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涉及到男女对立话题,大家很容易情绪上头,不管站在哪个角度去说,只要下场参与讨论,似乎都会助长对立情绪。所以,最近这两年,我基本没去碰男女对立话题。
不过,去年开始,网络舆论上,男女对立情绪是越发浓厚,而且有极端化态势。
我秉持自己写文章一贯的给舆论极端情绪中和的态度,想了想还是单独写一篇文章,聊聊我对于当前网络舆论上,男女对立现象的看法。
(1)
首先,我们得先搞明白,谁是朋友,谁是敌人。
这个问题很关键。
毕竟,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想助长舆论对立情绪,那么我们应该要做的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要避免把一些可拉拢对象,推到自己对立面去。
能拉拢的尽量拉拢,不能拉拢的也不要对其抱有幻想。
所以,要先定义清楚,谁是敌人,这篇文章要抨击的对象是谁。
这样才能避免误伤,也能避免一些不明真相的朋友,错误代入到靶子里。
本文抨击的是煽动舆论极端化情绪的那群人,这其中包括极端女权、极端男权。
那么就得先说说什么是极端女权、极端男权。
这里我定义的极端女权,就是指,煽动女性群体去仇视整个男性群体。
极端男权,则是指,煽动男性群体去仇视整个女性群体。
这两种,都是我所反对的。
我们正常人的观念,应该是男女互补,阴阳调和。
我们古代的哲学观是“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这其中就包含对立统一的哲学观。
而当前这种男女对立现象,则只强调对立,完全没有统一,缺乏调和,只有放大矛盾,这自然是有问题的。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越发的多样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可选择的空间也越来越多,不管男女都可以选择不结婚,这是个人自由。
选择一种让自己舒服的生活方式,是个人自由,基于这个目的,不管男女,选择不结婚是没问题的。
但如果变成男女之间的仇视,就有很大问题。
基于这种仇视对立,才选择不结婚,也同样有问题。
因为现在网络上大量这种煽动男女对立的情绪,如果被这种情绪裹挟,替代了自己思考,可能并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正常人的逻辑是,有好人,有坏人。
稍微复杂一点的辩证逻辑是,好人也有做坏事的时候,坏人也有人性闪光的时候,人性是复杂的,好人与坏人不能一概而论。
而在男女对立情绪里,一切都以性别叙事为最高优先,任何话题都离不开性别叙事,都可以装进性别叙事的框框里。
比如,有些极端女权认为,女的都是好的,男的都是坏的。
这种地图炮逻辑,显然是有问题的。
正常人的逻辑是,女的里面有渣女,也有好女人。男的里面有渣男,也有好男人。
现代社会越发物质化,在这个纸醉金迷的时代里,不管男人女人,渣的比例都是在提高。可以说渣男更多,也可以说渣女更多,这是不分男女的。
但到极端思维里,就会变成,男人都是渣男,女人都是渣女,从而就形成极端的男女对立情绪。
而一旦形成这种极端男女对立思维,就容易让加害者形成可以理所当然加害对方的心态,从而变得更渣。
比如,一个女的,要是从小被灌输这种男女对立思维,认为男人都渣,男人都是坏的,那么她长大后,就容易理所当然的去伤害男性,从而变成渣女的概率更大。
男性也是同理,一个男的,要是从小被灌输女人都坏的思维,那么他长大成为渣男的概率更大,他会觉得既然女人都坏,去伤害女人就是理所当然的,就更容易始乱终弃。
所以,煽动男女对立情绪,就更容易增加渣男和渣女的比例,因为会让男女之间不珍惜对方。
而跟男女对立情绪相反的另外一面,就是男女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然后互相珍惜对方,而不是对立。
渣,就是不珍惜对方,只是玩玩而已,或者是以金钱为目的接近对方,那么就是捞男/捞女。
捞,同样也是不分男女。
网络上的新闻报道,既有那种善于PUA的捞男,骗了几十个女人,骗财骗色的新闻。
也有那种善于PUA的捞女,把男人钱财榨干,吃干抹净。
这同样是不分男女。
但有些势力的刻意煽动下,就变成,男人都渣,女人都捞的对立情绪。
我本人,反对的是这种煽动极端对立情绪,反对极端化。
所以,我有必要再强调一下,极端女权,往往跟独立女性是不一样的。
恰恰相反,很多极端女权,她们基于对男性的仇恨,是以榨干男性为目的,这就使得她们反而必须依附于男性才能生活,靠榨取男性钱财为生。
这显然跟独立自强的女性是没啥关系的。
举个例子。
某脱口秀演员,长期靠制造男女对立话题来走红,她能算得上独立女性吗?
