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并非只有一条单行道。在每一个决定命运的十字路口,都存在着无数种通往未来的可能性。
今天,让我们暂时从纷繁复杂的现实中抽离,闭上双眼,进行一次最大胆、也最激动人心的思想实验。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探寻其中一种可能:
如果,从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至今,我们从未偏离过毛主席为我们指引的那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人民当家作主、并向着共产主义不断进军的光辉道路,那么,今天的“新中国”,今天的亿万中国人民,将会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
这绝非空想。因为这条道路的每一个前进方向,都早已被科学的理论所照亮;这条道路的每一个建设蓝图,都曾在那一代人手中,打下过坚实的地基。
我们所要做的,只是遵循其内在的逻辑,将它推演至今。
那,将是一个怎样的中国?
01
新时代的农民——广袤田野上的“红色贵族”
首先,让我们将目光,投向那片占中国面积最广阔的土地——农村。
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任何“空心化”的村庄,看不到任何为了生计而背井离乡的“农民工”,更看不到被资本圈地后欲哭无泪的失地农民。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民公社,早已从一个“一大二公”的雏形,发展成为了一个个集农、工、商、学、兵为一体的、高度现代化、智能化的“农业城市”。
“农民”,这个曾经带有身份烙印的词汇,早已被历史所淘汰。生活在这里的,是“公社社员”——他们既是农业工人,也是技术专家,更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
曾经让亿万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体力劳动,已经彻底绝迹。广袤的田野上,运行的是由北斗系统导航的、庞大的、智能化的无人农机集群。从播种、施肥到收割、仓储,实现了全面的自动化与机械化。
公社社员们的工作是怎样的?
或许,是在公社的总调度中心里,吹着空调,喝着清茶,通过巨大的电子屏幕,监控和调配着整个农场的运作。或许,是在公社的农业科学院里,进行着生物技术和种子改良的尖端研究。
他们的劳动时间,严格遵守着八小时工作制。下班后,他们乘坐着免费的公共交通,回到设施齐全的、统一规划建设的现代化住宅区。他们的孩子,在公社免费的、高水平的学校里读书;他们的长辈,在公社免费的、设备先进的医院里安享晚年。
电影院、图书馆、体育馆、文艺宫……这些曾经被视为“城市专利”的文化设施,早已在每一个“农业城市”里普及。
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预言的那样,城乡之间的差别,正在这条道路上,被历史性地、不可逆转地消灭。
这里的社员,享受着比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农场主”都更全面、更有尊严的保障。他们,是生活在广袤田野上的、真正的“红色贵族”。
02
新时代的工人——“鞍钢宪法”下的工厂主人
现在,让我们走进一座工厂。
这座工厂,窗明几净,机器轰鸣,但你听不到老板的呵斥,看不到监工冰冷的目光,更闻不到“996福报”的陈腐气息。
因为,这里的每一座工厂,都属于一个唯一的主人——全体劳动人民。
这里所奉行的最高管理原则,是被毛主席誉为“鞍钢宪法”的伟大创造。“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者和工人在生产实践和技术革新中相结合),早已从一部宪章,变成了每一个工人日常的、生动活泼的实践。
今天的生产计划,是由工人民主选举出的管理委员会,与上级计划部门共同商定的。
今天的技术革新,是由一线的老师傅、年轻的技术员和车间干部组成的“三结合”小组,在一次次的“头脑风暴”中攻克的。
今天的工厂干部,必须定期脱下干部服,穿上工装,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以防止任何官僚主义的滋生。
“工人”,在这里,不是一个被管理者,更不是一个可以被随意“优化”的“人力成本”。他们是工厂理直气壮的主人。
这份主人翁的地位,体现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摇篮到坟墓,覆盖一生的免费医疗。小到感冒发烧,大到重症手术,全部由国家承担。工人健康的体魄,被视为整个社会最宝贵的财富。
完全免费的教育。从托儿所到大学,工人的子女,可以毫无负担地享受最高质量的教育。
福利分房。每一个工人家庭,都有权根据家庭人口和工龄,分到一套宽敞明亮的、由国家统一建设的住房。
“失业”,这个资本主义社会最恐怖的梦魇,在这里,早已是一个无人能够理解的、古老的历史词汇。
正如列宁所构想的那样:
“所有的公民都成了一个全民的、国家的‘辛迪加’的职员和工人。……整个社会将成为一个管理处,成为一个劳动平等、报酬平等的工厂。”
03
新时代的青年——没有“内卷”的广阔天地
在一个这样的社会里,青年人的精神面貌,又会是怎样的?
