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现代经济学就是资本主义最后的遮羞布!

发布时间:2025-08-08 09:18:22

一、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总特征

近代以后的经济学研究逐渐变得越发庞大而复杂,但是这门课程在资本家手中却很自然的变成了资本主义的维护工具——发展中的现代经济学正陷入一个绝无可逃避的死亡探究之中。

表面上看,现代经济学已经披上了一层越发科学的数学外衣,以及拥有了复杂的逻辑推演和学术词汇,但是事实上却将学术欺骗演绎得淋漓尽致!迷惑性的数字、繁琐的逻辑和无聊的根据全都在为掩盖价值剥削和粉饰市场而努力。

此时的经济学在资产阶级手里已经不再是一门科学而成了一套资本的辩护学,一套专门为维护私有制成立的辩护理论。而这一切,已经完全暴露出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庸俗和无能,资本主义的日益衰弱以及他越发无可掩盖的弊病来了。

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根本缺陷,就是在于他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天然认同,这是由他的阶级属性所决定的。这种理论一开始就不自觉地发现资本主义是阶级社会最发达的社会形态,于是默认其是永恒不变的完美社会秩序,拒绝承认他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形态的事实,其原因一方面是出于使阶级关系得以维持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利益使然。

经济学家们为资本家而服务,在面对社会的新发展时,必然为维护资产阶级的地位而做出理论假设,必定做出这样的一些假设而将其伪装成科学:否认或者尽力减小价值剥削的可能性、就维护自身生产关系合理性的目的而为市场脱责、将资本主义看作是最为完善而永恒维持的社会形态。

资产阶级经济学必须维护自身的理论预设,所以必然使自身陷入这样的地位和处境之中——它必定为了掩盖社会关系、否认阶级矛盾而化为唯心主义的经济学:必定为了给市场脱责、为市场分配进行辩解而陷入形而上学:必定将资本主义神话而变成为资本辩护的神学。这种种结果绝非理论缺陷的偶然,而是阶级社会下经济学研究鲜明阶级属性的必然!

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本质上就是这样一种经院哲学式的神学辩护词,而绝非真正的科学!其根本任务绝不是揭示真理,而是维护剥削制度的合法性。因此出于这样的目的,必定与整套资产阶级的学术体系相合流,以下我们便会发现,这种合流将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

二、早期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根本困境在于:它必须既充当资本增殖的学术工具,又不得不面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不断否证其理论预设的残酷现实。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化,其理论解释力衰退与意识形态强化的悖反状态将愈加尖锐。

但是在理论发展的初期阶段,资产阶级尚且具有一种进步性,来展开对经济理论的研究,由此所产生的古典经济学的贡献,也是后来的学究们所无可比拟的。

英国重商主义展开了近代经济学的研究,但是很可怜地将流通看作价值来源,事实上是出于资本主义原始蓄积的目的,因而混淆货币和资本的关系,忽视价值来源于生产领域的事实,来要求国家干预经济以增加贸易收入;

在法国,重农学派总算将价值来源投向生产领域,并且对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分析也远比亚当斯密要更加深刻,但是他们对于“只有农业才生产价值”的固执,将工业劳动者贬为非生产阶级的观点,却暴露出他们不过是封建土地主在经济上的回光返照罢了;

古典政治经济学首次真正阐述了劳动价值论,但是并没能对产生价值的对象究竟是劳动本身还是劳动力做出正确的判断,他们分析了剩余价值的一般形式,也分析了资本利润与工资的对立关系,却忘记生产资料的存在,混淆了劳动价值论和收入构成价值的观点,未能区分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关系;虽然李嘉图的贡献在他们之中尤为出众,但是并不能用劳动价值论来解释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部门能获得平均利润的矛盾,并未发现背后社会平均利润的规律,最终导致他的体系崩溃而引发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以上的种种,都是早期的经济学家们做出贡献并初次暴露出资产阶级经济学局限性的表现。

但是往后的庸俗经济学家们,却早已抛弃科学的表面尊严,而以服务、节欲、供求的陈词滥调,将资本包装成平等的自然秩序,表现出“十足的奴才相”(马克思语),而成为后世经济学家们的原始先驱。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证明剩余价值的剥削是平等交换的报酬。

