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特别聚焦丨编号“170”,为何总能“抢镜”?
它不是明星,却总能“抢镜”。它行踪隐秘,却似乎格外偏爱与人类“邂逅”。
“又看到它了!”
这样的信息,在吉林珲春、汪清等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出现的频率似乎格外高。
地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核心区的吉林珲春,日前多次发生当地居民及游客与东北虎正面相遇的事件。经过北京师范大学虎豹研究团队专家确认,几起“遇虎”事件中被拍摄到的老虎,为同一只,编号为170的2岁雌性东北虎。
“170号”,仿佛自带“流量”,成为了这片山林里最常被人类“偶遇”的虎。
这频频的“不期而遇”,是巧合的叠加,还是守护与共存的微妙故事?记者尝试解码“170号”的“偶遇”之谜。
在央视新闻的画面中,是一名网友今年7月份在331国道与一只东北虎正面相遇的情景。碰巧的是,去年年底的一次巡护期间,总台央视记者和当地巡护员在附近林道驾车行驶时,曾路遇一只东北虎,经专家鉴定后确认,记者当时遇见的东北虎与这次出现在国道上的东北虎,是同一只。
报道称,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经过国道G331的多位司机都遇到过这只东北虎。除此之外,布设在路边沿线的监测系统,更是多次拍到这只雌虎。
专家解释,这是一只编号为170号,现约2岁的年轻雌虎,刚刚开始独立生活不久。根据北京师范大学虎豹团队长期研究发现,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雌性东北虎长大后,通常会离开母亲,在距离它们的出生地较近的地方,寻找一片尚未被别的老虎占领的栖息地,建立自己的领地。
国家林草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冯利民介绍:“接下来,它应该是顺着这条道跨过珲春河,到331国道对面这片山林里面去发现一块好的栖息地,最后会在那里定居下来。”
在吉林珲春,为何人们与东北虎正面相遇的概率如此之高呢?
对此,专家介绍,一方面这里作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得益于严格的保护政策,当地东北虎豹的数量实现了连年稳定增长,另一方面也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区域特点息息相关。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它不是一个无人区,实际上在这里,人的生活区域分布在国家公园的很多地方。”冯利民表示。
专家介绍,虎、豹作为猫科动物,行踪一般十分隐蔽谨慎,会尽量避免与人类的正面相遇。然而,如果虎豹分布密度高或者定居区域与公路、村屯靠近,那么其与居民或者行人相遇的情况会时有发生。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成立以来,野生东北虎豹的高频亮相,一定程度上,正是区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态系统逐步完善的缩影。
而这些年,东北虎数量变化一直牵动人心。2024年,在国家林草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有一组数据,让人为之振奋:目前,稳定生活在园区内的野生东北虎、野生豹数量分别达70只、80只左右。
这些“王者”的家园主要在吉林、黑龙江两省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园区的重要使命,就是保护以东北虎、东北豹为旗舰物种的生态系统,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记者检索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有关信息获悉,针对虎豹公园内“人兽会相遇”的现实情况,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已制定分级处置流程及应急预案。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遍布园区内的红外相机可通过该系统24小时发布虎豹预警信息,并可直达村屯和社区一线住户,有效提升主动预警能力。
一些地区不仅建立了网格化包保责任体系,还构建红外探测、振动光纤、无人机驱离三道屏障,一旦虎豹靠近村屯就会立即报警,监测员、村民委员会主任、巡护队同步信息群,做到快速响应,保证虎豹等猛兽入侵早发现、早预警、早驱离。
在珲春市杨泡乡烟筒砬子村的周边,总长度40多公里、高度在4米左右的安全网,用最直接的方式守护着村民的生产生活。
“170”号,这只年轻的“偶遇明星”,它的每一次悠然现身,都在提醒我们:
真正的保护,不仅是让虎归来,更是学会如何与归来的虎,在这片共享的山林里,保持一份充满敬畏的、安全的距离,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陈志文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虎啸山林何以再现》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虎豹卫士”专项行动,守护人虎两安全》
农民日报
央视新闻
新华网
综合整理
初审: 郭龙 复审: 韩方宇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