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顺昌县:绿色接力,让闲置物品重生

发布时间:2025-08-03 10:11:34

原标题:顺昌县:绿色接力,让闲置物品重生

顺昌县探索全民闲置旧物回收、循环利用机制——

绿色接力,让闲置物品重生

东南网8月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许可欣 通讯员 廖敏恺 池亮亮)

顺昌县是全省首批5个碳达峰建设试点城市之一,这里森林覆盖率达80%,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百分百。

去年以来,顺昌县积极探索全民闲置旧物回收、循环利用机制,不仅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碳排放,更让绿色低碳成为当地群众的日常生活方式。日前,2025年全国低碳日福建主场活动在南平举行,将该做法作为优秀典型案例进行了展示。

吸纳民意,盘活闲置资源

碳排放不仅来源于能源消费、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方面,日常生活中的旧物也会产生巨大的碳排放。数据显示,每年全球有超10亿吨的旧衣服被丢弃,预计产生200万吨的碳排放。

去年9月,顺昌县政府工作人员在辖区内的一个人民意见征集点中,看见了一条建议:“幼儿园与中小学学生个人玩具、书籍大量闲置,重复利用率不高,希望有关部门搭建平台,在更大的范围组织学生交换再利用。”

顺昌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谢祥剑说:“根据这条群众建议,我们立即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确实存在很多高品质的闲置物品,直接把它们丢掉真的很可惜。”

为何不将其收集起来,资源化重复交换利用?这与绿色生活方式相契合,同时也符合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

上述建议给予了顺昌有关部门启发,成为当地开启闲置旧物回收、循环利用实践的起点。

去年11月起,顺昌先是以县实验幼儿园等城关内3所学校为试点,利用平日班会、学雷锋活动等主题活动,动员3所学校的4000名学生开展闲置物品回收活动;县委办、县法院和县检察院等机关单位也紧随其后,回收旧物范围由学生闲置玩具、学习用品,扩大至闲置家电、日常生活用品等。

截至目前,顺昌已在辖区内学校开展两轮闲置物品捐赠活动,捐赠闲置物品数量达1.6万件;在部分机关单位,约300人参加该活动,捐赠闲置物品约1200件。

搭建平台,让旧物动起来

如何让闲置物品找到合适的新主人?

去年12月,位于顺昌县中心城区东安驿城市综合体的“零碳生活馆”正式开张,成为闲置旧物的兑换平台。

来到东安驿“零碳生活馆”,只见地上摆满了装着学生玩具、生活用品的大箱子,一群孩子正在挑选心仪的宝贝。

顺昌县实验小学学生林晨告诉记者,她用手里的6枚“大圣币”换回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丛书。而所用的“大圣币”,是她前段时间捐赠8件闲置文具获得的。

“目前,东安驿主要在每周六下午,集中统一开展学生物品置换活动。我们独创了‘大圣币’兑换体系,群众捐赠了闲置物品,就可根据物品种类、新旧程度进行量化,获得对应数量的‘大圣币’,用币在馆内置换物品。”该“零碳生活馆”项目志愿者团队负责人谢彬介绍,如果币额不足,还可通过“一元碳汇”小程序进行碳汇认购。

今年6月,位于顺昌县金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零碳生活馆”开张。

“该馆引入社区‘时间银行’志愿积分兑换机制。群众可用积累的志愿服务积分,兑换闲置物品。”金溪社区第一书记吴思遥介绍,该馆主要摆放机关党员干部捐赠的闲置物品,供街道社区居民进行兑换。除了进一步拓宽闲置物品兑换活动的覆盖范围,工作人员还会将部分捐赠的闲置物品送到当地困难群众手中。

“最近我收到了闲置电饭煲以及一些日用品,都很实在,帮我节省了不少开销!”近日,金溪社区的困难群众范美珍收到“零碳生活馆”捐赠的闲置物品后激动地说。

截至目前,顺昌两家“零碳生活馆”共开展集中兑换活动19期,直接参与群众超5000人次,1.7万余件闲置物品完成绿色接力,找到新主人。全县超16%家庭完成了“捐赠—兑换—再捐赠”的低碳闭环。

理念共享,形成长效机制

推动全民闲置旧物回收、循环利用形成长效机制,引领低碳生活新风尚,需要久久为功。

“无论是闲置物品的接收、清洗、维修、消毒、摆放,仓储管理,还是对其进行积分的赋值,以及最终兑换工作,都需要足够的人手。因此,我们充分发动了包括学生、老人和机关党员干部等在内的全县人民,加入这项工作的志愿服务团队。”谢祥剑说,顺昌县消防大队也配合了该项工作,负责转运从各处收集来的闲置物品至兑换平台。

近日,一场志愿服务培训课在东安驿的文明实践大讲堂进行,来自20多家县直机关的志愿服务人员仔细学习对闲置旧物进行回收、利用的有关注意事项。

“我们开设相关培训课堂,让新加入的志愿者能快速熟悉掌握相关工作流程,老成员也能够借此平台分享、交流一些心得和经验,激发更多人参与低碳志愿服务的热情。”谢彬说。

目前,该培训已开展9场,覆盖198人次。此外,顺昌县还利用线上新媒体、线下活动等多渠道进行全方位宣传,鼓励更多志愿者加入。

“为了保证志愿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顺昌县零碳环保公益基金提供了3万元的资金支持,作为基本日常运营经费,并计划建立零碳志愿服务活动资金长效补助机制。”谢彬说。

乘着对口援疆工作的东风,今年3月,25箱涵盖玩具、图书等类别,凝聚顺昌人民爱心的闲置物品,从东安驿“零碳生活馆”发车,运往新疆昌吉州木垒县,送到木垒县第三小学的孩子们手里。

“抵达当地的,不只是深厚情谊,还有‘零碳’生活理念。”谢祥剑说,在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的推动下,今年5月,木垒县第三小学“零碳生活馆”也建成落地,将当地特色物品送到顺昌孩子手里。两地孩子们将在互换物品的过程中,实现文化交流互鉴,共同培育绿色公益理念与社会责任意识。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