她也许经济上独立的,但她经济上的独立,是靠贬低男性来获得的,本质上也是靠榨取男性,算不上真正的独立。
真正独立自强的女性,比如邓紫棋,她的三观就跟这个脱口秀女演员是格格不入的。
在某个节目里,邓紫棋就会认为,男女之间要互相理解,男生如果为了事业去奋斗,可能就会忽略女生一些情绪波动,这时候需要女生明确告诉男生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暗示。
而某脱口秀女演员就直接脱口而出说:“男生的精力就这么一点是吗?奋斗用多大劲啊?”
在她的思维里,男生奋斗事业占用不了多少精力,所以男生需要即奋斗事业,又能很细腻的照顾到女生的情绪,典型的只站在女性的角度去思考“既要又要还要”,完全没有理解和共情能力。
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管男人女人,如果侧重于事业,对家庭的照顾就会少。如果侧重于家庭,不可避免要牺牲一部分事业。
能同时兼顾家庭和事业的人是少之又少,不能强求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强人。
在男女关系里,理解、共情、包容是很重要的元素,要互相理解和包容,感情才能长久维系。
但在只有男女对立思维的某脱口秀演员里,她就完全不会去理解男人的不易,满脑子只有贬低男性的对立思维。
二者高下立判。
所以强调一下,我反对的是那种贬低、仇视男性的极端女权。
但对于争取女性权利的独立自强的女性,我是理解并尊重。
我对于正常女性没有任何不尊重的想法,对女性没有任何歧视。
但对于仇视男性的极端女权,她们都这样地图炮,我又为何要理解尊重她们?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对于敌视我的人,我自然要反对。
争取女性权利,本身是没有错的。
所以,极端女权组织,最早套用“女权”这个词汇,是西方意识形态输出的一贯手法。
西方意识形态输出,很喜欢把自己的这种意识形态输出,包装在一些本身比较褒义的词汇。
比如、环保、动物保护、女权。
这些词汇本身都是好的,但却被一群别有用心的势力钻进去,拿来包装自己。
于是,当我们针对极端环保、极端动保、极端女权进行反击时。
这些极端化的人,往往就会高举政治正确大旗,来给自己掩护。
比如,你反对极端环保,就说你反对环保。
你反对极端动保,就说你反对动保。
你反对极端女权,就说你反对女权、甚至直接说你反对女性、歧视女性。
所以,我这里要特别用的是反对“极端女权”。
网络上人们经常也是用“女拳”,来区分正常追求女性权利的人,跟那种煽动男女对立的“极端女权”。
我支持女性追求平等的权利,也支持男女平等。
因为我国一向就有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说法,劳动也是女性的权利。
然而,现在的极端女权,恰恰相反,她们追求的实际并不是男女平等,而只是追求女性特权。
这种极端女权,实际上也是建立在人性里对于“不劳而获”的追求。
很多极端女权,只是打着“追求男女平等”的幌子,实际只是为了追求特权,能让自己可以不劳而获,可以心安理得的去榨取男性。
在这种极端女权眼里,她们理应被全世界宽容,不管她们做了什么错事,都理应被原谅,她们会觉得这是全世界欠她们,就因为她们是女人。
客观来说,男人和女人在先天生理结构上,就存在不平等。
比如,正常男人的力量是远大于女人。
比如,女人在生育上,不可避免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所以,想要实现男女平等,社会面自然是需要朝女性倾斜多一些资源,多一些包容,才能弥补男女先天生理上的不平等。
基于此,我个人是支持社会面对女性多一些合理的照顾。
但这种倾斜和包容,不能是无底线的。
在没有原则性问题,可以对女性多一些合理的照顾。
但涉及到原则性问题,特别是一旦女性涉及到违法犯罪问题,性别不应该成为女性的保护盾牌。
这就涉及到公平问题。
