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增长的迷梦与购买力的真空:资本主义无法回避的双重撕裂(1)

发布时间:2025-08-06 12:17:59

前面几篇一直在写资本主义是如何用各种手段和技术给自己“续命”的,当然,“续命”这个词可能用的不太准确,毕竟在不少人看来,资本主义不仅活的不算“苟延残喘”,反而还挺滋润。

但你要问我资本主义是不是会永远这么滋润下去,我回答肯定是不会。这既源于对未来的信念,更基于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无法摆脱的根本性矛盾。对这种矛盾,书中(#“资本论”的读法)还专门用了一个词来概括,即“经济恐慌”。

《资本论》要解释,所谓的经济恐慌并不是外于资本经济系统的,不是因为经济系统没有好好运作才产生的,而是它内在于资本主义经济系统,资本主义经济系统就是会造成经济恐慌。

《<资本论>的读法》

第一个矛盾,深植于资本主义基因中无法偿还的债务。

资本的核心诉求是增殖,而其主要的增殖方式即是生息——将资本作为贷款以获取利息。于是,整个资本主义演变成一个庞大的债务系统。这个系统的运行,依赖于一个最基础的前提:对未来增殖(利息)的预期。没有预期的利息,也就是未来的增殖,资本是不愿意投入生产的。

但是因为债务系统在资本当中会产生竞争,所以你要能够得到资本,就必须要承诺尽可能高的利息,才能够取得资本。资本所产生的利息期待,会一直被炒高,炒到最后,尽管它是外来偿债的保证,但这些承诺的利息会超过经济生产真正能够创造的成长。换句话说,经济生产成长的速率,一定赶不上资本作为债的利息承诺成长的速度。为何会产生经济恐慌?那就是因为这些利息、债务无法实现,这种情况下,资本开始萎缩,就进入紧缩的循环里面。

这一点在近年来屡次破灭的资产泡沫和经济危机中,已展现得淋漓尽致。究其根源,是资本的贪婪(对永无止境增长的渴望)与迷信(深信这种渴望必定成真)。所以对资本主义而言,增长的“神迹”一旦停止显现或被戳破,其“末日审判”便已临近。

近年来备受热捧的人工智能及相关产业便是典型例证。我无意否认其技术效用(我本人也在频繁使用)或广阔前景。但当我去看这些公司的估值的时候,我总忍不住怀疑这些公司是否真的如其估值般有如此惊人的价值。就像OpenAI和英伟达,这两家公司的估值分别达到了3000亿和4.3万亿美元,如此巨大的数字背后,不仅是对两家公司未来发展的预期,也是资本为增殖的贪婪写下的最完美注脚。

第二个矛盾,劳动者与消费者的身份矛盾。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同时扮演着劳动者与消费者这两种角色,且在很大程度上高度重合。在现代精密的社会化大分工下,我们既不能独立生产所有需要的产品,也不能占有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所以劳动者一定也是消费者,而消费者的主体也必然由劳动者构成。

然而,在资本主义的统治下这两种身份内蕴着深刻的矛盾——劳动者同时在这两种身份下遭受着剥削。

(未完待续)

不疯说:你要是觉得我说的不对,那就是我说的不对。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