这些庸俗经济学家们喋喋不休地谈论“利润是资本的报酬”、“利息是节欲的回报”、“地租是土地的恩赐”,却绝口不提利润、利息和地租不过是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结果的不同表现形式罢了。所谓的三位一体公式无耻地说“资本创造利润”、“土地长出地租”,而工人只需勤劳就能拿回全部报酬,但这不过是在将剥削合理化,将地租的产生归因于自然,而胡说工人的报酬能够补偿生产的价值。所谓人口过剩以及和谐理论,更加是庸俗得毋庸解释。

尽管有一部分人确实愚蠢,但庸俗经济学的堕落并非是因为代表人物的愚蠢,而是由阶级立场决定他们必然走向反动。资产阶级需要一种理论,既能解释财富的增长,又能掩盖财富的真正来源。古典经济学尚且在矛盾中挣扎,试图寻找客观规律:而庸俗经济学则彻底抛弃科学,沦为纯粹的辩护工具。它的任务不是揭示真理,而是制造幻觉,让工人相信他们被剥削是“天经地义”的。

当西尼尔宣称“利润是资本家节欲的报酬”时,他故意忽略了一个事实:资本家的“节欲”不过是积累更多的资本去剥削更多的工人!

当凯里鼓吹“劳资利益一致”时,他故意无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所有制之间的对立!

三、现代经济学的庸俗继承——以边际效用论为例

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早期的庸俗经济学不过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学一个不太聪明的先驱,但是这个先驱与现代经济学的共同特征,就在于他们都已经不再能够做出真正科学的发现,而同样沦为剥削关系的辩护工具了。只不过,一方的辩护词比较透明、直接,而另一方的辩护词则更加狡猾而已。

“边际效用”就是个典型案例,他不仅做了更加严谨隐秘的伪装,并且用更加数学化的方法披上了一层科学的外衣,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它庸俗的结果。

它首先就将满足劳动生产物有用性的使用价值和构成社会生产关系的价值(交换价值)混为一谈,但是效用价值论并不能改变商品价值高低与效用无关的事实(如空气和钻石)。

更别说如此只会使人忘却劳动生产物商品形态的历史性,而将其永恒化,并掩盖价值的社会属性而化为消费者的主观心理效用,最终回到商品拜物教的洪流中,再一次地向我们证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拜物教性质。正如马克思所言:“商品的价值对象性不同于快嘴桂嫂,你不知道它在哪里”(《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第三节)。我们绝不可能通过“效用”来找到商品的价值,因为那是劳动力生产的结果。

其次,通过消费者在市场上自由选择和等价交换的假象,将资本主义市场掩盖成公平的分配关系。但是事实上,资本通过剥削劳动力来获取剩余价值,以及商品市场实质上是剥削者们瓜分剩余价值平台的本质,在边际效用论中完全被掩盖,而颠倒关系认为价格决定价值。正如列宁所言:“边际效用论是庸俗经济学的顶峰,它用‘心理规律’代替社会规律,目的是证明资本主义的永恒性”(《评经济浪漫主义》)。

即使经济学家们使用再如何复杂的数学公式,但经济学仍然是社会的问题,并不能由此来掩盖它的任何性质。

边际效用论用完全理性、效用量化的假设,试图使人忘却市场的不稳定性,是不可能成功的。

但是往后的现代经济学派,大多数却都建立在这种理论之上:个人主义的方法论淡化了阶级矛盾,并将社会经济问题抽象成个人选择,而完全忽视其社会性的特征,这样的结果,使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完全沦入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深渊之中。

新自由主义的学者们,仅仅保留了古典经济学家们的资产阶级特征,而并未做出任何新的贡献,仍然不过是对商品市场的辩护而已;

凯恩斯主义以及他的继承者们,也并未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不过是利用国家垄断的方式,反过来维护市场罢了。

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为资本主义辩护的神学特征、它形而上学的方法论、用技术化方法来回避对其根本矛盾批判的方式——就是它的本质特征,也是向我们证明它已经无法再做出新的进步的根据。