这几年,网络男女对立问题如此严重,除了有势力煽动之外,一些地方的拉偏架行为,也是加剧男女对立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样一件违法行为,如果男性犯了,可能就得被行政拘留。但如果是女性犯了,可能就只是口头教育一下。
这就属于在违法犯罪问题上,拉偏架问题。
比如,一个典型的捞女,把男性钱财榨干,然后男性跳河自杀,这种情况下,这两人的关系,还能被定义为“正常恋爱关系”,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才会在去年引发如此大的舆论风浪。
并且今年还莫名其妙被一些官媒翻出来炒作,再次加剧男女对立情绪。
这里面某些官媒的行为,是很有问题。
还有一类极端女权,是打着女权旗号,打着自由旗号,实际只是为了实现滥交自由。
我一直说,不管男人、女人,都应该自尊、自爱、自强。
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自尊、自爱、自强,基本就不太可能成为极端女权、或者极端男权,性格也不容易偏激。
如果一个人不能自尊、自爱,无底线作践自己,去跪舔别人,反而会让对方不懂得珍惜,甚至变本加厉的榨取。
一段正常的男女感情,应该是双方都需要有合理的付出来共同维持,要互相理解和包容,而不是一方一味的付出,另外一方一味的索取,这种畸形的关系,才容易催生出极端女权或者极端男权现象。
此外,极端女权除了煽动对男性全体的整体仇恨之外。
有一部分屁股暴露特别明显的,就是她们只煽动对中国男性的仇恨,而对外国男性则是无底线跪舔模式,比如对白人、对黑人,就是完全跪舔,但对中国男性就是一副完全瞧不起的仇恨态度。
这类极端女权,是典型带有意识形态,是被国外一些势力组织控制和洗脑,才会形成的。
正常的中国人,不会自然形成这么低贱的思维。
还有些极端女权,都快上升到恐怖主义模式,诸如“随机带走一个男宝”这种极端仇恨言论,还有把“男”字砍头,形成“田力”来指代男性,这类明显带有仇恨男性群体的代词,经常被极端女权使用。
8月5日,有网友曝光,某官媒记者的朋友圈里,公然转发“田力”这样词汇来煽动对男性仇视的文章。
目前未见该媒体有任何回应,该爆料的真实性,还有待证实。
但总体来说,极端女权势力在国内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已经有一大批有这种极端女权思想的人走上各行各业的岗位,其中以传媒、司法为重灾区。
而在司法领域,一旦出现拥有极端女权思维的人,在一些关键案子的判罚和执行上,出现偏颇、偏袒的不公现象时,就更容易点燃舆论的怒火,从而加剧舆论男女对立情绪。
而且这类极端女权思维的人,很容易在美国意识形态输出下,陷入强烈反华情绪里。
而且,美国想要搞事情时,就需要在国内物色人选,那么对美国来说,如何快速筛选可供利用的人选。
像极端女权,就是一个快速筛选器,会成为极端女权的人,很容易被利用,因为容易极端化,偏激化。
所以,这里就必须要重视,极端女权的组织化问题。
(2)
最近这次闹得沸沸扬扬的武汉某大学图书馆事件,让我比较震惊于极端女权势力的组织力和动员力。
比如某网络平台上有一个77万人的小组,充斥着大量极端女权言论,在这次事件里,这个小组里很多人在不停教授大量舆论战技巧。
成体系的给男性肖某编造“天龙人”的人设,明确以话术的形式去玩梗传播。
她们很明确自己在造谣。
各种谣言战术一大堆。
她们中也有人比较清醒,很清楚去造谣肖某是天龙人,有很大的逻辑硬伤。
就是肖某如果是天龙人,何至于被杨某弄到到如此地步,还被记过处罚。
说白了,她们完全罔顾事实,是以舆论战争的心态来进行组织动员,不择手段为了赢,这是挺可怕的事情。
她们成群结队团建,发现目标后就会进入集体网暴对方,形成在局部的优势,通过玩梗的方式,潜移默化改变人们认知。
这都是非常典型的舆论战手法。
此外,武汉某大学这次也被扒出很多问题。
比方说,网友从诬告的杨某论文很多离谱错误开始挖,进而发现该大学有很多强行跟性别叙事关联的论文。
比如《女性视角下考虑恐惧感的步行路径规划研究》。
类似的论文还有很多。
而这类论文的出现,很大程度跟美国很多搞颜色革命的基金有关系。
比如,在福特基金会官网上,就可以找到,福特基金会对武汉某大学的资助。
比如2013年4月,资助14万美元,用于“公益与发展法学院将举办为期两天的公益法律职业论坛和面向法律NGO和法学院学生的招聘会”
