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为何要先减租,后分田?

发布时间:2025-08-04 15:19:43

《毛选》是一个伟大的宝藏。

嗨,大家好,我是鲲鹏击浪,坚持解读《毛选》,提炼成人成事之道,坚持和传承毛泽东思想。

1948年,解放战争势如破竹,大片新解放区如雨后春笋涌现。然而,胜利的锣鼓声中,如何迅速稳定新区农村,成为一道棘手的考题。

“一步到位”的诱惑与风险。面对解放区扩大,一些同志主张“趁热打铁”,立刻在新解放区推行彻底的土地改革,直接分田分地。这似乎是最革命的姿态,但毛主席在《新解放区农村工作的策略问题》中,以非凡的战略远见,投下冷静的一票。

他深刻洞察:新区群众尚未充分发动,基层政权尚不稳固,反动势力可能潜伏反扑。此时若仓促分地,如同在流沙之上筑高塔,不仅政策难以真正落地生根,还可能引发混乱,反噬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

“退一步,进两步”:减租减息的智慧。毛主席开出的药方,是“不要性急”,先实行减租减息和合理负担政策。这看似“退一步”,实则是为最终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的“进两步”:

1. “先退烧,再治病”:减租减息直接减轻农民负担,让他们看到共产党带来的实惠,迅速赢得民心。这如同先缓解病人痛苦,再图根治。

2. “组织就是力量”:利用减租减息斗争,组织农会、民兵,建立党的基层组织,让农民在实践中提高觉悟、学会当家作主。这是革命真正的基石。

3. “分清敌友”:减租减息政策能有效孤立地主阶级中最顽固的分子,争取大多数,避免树敌过多,减少社会震荡。

4. “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待群众充分发动、组织健全、敌我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后,再水到渠成地转入彻底的土地改革。时机成熟,事半功倍。

历史是最好的裁判。毛主席这一策略在新区得到坚决贯彻。农民因减租减息生活初步改善,斗争热情高涨,基层政权迅速巩固。当条件成熟,土地改革顺理成章,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这一“退一步进两步”的辩证智慧,极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毛主席在新解放区展现的战略思想,穿越时空,至今闪耀光芒:

“欲速则不达”:重大变革需尊重规律,急躁冒进往往适得其反。政策推行必须考虑现实土壤的承受力。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任何事业成功离不开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教育群众、组织群众是基础中的基础。

“策略的灵活性”:原则的坚定性需与策略的灵活性结合。最高目标明确,但实现路径需因时、因地、因势制宜。

“为大于其细”:伟大目标的实现,往往始于看似细微的扎实工作。减租减息正是为最终分地“清扫战场”。

重温毛主席这篇光辉文献,我们不仅看到一位战略家在历史转折关头的清醒与定力,更能从中汲取应对复杂局面、推动社会深刻变革的永恒智慧。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有时“缓行”恰恰是为了更稳健、更彻底地“致远”。这,正是战略定力的不朽价值。

“必须教育干部善于分析具体情况,从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条件的具体情况出发,决定当地当时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毛主席

是为读《毛选》第四卷《新解放区农村工作的策略问题》一文所写!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