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职场上为何人人都戴着面具?

发布时间:2025-08-05 12:17:41

在现代职场的日常交流与协作中,“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现象屡见不鲜。从办公室的假笑寒暄到背后议论纷纷,从会议室里的积极配合到实际操作中的阳奉阴违,这种“表里不一”的现象被讽刺为“戴着面具工作”,更有甚者将其归咎为“职场厚黑学”的体现。我们是否应仅仅把这视为个人品质问题,或者一种职场“潜规则”?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这种现象并不是孤立的心理或道德问题,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与矛盾结构。

人为什么不能“表里如一”?一个常见的解释是:“害怕冲突”、“性格内向”、“太在意别人看法”等个体心理动因。但这种解释是片面的、理想主义的。意识是社会存在的产物,人格与性格在阶级社会中并非中立,它服务于既定的社会关系与权力结构。

在职场中,我们并不是作为“抽象的人”出现,而是作为工具性的劳动者、被雇佣者、等级制下的从属个体参与到一系列社会活动中。当一个人为了保住饭碗而对上司说违心的恭维话,在背后却发泄不满,这并非出于“人格扭曲”,而是出于现实的生存需要。面对结构性的压迫与评价机制,人必须在“真我”与“社会我”之间割裂,这是“分裂人格”的根源。

这不是某个人伪善,而是社会使人必须“伪善”。在当前的生产关系下,一个人必须隐藏真实的思想,才能最大化自己的生存空间。这正是马克思所说的“人在劳动中的异化”——人不再表达自己,而是成为一种工具性的、功利性的存在。

一切社会关系归根结底是生产关系的体现。职场作为现代社会中组织劳动的主要方式,其核心结构是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在这样的结构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不是基于共同的利益,而是基于等级制度与考核机制。

例如,一个员工若在公开场合对领导提出异议,极可能被视为“不团结”、“负面情绪影响团队”,从而在绩效评分中吃亏。而若一味迎合上级、不暴露任何真实观点,则可能获得安全感甚至晋升机会。于是,职场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非理性的“理性”:你必须说你不相信的话,表现你并不认同的态度,以获得制度内的生存许可。

这不是“文化问题”,而是权力结构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源于内部矛盾的运动。职场中人们的“两面性”恰恰反映了劳动者与管理者、同级同僚之间潜藏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在表面上被“和谐办公文化”掩盖,但在行为上表现为极端的虚伪与防御性社交。

“职场表演”成为一种常态,不再是讽刺,而是一种被制度化的表演伦理。员工不仅要完成工作,还必须学会如何“演得像一个敬业的员工”,以应对“绩效管理”、“360评估”、“价值观匹配”这些貌似科学实则控制性的审查机制。

这就像法国哲学家福柯所描述的“规训社会”:人时刻处于被监督与自我监督之中。员工的言行不再仅仅为自己负责,而是为绩效表格与考核系统负责。这种系统性规训,使人必须在“真实自我”之外另造一个“合格员工”人设,以应对外部压力。这种持续的分裂,正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技术条件。

然而,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表象的稳定性都是暂时的,矛盾始终在积累,并将推动质变。当劳动者被持续异化,精神压力与焦虑不断堆积,最终会在某些时刻爆发为“职场躺平”、“集体离职”、“举报揭发”、“社交媒体控诉文化”等现象,这些都是表面“团结协作”的职场背后潜藏的真实矛盾张力。

“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生活方式是对人的双重压迫。一方面,它来自外部结构对个体言行的规训,另一方面,它也反过来压抑了个体的真实感受与表达,从而使人逐渐失去对自我的把握,陷入一种深度的精神异化。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劳动者不仅被剥夺了生产资料,更被剥夺了自我。这种异化劳动导致人的感性、创造力、情感能力的萎缩。在职场中戴着面具生活,意味着人逐渐失去“真话权利”,从而进入一种彻底的“精神内耗”状态——每天都在演戏,但从不敢做自己。

在这种状态下,职场变成了一座精神监狱,工位成为“透明牢房”,社交成为政治表演。人不是因为不想真诚,而是因为真诚太贵、太危险、太没必要。

那么,“表里不一”是不可改变的宿命吗?当然不是。一切社会现象都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结构性的压力也会催生结构性的反抗与变革。

近年来,随着年轻劳动者的文化表达增强(如B站、知乎、小红书上的“职场吐槽”文化)、集体意识觉醒(如“996”、“裁员潮”背景下的反抗)、以及对“企业文化”虚伪性的广泛讽刺,一种对“伪善职场伦理”的怀疑正在蔓延开来。

这说明劳动者的意识正在从“顺从”走向“批判”,从“适应”走向“反思”,这是迈向自我解放的第一步。虽然个体仍难以逃脱体制性的规训与生存焦虑,但集体性的表达、团结性的觉醒,终将推动社会向更透明、更尊重人的价值的方向发展。

真正的“表里如一”,不是靠培训“情商”或“说话技巧”实现的,而要靠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劳动尊严的还原。唯有当人不再是工具、当劳动获得真正的主体性,人才有可能不再戴面具、不再表演,而是以真正的人格面貌参与社会生活。

“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不是一个简单的道德问题,而是被压迫劳动者在复杂社会结构中被迫作出的自我割裂。这一现象的存在提醒我们:人不应为权力结构而演戏,而应为自身尊严而生活。

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不是苛责个人,而是看清现象背后的矛盾,推动从制度、结构、关系三个层面去实现真正的人际诚实与职场正义。而这份“诚实”的前提,正是对虚伪的系统性否定,对异化劳动的彻底批判。

只有在那样的未来社会里,“做人不要两面三刀”才不再是道德要求,而成为可以实现的现实逻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