2019年资助3万多美元,为该大学的法学院编写并推广性别与法律教科书和课程。
也难怪该大学的法学院是极端女权聚集地。
该大学法学院在2014年就邀请了有名的极端女权主义吕某,举行《女权主义、法律人与社会变革》的讲座。
这个吕某曾就读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巴尼亚分校、罗格斯大学,曾任某媒体妇女权益部主任、其接受美国福特基金会、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乐施会等境外NGO组织资助,在中国多次煽动开展极端女权活动,炮制大量关于我国妇女群体不实报道,2015年前往美国并滞留,长期在境外媒体攻击、抹黑中国。
她还只是一个缩影。
不单单只有这一所大学,网友还扒出,福特基金会一共资助了国内21所大学,这些大学获得福特基金会资助的项目,多集中在女性、女权、性别、两性和自由等领域。
而这还只是福特基金会公开披露的信息。
美国这类NGO机构还有非常多,究竟在国内扶持了多大一批有极端女权思维的人,并且这些人集中在传媒、法学等领域,经过这二十多年的培养,这里面又有多少极端女权的人,开始掌握社会资源的关键岗位,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这都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再说个例子。
除了极端女权,国内的极端环保、极端动保势力也很庞大。
比如,今年5月19日,有一只猫在车主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拖入车尾,猫的牵引绳卡在车辆底盘,这本来只是一场意外,车主并不是故意虐猫。
结果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编排和造谣下,就成了有人故意虐猫,而这样一件事情,最后还引发一群人聚众举横幅
这种组织力,显然不是自发形成。
(3)
那么可能有人会问,既然美国这些NGO基金会扶持极端女权势力,那为什么不扶持极端男权势力?
这其实只要用逻辑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原因了。
客观来说,现代社会仍然是一个对男性有利的模式,这是基于男女先天生理结构差异所带来的结果,这使得男性在就业、经济、政治、军事上,都有很大的优势,女性在竞争中是处于不利状态。
这种不平衡,自然会催生出很多女性对现况的不满,这种不满是现代女权主义滋生的基础,然后极端女权抓住了女性的这种不满,去放大社会矛盾,才会有极端女权势力的诞生。
而本身男性在竞争中是处于有利状态,自然没办法去先煽动男性仇视女性。
所以这些刻意去煽动女性仇视男性的势力群体,想要制造男女对立,首先就得利用女性对现状的不满,以觉醒为由,去煽动女性对男性的仇恨。
这是为什么,先有极端女权。
然后男性虽然从社会宏观层面在竞争中占据明显有利位置,但到了微观个体领域,极端女权通过煽动舆论,很容易在一些个案里,形成女性对男性的优势,才会有女性拥有版本特权的说法。
从而才会出现,一部分男性也走向极端化,为了对抗极端女权,他们觉得用正常手段已经不行,必须用魔法对轰魔法,从而出现极端男权。
不过极端男权大都属于游兵散勇,属于各自为战,没有像极端女权那样高度组织化。
此外,还有一部分极端男权,可能是背后一些煽动男女对立的势力,去反串扮演的。
然后极端男权和极端女权的魔法对轰,又进一步加剧网络舆论的对立和撕裂,从而有利于一些势力,基于利益目的,去从中获取流量。
因为有争吵的地方,就更容易有流量。
所以,当前网络舆论上如此严重的男女对立现象,是各方面因素共同叠加导致的结果,跟当前全球经济大环境不景气,也有关系。
男女对立现象,不单单是我们存在的问题,这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各国都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在一些国家,男女对立问题,甚至都影响了一个国家的选举结果。