以上我们会发现,当代的经济学家们,已经完全转向了对资本主义市场的辩护之中。这背后的根源,就是商品市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过是对劳动力生产的价值生产物再分配的场所,因而任何一个在此中获利的阶级,都必定要去维护它的地位。

在整个过程之中,货币资本特别是虚拟资本,是最为盲目的对象,也最具有迷惑性的特征,极容易通过利息而在我们面前造成他产生价值的错误表象,但是我们会发现,这不过是生产资本通过货币资本开启了资本周转过程,所以必须要对它让渡部分利润的事实。

产生这种矛盾的根源,是资本权力分割的结果,由于进行社会大规模生产经营的目的,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的权利被不同的资本家分割,为了维持这些资本,唯一存在生产劳动的生产资本,必须要将自己剥夺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让渡出去。而货币在整个资本主义市场上的重要地位,是他在这个过程中,获取大量利息的真正原因。

所以,不管是任何一种形式的资本,都绝不可能通过生产过程以外的方式来创造新的价值,利润、利息和地租,都不过是剩余价值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只不过,商品、货币和市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尤其其资本主义特征产生隐蔽性而不为人所知罢了,造成这种隐蔽性的根源,就是商品拜物教。

四、资本主义引发商品拜物教的原理

什么是商品拜物教呢?我们知道,人类劳动的生产,会将劳动力对象化在生产物中,这是人类劳动改变世界的必然过程。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类劳动的结果,被异化为商品拜物教的意识形态,将人的社会关系看作是物的关系,看作商品的关系或性质,而忽略它的来源,这就是商品拜物教。

商品拜物教的形式不仅广泛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且以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拜物教形式来令我们发现出他的庸俗本质,以下我们将试图分析商品拜物教的产生原因。

商品拜物教产生的根源以及它的后果,就是资本主义隐蔽性的全部原因。这种隐蔽性的性质,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迷惑性造成阶级统治关系的神秘化,并通过这种神秘化来完成它的合理化。

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历史上首先发生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劳动二重性产生价值二重性,并借此建立价值关系的迷惑性,形成价值生产过程的隐蔽化。

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过程及结果是私有制的,但它与劳动成果需求的社会性相矛盾,由这种矛盾引发了商品交换,并随即造成劳动性质的分化。

劳动二重性的分裂,形成表示人与自然关系的具体劳动——他创造使用价值,以及抛开形式无差别量化的抽象劳动——它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形成价值的二重性。

劳动和价值的二重性,都不过是同一个劳动或价值的两个方面,而非两种独立的劳动或价值,但是这种同一的两面,却暴露出人类社会关系被物化的现象,暴露出资本主义伪装的真实所在。

具体劳动向抽象劳动的转变,掩盖了不同劳动的价值创造差异,而量化为同质的劳动量,同时死劳动对活劳动的支配,掩盖了只有活劳动才是价值唯一源泉的本质,而令已经被物化的死劳动(生产资料等)也被表象为价值源泉,形成价值生产过程的隐蔽化。

整个社会经济的生产过程,于是就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劳动力的生产关系进行掩盖,随后的商品交换,则最终完成了这种工作。

商品市场的平等、自由表象,掩盖的是不平等和不自由的事实。

从表面上看,商品市场通过自由买卖,对等价物进行交换。但是这种交换,如我们上文所说的,是劳动的私有化同劳动的社会性质相矛盾的结果,而绝非是天然的自由平等关系。所谓的自由平等,不过是市场交换的表象,是历史的结果而非天然的要求!

并且,从来也不存在抽象的自由和平等,只存在具体的自由和平等,我们应当在这里问一问,资产阶级要求的自由和平等究竟是怎样的自由和平等?

