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一场突发的客运列车脱轨事故,将数百名乘客推入了极度危险的困境。更令人揪心的是,事故发生后,乘客们被困在严重损毁的车厢内,长达三个多小时。时值盛夏,车厢如同巨大的蒸笼,高温炙烤、空气污浊、通风几近停滞,加之空调系统瘫痪失效,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乘客们在缺氧、闷热和未知的恐惧中煎熬挣扎,每一分每一秒都漫长如年,其身心承受的痛苦与绝望,远非言语所能尽述。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一位身着黑衣的年轻小伙挺身而出。他敏锐地意识到,打破车厢的封闭状态是争取生存空间的关键。他果断寻找到车厢内的安全锤,毫不犹豫地开始奋力砸击车窗玻璃,试图为濒临窒息的乘客们凿开一条生命通道。
然而,这一旨在自救互救的果敢行动,却遭到了现场乘务人员的极力阻拦。乘务员们出于对操作流程的刻板遵循、对未知风险的过度担忧,或是对现场秩序混乱的恐慌,竟有人直接张开双臂,用身体挡在了那扇寄托着逃生希望的车窗前,试图阻止小伙的行动。这种“规则至上”与“生命至上”的尖锐冲突,在生死时速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刺眼和荒诞。
更令人费解的是,事后,这位在危急时刻勇于担当、试图打破困境的黑衣小伙,竟被警方带离现场进行调查。尽管铁路部门(上铁金华车务段)随后发文致歉,官方媒体也迅速澄清该男子最终未被拘留,仅接受了批评教育,但事件本身所引发的关于规则与人道、程序与应急的深刻讨论,早已超越了事件的表层。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恩格斯在致约·布洛赫的著名书信中阐述的深邃历史观:“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象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但是,各个人的意志——其中每一个都希望得到他的体质和外部的、终归是经济的情况(或是他个人的,或是一般社会性的)使他向往的东西——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然而从这一事实中决不应作出结论说,这些意志等于零。相反地,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
恩格斯的这段精辟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复杂动力机制。它强调,历史进程并非个体意志的简单叠加,而是无数相互冲突、相互制约的个体意志在特定社会存在(尤其是经济基础)的框架下,最终形成的一种“合力”。在这起列车事故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这种“合力”的形成过程:乘客求生的本能意志、黑衣小伙打破常规的勇气、乘务员维护秩序和规则的本能反应、警方介入调查的程序要求、事后管理部门的道歉与澄清……这些来自不同个体、不同位置、基于不同考量的意志和行为,相互碰撞、相互妨碍,最终共同塑造了事件的走向和结果——一个或许没有哪一方最初完全“希望过”的结果。
尤为重要的是,恩格斯明确指出,不能因为个体意志未能完全实现,就否定其价值——“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黑衣小伙的“砸窗”意志,虽然受到强力阻拦,未能完全按其设想实现,但它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激起了巨大的涟漪。这一行动本身,以其巨大的勇气和对生命权的直接诉求,强烈冲击了僵化的程序思维,迫使系统做出反应(道歉、澄清),并引发了全社会对应急机制、生命优先原则的深度反思。
这种在危急时刻,能够超越群体惯常思维和既定规则束缚,以更高远的认知和更果决的行动去争取最优解(哪怕方式存在争议)的个体意志,恰恰是社会得以突破桎梏、艰难前行的关键动力源。它可能暂时受挫,可能不被理解,甚至可能付出代价,但它所蕴含的突破性力量和对“合力”方向的潜在牵引作用,正是推动社会在复杂博弈中不断调整、优化、进步的重要引擎。黑衣小伙的锤子,砸碎的不仅是一扇车窗,更是在叩问我们面对规则与生命、程序与效率时的价值排序和行动逻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