一个词:昂扬。
他们脸上,没有“内卷”带来的疲惫与焦虑,没有高昂房价带来的绝望与躺平,更没有消费主义所塑造的空虚与颓废。
他们的教育,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让他们在残酷的“人才市场”上相互厮杀,去争抢少数几个“人上人”的位置。
教育的唯一目的,是为人民服务。
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理论与实践,被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学生们既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要定期到工厂、到农村、到部队,去参加火热的实践,去拜工农兵为师。
毕业后,他们没有任何就业压力。国家会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他们个人的特长,为他们安排最合适的岗位。无论是成为一名光荣的工人、一个新型的农民,还是一名英勇的战士、一个无畏的科研工作者,在他们看来,都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而绝无高低贵贱之分。
他们的青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他们可以响应国家的号召,组成“青年突击队”,去往最艰苦的边疆,在那里建设新的城市,描绘最新的画卷。
他们可以在业余时间,投身于各种文艺、体育和科技创造活动,因为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没有被无休止的加班和通勤所吞噬。
他们的爱情,也变得更加纯粹。因为,它不再需要被房子、车子、票子这些资本逻辑的枷P锁所捆绑。
他们,是真正朝气蓬勃的、大写的、被解放了的青年。
04
新时代的女性——真正“能顶半边天”
那句“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豪迈宣言,在这个“新中国2025”,早已成为了最普遍的、无需再强调的社会现实。
对女性的解放,被视为衡量社会进步最根本的标尺之一。
资本主义社会里,那种将女性的身体和容貌进行商品化、物化的腐朽文化,在这里,被视为最丑陋的垃圾,早已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封建社会里,那种将女性束缚于家庭、束缚于“三从四德”的腐朽思想,更是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国家,通过建立大量的、免费的、高质量的公共托儿所、公共食堂、公共洗衣房,将女性从繁重的、无偿的家务劳动中,彻底地解放了出来。
“带孩子”、“做饭”、“做家务”,不再是女性的“天职”,而是整个社会共同承担的公共事业。
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所指出的,只有当妇女能够“大规模地参加社会生产”,只有当“家务劳动不再占有她们的任何时间”,妇女的解放,才能真正实现。
在这片土地上,女性的身影,出现在了每一个重要的岗位上。她们是运筹帷幄的指挥员,是攻克尖端科技的科学家,是驾驶星际飞船的宇航员,是田间地头的农业专家……
她们的解放,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由强大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保障的、最坚实的物质现实。
05
新时代的文化——人民的战歌,而非资本的靡靡之音
这里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是战斗的文化。
打开电视,你看不到任何宣扬个人主义、奢靡享乐、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的垃圾。你看不到那些被资本包装出来的、毫无内涵的“流量明星”。
文艺,是属于人民的。
每一部电影,每一部戏剧,都在讴歌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都在颂扬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都在批判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
文艺,是服务于无产阶级政治的。正如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要求的:
“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
这里的文化,更是参与的文化。
每一个工厂、每一个公社、每一个街道,都有自己的工人俱乐部、青年宫、文艺宣传队。工人们在下班之后,不是沉迷于虚拟世界的麻醉,而是热火朝天地排演着自己创作的话剧,举办着自己的诗歌朗诵会,进行着自己的体育比赛。
整个社会,都洋溢着一种健康、向上、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文化氛围。
06
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第三世界的灯塔
在国际上,这个“新中国2025”,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它,绝不是一个寻求霸权的“新超级大国”。
它,是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最坚实、最可靠的革命大后方,是第三世界国家眼中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
由于始终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它的经济和科技,早已不受任何帝国主义国家的“卡脖子”。它拥有世界上最完整、最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它以身作则地向全世界证明:不靠剥削,不靠殖民,不靠依附,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完全能够发展起来,而且能发展得更好。
它将自己先进的技术、成熟的经验,无私地分享给那些正在争取民族解放和发展的亚非拉兄弟国家。
它用自己强大的国力,制衡着美帝国主义的霸权行径,支持着全世界一切正义的斗争。
正如毛主席所期望的那样,它真正做到了:
“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它的朋友,遍天下。
跋
好了,同志们,现在,让我们从这个美好的畅想中,慢慢地,睁开双眼。
这个“新中国2025”,这个没有“内卷”、没有“996”、没有“房贷”和“失业”的国度,这个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物质和精神都极大丰富的社会,它,仅仅是一个不切实际的“乌托邦”吗?
不。
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这幅画卷中的每一个场景,其背后,都有着无比坚实的、科学的理论作为支撑。它不是空想,而是遵循马列毛主义的内在逻辑,所必然能够抵达的那个光辉的彼岸。
历史,已经走出了它自己的轨迹。现实,有着我们必须面对的复杂性。
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忘记那条更光辉、更壮丽的道路的可能性。
那条道路,依然在那里。
那个彼岸,依然在远方,闪烁着不灭的光芒。
它,值得我们这一代人,以及未来的千千万万代人,去为之学习,为之思考,并为之不懈地、永远地,奋斗。
正如那首伟大的诗篇所言: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全文完}---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