资产阶级要求的,事实上是无产者贩卖自身劳动力的自由,而这种自由所建立的基础,是劳动阶级一无所有的事实,所以,对无产者来说,自由一词在资产阶级那里,就是自由得一无所有的意思,就是无产者丧失生产资料并向整个资产阶级贩卖自身劳动力的要求:

至于平等就是商品交换的平等,但这种平等不过只是表象,资产阶级绝不会公开承认劳动者的工资从来也比不过他创造的价值,而平等交换的任何一种报酬,都不过是由劳动者创造出来的死劳动在市场上通过交换来进行分配而已。

因此,这里的自由和平等,作为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虽然是无可避免的,但却绝不是天然公平和永恒维持的。不过,对于资产阶级来说,由于它特殊的地位,他是绝对不会认识这一点的,即便认识了,出于自身的利益关系,也会尽力地否认它的存在。

而在这样的基础上,就形成了在资本主义大为发展的商品拜物教的意识形态。市场上流通的商品,都不过是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生产物,而通过以假平等的形式来掩盖的不平等方式,在市场上做再分配罢了。

这样的关系导致出来的结果,就是原本真实的价值创造被掩盖,而将人的关系表现为物的关系,从而赋予商品这种表面上看来极其简单的事物,以一种特殊的神秘性,使人忽视商品背后的人类劳动,而反过来崇拜他的交换价值。——例如所谓对金钱的崇拜,以及将市场规律看作天然的自然法则,等等。

五、现代经济学暴露出资本主义的垂死特征

以上通过我们的论述,确立了资本主义如何在它的物质生产关系之上,对不平等的剥削关系做平等的掩盖的观点。但是在这种论述中,我们通过大量的篇幅,对一些宏观的规律甚至现代经济学以前的资本主义做了论述。而我们如此做的目的,是通过这些论述,让我们理解资本主义背后的运作原理,并通过这些原理,发现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造成了怎样的结果。

为了掩盖垄断资本的剥削本质,主流经济学派如新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等,日益脱离劳动价值论,转向主观效用论、边际分析等形而上学方法,用“供求关系”、“边际生产力”等概念掩盖剩余价值来源,否认剥削存在。

自由主义者鼓吹市场万能论,实际上是在为金融市场的全球扩张做理论掩护,导致贫富分化加剧:

凯恩斯主义试图通过国家干涉延缓危机,实际上不过是对商品市场所做的“外科手术“,并不能解决社会化大生产和资产阶级私人所有制的矛盾,反而导致“滞胀”的新危机形态。

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愈发尖锐,而资产阶级经济学则愈发无能,暴露出它理论解释力的衰竭,这种衰竭的特别表现,就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已经愈发向为市场辩护而靠拢了。

当代资本主义世界是帝国主义的,并且我们需要说明是愈发衰落的帝国主义的,帝国主义经济的腐朽性在经济学中被反映了出来:

虚拟经济不过是资本主义瓜分利润的一种方式,而绝不生产任何价值,但在金融资本的统治下,资产阶级经济学美化虚拟经济,掩盖金融矛盾脱离实体经济的寄生性特征,印证了列宁对“食利国”的论断:

垄断资本为维持超额利润,通过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知识产权理论阻碍技术扩散,使生产力的发展遭受抑制,印证列宁对“垄断引起停滞”的论断:

“比较优势”扭曲为帝国主义剥削的工具,通过不平等交换对落后国家进行剥削,而资产阶级经济学却包装为“共赢”。——非常抱歉,我们实在看不出它究竟共赢在哪里?——

资产阶级经济学已经愈发尤其阶级立场而远离科学,化为资本主义的辩护工具;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则愈发绽放出它的科学特征,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断正在不断得到印证。

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不可逆转,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危机理论已经失去效用,而国家干预和世界市场的矛盾调节也达到了极限。

一个阶级,在他即将进入死亡的时候,是愈发反动的,而现代经济学的资产阶级本质,则通过它的理论向我们证明:现代资本主义即将进入死亡,这个过程虽然不可能立即到来,但我们已经看见它的前景了。

现代资本主义已经逐步走向死亡,无产者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在这个阶段中努力学习政治经济学批判,去通过它来研究整个资本主义矛盾的根源。但是如今,我们仍旧有不少同志缺乏对这项工作的努力,也有不少同志仅做生产理论的研究而不做分配理论的研究——对此,我们要告诉他们,不研究政治经济学是不行的,不批判政治经济学是不行的,仅仅研究部分理论更是不行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