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永定区培丰镇:矿区种出“金种子”

发布时间:2025-08-03 10:11:32

原标题:永定区培丰镇:矿区种出“金种子”

东南网8月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徐士媛 通讯员 熊川)

盛夏7月,永定区培丰镇洪源村千亩连片稻田里,杂交水稻制种苗株挺拔,叶片在微风中舒展成碧浪。这片曾因矿产开采而伤痕累累的土地,如今正通过“矿区变粮仓”的转型实践,书写出一份“生态修复 产业振兴”的鲜活答卷。

作为永定区2025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福建三明禾加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水稻制种基地已初具规模。“目前完成机插水稻制种490亩、手工插秧制种512亩,成活率稳定在92%以上。”项目负责人谢建春蹲在田埂上,指着补种后的稻苗介绍,尽管前期受旱情汛情影响,但通过精准补种,今年预计仍可生产优质杂交稻种21万公斤,实现产值294万元。

这片承载转型希望的稻田,不仅是种子生产的“第一车间”,更构建起覆盖种子精加工、订单农业的全产业链布局。基地经营范围涵盖农作物种子生产、农产品销售及化肥供应,通过与隆平高科、北京金色农化等企业深化“订单农业”合作,基地已建立稳定的市场渠道。2026年,投资建设的种子精加工中心将正式投产,届时从育种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将进一步提升区域农业综合效益。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矿区转型必须走生态优先的路子。”永定区培丰镇有关领导表示,该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土地流转、要素保障等举措,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据测算,项目建成后可带动周边农户就业,预计户均增收1.2万元,真正实现“种一片稻田、富一方百姓”。

站在稻田边,望着层层叠叠的绿浪,谢建春算起“生态账”与“经济账”:“过去,矿区尘土飞扬,不仅污染环境,发展还不可持续。如今,稻田不仅改善了生态,更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增收。”随着订单农业的推进,永定制种的“金种子”正销往全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从地下开采到地上播种,培丰镇的转型进程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这片千亩稻田也成为新时代矿区转型发展的鲜活样本。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