形式阐扬着、论证着 。
魏巍的创作一直遵循着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可以阅读万字长文揭秘:毛主席延安讲话,文艺为何要服务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编者注。]中的文艺创作立场,即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而进行创作。
今日分享魏巍“变”的文章,与志同道合者共勉。
变
魏巍(1991年8月29日)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变。
可是却有各种不同的变。
农民分了地主的土地,把土地证领到手里,高兴得几乎想在地里打一个滚。这是一种变。逃亡国外的地主、王公纷纷回来,用手杖指指说:“滚开,这是我的庄园!”这也是一种变。
“剥夺剥夺者!”霹雳一声,山河变色。那些像轧肉机、吸血管般的万千工厂,破天荒地回到了手脸乌黑、衣不蔽体的人们手中。这是一种变。又霍然之间,响起了一片“私有制万岁”的赞歌,那个化了装但浑身每个毛孔依然滴着血和肮脏东西的怪物,又重来到人们身边。大街上每个国营工厂都挂出了大拍卖的牌子:“一律平等,人人有权购买!”自然来买的不是你,不是我,也不是他,来买的只能是外国的石油大王、煤炭大王或别的什么大王。这也是一种变。
红旗在硝烟中挺进。国际歌声震撼着大地。在他们的后面血流成河,泪也流成河。但他们终于胜利了,红旗插上了魔鬼盘踞的宫殿,飘扬在美丽的碧空里。这是一种变,而且是本世纪最大的剧变。数十年之后,忽然歇斯底里的反共暴徒吵吵嚷嚷地拥挤在大街上,他们怀着被推翻的阶级才有的疯狂和仇恨,把浸染着千百万烈士鲜血和寡妇眼泪的红旗,从高高的建筑物上撕扯下来,把象征着人类勇敢和智慧的神圣庄严的列宁的巨像也推倒在地,使地球上一切善良的心都滴着血……这也是一种变,也是本世纪最大的剧变。
总之,政权一变,一切皆变。最神圣的变为最受轻蔑的;最卑污的变为最神圣的。民族的精华顷刻变为泥土,共产党员到处被追捕、被审讯、被辞退,大批大批的工人、职员在饥饿中咀嚼着失业的苦果,堂堂的大学教授成了地铁的售票员,名记者和评论员在卖香烟。昨天在宴会上彬彬有礼的驻外大使在街头卖报。最可叹的还有那些党的首脑,在自己偌大的祖国却找不到一席立足之地!呵,多么惨烈的变,惊心动魄的变,刻骨铭心的变!
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两种变是完全不同的:以巴黎公社为序幕而在本世纪展开的历史变革,是将历史车轮推向前进的剧变,是人类从资本的奴役中和一切剥削制度中解放出来的剧变,这是人类进入黎明期的开始;而近年来发生的剧变,却是历史的大倒退,是资本的卷土重来,重新将工人阶级和一切劳动者抓在它的血手之中,使人民再度回到黑暗。一句话,这是血腥的金元的复辟!
这一切不幸的变,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
让我用一位伟大哲人的思想来说明: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是通过量变完成的。但是“不能说量变的时候没有质变”[按:毛主席的话。]。也就是说,那一切的不幸,一切预示着悲剧的变化,早就在悄悄地进行中了。
资本主义的谋士们早就说过:只要让社会主义国家的年轻人,喜欢我们的歌,喜欢我们的舞,喜欢我们的生活方式,他们就会渐渐地跟我们走了。于是,一个或长或短的可怕的过程开始了:
一面是和平演变的霍霍磨刀声;一面是我们不少的人在软绵绵甜腻腻的香风与臭气中陶醉、消沉、腐烂、灭亡!
那么,资本主义为共产主义所代替的客观规律仍然是不会改变的。这些不幸的事变,只不过是螺旋形发展中的一段曲线罢了;因为资本主义剥削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它与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是对立的和不可调和的。人民总是要革命的,尤其是尝过解放甜味的人是不会甘受宰割的。一句话,冬天过去,还是阳光明媚的春天!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