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传统说法,佛教圣地是净土。
所谓佛教圣地是泛指一切佛教寺庙及其佛刹众徒。
当今的特色中国,最著名的一块佛教净土也被资本攻破略夺。
最近全国网传,中国最著名的佛教圣地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因贪污淫乱被抓——(图略)
上述公安通报是否可靠,作为网传仅作参考,起码可以肯定,少林寺被资本化了,释永信被腐化了。据传,少林寺每年超10亿元资金去向不明,除了部分门票收入流向当地国资,其他收入都流入释永信控制的公司。
细检中国佛教史,自汉代从印度传入中国2300多年来,曾经数次封建社会的朝代更替,即使在日伪动乱时期,其教徒一直保持着戒“贪”之纯尚风气。唯独在进入特色时代,却未能抵制住中特私有化转折或“非”公有制化改革冲击力,破了佛规佛戒。寺庙或出家人,因受国情左右,竟然也滋生了贪财好色,破戒违教行为,从而看出中国特色改开的私有化负面毒性是多么强大!
关于释永信事件,最近有很多人发文声讨,其中7月27日有青年学者子珩墨的《释永信被带走,少林寺的“金钟罩”终于破了!》,7月30日著名文艺评论家陈先义大校发表的《“花和尚”跌下佛坛给时代敲响的警钟》,两篇文章写得甚是深刻到位。笔者在上述诸多文章的基础上,作继续探讨。
佛教是教育学,其主旨是倡导受教育者,成为止恶行善,普度众生的觉悟者。最低要求,起码要做到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佛学是一门伦理因果报应的唯心辩证法哲学。
佛教之教规,其修行起步最起码要做到“戒”。这“戒”,是指戒“杀、盗、淫”等私欲——佛学上称之为“初心”,当今所谓的“初心”说辞其实就是引自于佛学。
中国佛教破戒并非一个少林寺释永信,还有诸多佛刹亦有类似通病:
一、2017年11月24日央广网披露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多地出现的‘名山被上市’、‘寺庙被承包’、‘僧尼被假冒’等一系列乱象……损害佛教和道教清净庄严的形象”。2021年2月12日一网文披露,“莆田除承包医院外,他们还承包了中囯90%的寺庙”。
二、2017年8月27日网络披露,九华山有个方丈的个人资产竟然超过一个亿,有的大师有11个老婆,有的方丈有九个老婆;湖南娄底天籁寺前任住持、娄底市佛教协会原会长圆通法师,以挪用资金、重婚等罪,获刑6年。
三、有的尼姑生活放荡淫乱,无视出家人的戒律。尼姑凭借姿色诱惑有钱人,傍大款,戴着名贵手表,喝酒吃肉,开名牌车;如网络披露,2018年11月15日四川普照寺一尼姑买了一栋600万的豪宅。
佛教的佛制“戒律”犹如政党的党规纪律,亦如国家法律。“破戒”犹如违纪、违法,是任何制度的维护所忌讳。
青年学者子珩墨在文章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少林寺释永信事件,“究竟是一个人的坍塌,还是一座制度的自我暴露”?
子珩墨认为当今的佛教已经“宗教经济化”。释永信“他背后的系统工程。他不过是这个体系的执行人”。“不是他堕落,是体制把他扶上了这座香火金山。是我们这个社会,把“和尚搞公司”视为创新,把“寺庙开景区”当作政绩,把“烧香赚钱”美化为“弘法利生””。“这一切运作,需要一个庞大的保护伞:地方政府、宗教局、文化旅游局……你以为他们看不见?不,他们在配合、在分利、在参与”,“这不是个体贪婪,而是宗教沦为官僚资本游戏的一部分”,“这是一种新的剥削形式——精神收割经济”,“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场危机的本质,是宗教商品化、官僚资本化、信仰异化的合谋”。
陈先义大校指出:“所谓佛法,不过只是个幌子,那不过是他包装资本的锦缎”。“其实像少林寺这样的名寺名刹,又何止它一家。细细观察,这样的寺院的管理并不归僧团所有,而是由特定体系统一安排和委托。常以合作和托管甚至公开招标的形式交由公司运行”。是“有官场的某些官僚们给他们撑腰站台”。
陈先义的话就是在说,释永信类的寺庙佛刹所以敢于那么公开疯狂地敛财谋色,是当今所有特色执政者这些“官僚们给他们撑腰站台”,在操作运行!
遵循陈先义和子珩墨的说法,笔者同样认为,如果没有当今顶层的治国理政路线和方针政策在给释永信“撑腰站台”,形成“背后的系统工程”,没有“一个庞大的保护伞”,释永信怎么能持续20来年?若传言有影,只是因释永信的行为已经涉及国家安全,并且即将要携带有关人员和所有财富潜逃外国之际,怕造成没法交代时,才不得而已忍痛收拾释永信。这就是“治大国如烹小鲜”的中国特色策略需要!
笔者也认为:中国改开能将佛教这最后一块净土改革破戒,并非是宗教界的孤立现象。究其根源是治国理政者们,将公有制破戒为私有制,说的圆滑好听点是将公有制转折为“非公有制”,而且“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是在我们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指引下”破戒转化的。随着经济基础的破戒转化,党规也名正言顺地破戒了——从某时开始,将原来的无产阶级组织最高形式的先锋队,破戒转化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了——将资本家甚至H社会等这些中国“人民”纳入了党内,成为全民党了,质变了,从而引发人民谄伪,国情民风破戒。
上述国家公有制破戒、党规破戒和民风破戒,整个国情在“解放思想”中破戒就是很正常的了。那么佛教破戒亦是必然,实属正常。少林寺滋生释永信类随俗入流市场经济而破戒也在情理之中。
同理类推,演绎而判,恒大许家印类房地产破戒、阿里巴巴马云等买办资本破戒、联想柳传志破戒、官员贪腐并将资产转移国外破戒、J队高层出卖情报破戒、某些顶层出卖国家资源和掠夺民脂民膏破戒、司法机关执法破戒、医疗系统破救死扶伤之“戒”而谋财害命、学校教育破“传道、授业、解惑”之“戒”亦谋财害命,等等,当今的特社,哪个地方、哪个行业、哪个部门、哪个人群、哪个级层不在破戒谋利?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不也是在与数十年来政策保持一致的基础上“破戒”的吗?
特色的依法治国,用陈先义的话说,是“幌子”,是“包装资本的锦缎”。
释永信除了肩任少林寺方丈外,还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等职。这出家人成为国家或政府的领导,就已经说明是破了人家佛教的传统红尘戒。
释永信既然能当少林寺方丈,也绝不是一般等闲之辈。在思想路线上,是具有与时代保持一致头脑的特色时代出家人。所以,理当会得到顶层的加持和鼓励。释永信也娴熟地利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思想。
可以说,通过对中国最著名的佛教圣地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事件的解析,当今的社会基本无净土。现象地看是教徒犯罪问题,究其社会阶级根源,实质上是特改中,发展和加持资本主义指导思想造成了污染佛教净土和诱导佛徒的“整体犯罪”!其结果是资本的魔力必然攻破佛教的戒律!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