比如,之前韩国前总统尹锡悦,就开始靠抨击极端女权,获取了韩国男性的好感,从而胜选。
包括阿根廷米莱,在选举的时候,也是靠“打拳”获胜。
我们需要注意,极端女权的无序发展,伤害最大的,反而是广大沉默的正常女性。
比如最近几年几起有名的女性诬告案,不断透支社会对女性在性骚扰处于弱势群体的先天然同情。
这反而让很多女性在受到性骚扰时,不敢发声反抗,或者当女性被性骚扰时,勇敢发声,反而没人信了。
而且,从社会宏观层面来说,女性仍然处于不利的竞争位置。
但极端女权通过局部战役,去让人们形成女性反而有特权的错觉。
让极端女权在局部放大的个例特权,被扩大到社会宏观层面,这会让本来就处于不利位置的正常女性群体,面临的大环境更加不利。
而这种不利,又放大了男女之间的不平衡,让更多女性对现状感到不满,从而可以继续被极端女权利用,进而继续放大男女对立现象,进而出现恶性循环。
所以,全球范围内,男女对立问题越发严重,几乎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日韩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两个不同版本的男女对立结果。
(4)
韩国是走魔法对轰路子,极端男权和极端女权对轰,结果就是韩国的生育率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倒数第一,总和生育率只有0.75,也就是平均1名女性,一生只生0.75个孩子。
而日本走的是佛系路子,在男女对立多年后,男性和女性已经开始佛系,很多是互相不往来,不谈恋爱、不结婚,沉迷于二次元和黄色产业。
日本厚生劳动省在2022年发起过一项全国调查,显示,日本18至34岁年龄段的女性中,高达35%的女性和40%的男性“约会经验为零”(无性经验)。
这跟人们对于日本黄色产业发达,所带来的印象是不一样的。
其实恰恰是日本男性和女性,很多都已经很佛系,通过黄色,自己解决问题,还能通过二次元降低了对现实另外一半的诉求。
这种现状,也是日本很早就经历过男女对立时代,所带来的结果。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AI化时代,随着AI伴侣的出现,会让这种男女对立带来的佛系结果更加普遍。
马斯克已经把自己旗下AI,推出一个AI女友版本,这大概率会是未来一个发展趋势。
对于当前国内的男女对立现象,我自认为是没有能力去改变,所以平常碰到男女对立话题,我已经懒得去参与。我觉得未来大概就是日韩的综合版本,一部分人魔法对轰,一部分人佛系。
经历过2022年12月的事情后,让我整体上也变得佛系了不少,碰到一些争议话题,不像以前那么热血去参与。
因为我发现自己能做的,能改变的事情很有限。
虽然我在3年前,跟大家写过一篇文章,标题是《没有人应该是救世主,只有自己能救自己》。
我也一直在纠正自己,过于大包大揽的问题。
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对于大环境我并不能改变什么,我不会不自量力的去想要踩刹车。
但今年,层出不穷的男女对立话题,在不断困扰着人们,看着舆论越发极端化、对立化,我也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只是我想,总归还是得试着去做点什么。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我知道男女对立这个话题,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我也只能从一个尽量理性的角度,去提一些我自己的个人看法。
我知道,不可能让所有人认同我的观点。
肯定有些人比较偏激,不看事实,只看情绪、不管对错、只看站队。
这其实也是我前几年有稍微聊到男女对立话题时,经常遇到的压力。
但我还是想说。
我反对煽动男女对立,反对任何极端化现象。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