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云南嵩明“筑巢引鸥” 5000旅居者享夏日清凉

发布时间:2025-08-04 16:07:29

  盛夏的嵩明凉风习习,吸引来自重庆、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5000余名“红嘴鸥”式旅居者前来避暑。针对这一特殊群体流动性强、需求多元的特点,嵩明县嵩阳街道创新推行“走访 管理 服务 反馈”的模式,推进精细化治理,提升服务精准度和居民满意度,着力构建“旅居友好型社区”。

  “暖巢”引栖 推动旅居变安居

  围绕旅居者提升居住品质的期待,嵩阳街道龙泉社区变“管”为“服”,提前布局、靠前发力,联合物业对小区绿化进行“微改造”,新增10余个花园角,安装健身器材、美化消防栓、优化照明系统、改造人车分流步道,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日常。满足旅居人员日常生活便利化的需求,社区联合第三方引入“轻嵩集市”,每周三常态化赶集,成为旅居人员“一站式”体验本地生活、便捷购物、社交互动的重要平台。目前,“轻嵩集市”已累计开市73次,服务旅居人员及本地居民超1万人次,实现了休闲、娱乐、出行、公共服务一体化。

  赋“能”展“翼” 促进流入变融入

  旅居群体中不乏“能人”。社区通过入户走访、线上问卷、活动登记等多种方式,摸排锦绣兰苑等小区旅居人员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服务意愿等,建立动态“旅居人才信息库”,为精准服务与赋能奠定基础。在社区的鼓励和引导下,旅居者们自发成立了一支60余人的“渝嵩锦绣舞蹈队”特色团体,这支活跃在“夏日恋歌”小区的舞蹈队,增进了邻里交流与文化融合。同时,联系爱心企业为退休旅居戴医生提供义诊场地,帮小区居民量血压,做健康咨询,为旅居人员创造更多相识、相知、相交的机会,编织社区情感纽带。

  共“治”建“家” 实现客人变主人

  为破除“客居”心态,街道与社区鼓励旅居者参与治理,实现从“被服务者”到“服务治理者”的身份转变。社区深入楼栋,民主推选出30名热心且有能力的“旅居楼栋长”,负责信息传达、意见收集、邻里互助等,打通治理“末梢”。针对旅居群体中的党员,社区正在筹备成立“旅居人员党支部”,搭建学习与服务平台,引导其在政策宣讲、矛盾调解、志愿服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势能转化为治理效能。

  服务旅居人员、促进社区融合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下一步,嵩阳街道将在服务精度、融合深度、治理效能上精耕细作,让旅居者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真正“爱上云南、融入嵩明、扎根龙泉”。

  云南网记者 龙舟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