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城市“小更新”托举民生“大幸福”

发布时间:2025-08-11 13:11:23

原标题:城市“小更新”托举民生“大幸福”

玉龙河畔,晨光熹微。曾经让人掩鼻疾走的黑臭河道,如今水清岸绿,倒映着晨练市民舒展的身影。在看似细微的城市“小更新”中,丰城市是如何托举起群众的“大幸福”,又是如何做到可感可及?请看调研——

韧性筑基:“水之忧”的系统破解

城市发展,韧性为先。

丰城直面城市内涝顽疾,以管网重构、内涝治理和水系修复“三项治理”为突破口,系统破解城市水安全与生态难题。

丰城投入7.9亿元用于城市内涝治理,19个重点项目基本完工,500余处积水点被精准消除。杨柳湖居民区、八宝堂……这些曾饱受积水困扰的城市“痛点”,如今暴雨过后不再出现“看海”情景。

玉龙河岸线焕新,四湖截污连通,水系生态修复脱胎换骨。3.9亿元投入换来21个水生态提升项目落地,380余亩水生态系统得以构建,全市污水集中收集率从2020年的34.06%跃升至75.16%。

曾经,老城区“水压低”“间歇性供水”让居民苦不堪言,半夜储水成为不少家庭的无奈选择。丰城投入3.21亿元,新建及改造供水、雨污管网数百公里。如今,“告别储水桶”成为市民最实在的安心。

宜居升级:“家门口”的幸福焕新

城市的温度,往往体现在触手可及的“小微空间”里。丰城精准回应民生痛点,以绣花功夫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幸福”。

“唤醒”城区零星地块,让闲置地变休闲地。丰城充分利用棚改闲置地、城市“边角料”,投入5100余万元建成12个游园、15个体育场及11公里健身步道,构建起便捷的“15分钟生活圈”。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占道经营问题,市城建集团统一规划建设、托底运营新市场,投入4.2亿元新改建14个菜市场,新增1936个摊位。

老旧小区迎来“逆生长”。98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不仅翻新了房屋,更完成了82条人行道透水混凝土改造、123条背街小巷提升。路平了、灯亮了、环境美了,人居环境品质与基础设施同步跃升。

城市交通“微循环”也日益畅通。35条道路“白改黑”,丰洛铁路拆除打通东西阻隔,53条“断头路”全线贯通……中心城区道路“微循环”体系基本成形。出租车司机李师傅对此深有体会:“路网密了,堵点少了,乘客满意,我们跑起来也痛快!”

机制创新:人民城市的共治密码

机制创新是城市更新的活力源泉。丰城始终将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尺,坚持问需、问计、问效于民,激活共建共治共享新动能。

“派单管理”闭环机制让民意直通决策。通过“群众点单、政府接单”,丰城动态收集涵盖安全微改造、设施微配套等500余个微民生项目。

剑光街道为解决停车难,干部凌晨逐路摸排“无家可归”车辆,为新建停车场布点提供精准依据。“凌晨摸排法”不仅摸清了需求,更摸准了民心,换来了25个停车场、近3000个车位。

“红色管家”治理矩阵在一线凝聚服务力量。依托街道社区党组织,丰城在物业企业、业委会建立党支部,组建由党员牵头,网格员、志愿者和热心群众参与的队伍。这支队伍活跃在环境整治、车辆引导、矛盾调解等日常治理中。

“三张清单”精准服务则实现了治理资源的优化整合。以“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为抓手,丰城推动社区治理从“封闭自有”向“开放共享”升级。

针对“一老一小”等群体用餐难题及市民精神文化需求,丰城利用棚改闲置房屋,同步打造“城市食堂”与“城市书房”。“十块钱两荤两素,热乎又实惠,歇个脚还能看看书,政府这事办到我们心坎上了。”外卖骑手乐开了花。

当街角的“口袋公园”里飘荡着孩童的欢声,从500余项民生“小更新”次第开花,到荣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丰城用一针一线“绣”出的,已远不止城市面貌之变。

这座城市每一处细微的更新背后,都是对寻常日子最深情的丈量;每一份稳稳的幸福,都在诉说着建设人民城市最朴素的真谛。

丰城的蝶变之路,始于“有没有”的破题,成于“好不好”的雕琢,最终指向“美不美”“优不优”的永续追求。

刘友勤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邹海斌(邹海斌)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