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全实录(34)

发布时间:2025-08-05 12:17:10

1641.关于人民权利。应规定一切不反对抗日的地主资本家和工人农民有同等的人权、财权、选举权和言论、集会、结社、思想、信仰的自由权,政府仅仅干涉在我根据地内组织破坏和举行暴动的分子,其他则一律加以保护,不加干涉。(《论政策》(1940年12月25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768页。)

1642.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徙之自由权。除司法系统及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其职务外,任何机关、部队、团体不得对任何人加以逮捕、审问或处罚,而人民则有用无论何种方式控告任何公务人员非法行为之权利。(《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335页。)

1643.改进司法制度,坚决废止肉刑,重证据不重口供。对于汉奸分子,除绝对坚决不愿改悔者外,不问其过去行为如何,一律施行宽大政策,争取感化转变,给以政治上与生活上之出路,不得加以杀害、侮辱、强迫自首或强迫其写悔过书。对于一切阴谋破坏边区的分子,例如叛徒分子、反共分子等,其处置办法仿此。(《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335页。)

1644. 在白色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军民日用必需品和现金的缺乏,成了极大的问题。一年以来,边界政权割据的地区,因为敌人的严密封锁,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无时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贵之中,因此引起工农小资产阶级群众和红军士兵群众的生活的不安,有时真是到了极度。红军一面要打仗,一面又要筹饷。每天除粮食外的五分钱伙食费都感到缺乏,营养不足,病的甚多,医院伤兵,其苦更甚。这种困难,在全国总政权没有取得以前当然是不能免的,但是这种困难的比较地获得解决,使生活比较地好一点,特别是红军的给养使之比较地充足一点,则是迫切地需要的。边界党如不能对经济问题有一个适当的办法,在敌人势力的稳定还有一个比较长的期间的条件下,割据将要遇到很大的困难。这个经济问题的相当的解决,实在值得每个党员注意。(《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53页。)

1645.提高苏区的各业生产,扩大对内对外贸易,发展苏区的国民经济,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这在目前激烈发展的国内战争环境下,有第一等重要意义。……拿经济建设上的胜利,去改善工农群众的生活,激发群众更高的革命热忱,同时保障红军的需要以配合整个的战争动员。这对于胜利的战争是有决定意义的。(同项英等发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训令》(1933年4月28日),《红色中华》1933年5月8日。)

1646.现在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应当为着革命战争的胜利,首先是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战争的彻底胜利;为着争取物质上的条件去保障红军的给养和供给;为着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由此更加激发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战争的积极性;为着在经济战线上把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并且教育他们,使战争得着新的群众力量;为着从经济建设去巩固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去巩固工农民主专政,去加强无产阶级的领导。为着这一切,就需要进行经济方面的建设工作。这是每个革命工作人员必须认识清楚的。过去有些同志认为革命战争已经忙不了,哪里还有闲工夫去做经济建设工作,因此见到谁谈经济建设,就要骂为“右倾”。他们认为在革命战争环境中没有进行经济建设的可能,要等战争最后胜利了,有了和平的安静的环境,才能进行经济建设。同志们,这些意见是不对的。抱着这些意见的同志,他们不了解如果不进行经济建设,革命战争的物质条件就不能有保障,人民在长期的战争中就会感觉疲惫。(《必须注意经济工作》(1933年8月12日),《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1卷第119~120页。)

1647.这种以为革命战争的环境不应该进行经济建设的意见,是极端错误的。有这种意见的人,也常说一切应服从战争,他们不知道如果取消了经济建设,这就不是服从战争,而是削弱战争。只有开展经济战线方面的工作,发展红色区域的经济,才能使革命战争得到相当的物质基础,才能顺利地开展我们军事上的进攻,给敌人的“围剿”以有力的打击;才能使我们有力量去扩大红军,把我们的战线开展到几千里路的地方去,使我们的红军毫无顾虑地在将来顺利的条件下去打南昌,打九江,使我们的红军减少自己找给养的这一部分工作,专心一意去打敌人;也才能使我们的广大群众都得到生活上的相当的满足,而更加高兴地去当红军,去做各项革命工作。必须这样干才叫做服从战争。(《必须注意经济工作》(1933年8月12日),《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1卷第120页。)

1648.在全体政府工作人员中,在广大工农群众中,造成一种热烈的经济建设的空气。要大家懂得经济建设在革命战争中的重要性,努力推销经济建设公债,发展合作社运动,普遍建设谷仓,建设备荒仓。(《必须注意经济工作》(1933年8月12日),《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1卷第121页。)

1649.我们的目的不但要发展生产,并且要使生产品出口卖得适当的价钱,又从白区用低价买得盐布进来,分配给人民群众,这样去打破敌人的封锁,抵制商人的剥削。我们要使人民经济一天一天发展起来,大大改良群众生活,大大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把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确切地建立起来。

这是一个伟大的任务,一个伟大的阶级斗争。

(《必须注意经济工作》(1933年8月12日),《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1卷第122页。)

1650.在现在的阶段上,经济建设必须是环绕着革命战争这个中心任务的。革命战争是当前的中心任务,经济建设事业是为着它的,是环绕着它的,是服从于它的。那种以为经济建设已经是当前一切任务的中心,而忽视革命战争,离开革命战争去进行经济建设,同样是错误的观点。只有在国内战争完结之后,才说得上也才应该说以经济建设为一切任务的中心。在国内战争中企图进行和平的,为将来所应有而现在所不应有的,为将来的环境所许可而现在的环境不许可的那些经济建设工作,只是一种瞎想。当前的工作是战争所迫切地要求的一些工作。这些工作每件都是为着战争,而不是离开战争的和平事业。如果同志们中间有离开战争进行经济建设的想法,那就应立刻改正。(《必须注意经济工作》(1933年8月12日),《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1卷第123页。)

1651.我们的经济政策的原则,是进行一切可能的和必须的经济方面的建设,集中经济力量供给战争,同时极力改良民众的生活,巩固工农在经济方面的联合,保证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争取国营经济对私人经济的领导,造成将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前提。

我们的经济建设的中心是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工业生产,发展对外贸易和发展合作社。

(《我们的经济政策》(1934年1月),《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一卷第130~131。)

1652.在全中国卷入经济浩劫,数万万民众陷入饥寒交迫的困难地位的时候,我们人民的政府却不顾一切困难,为了革命战争,为了民族利益,认真地进行经济建设工作。事情是非常明白的,只有我们战胜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只有我们实行了有计划的有组织的经济建设工作,才能挽救全国人民出于空前的浩劫。(《我们的经济政策》(1934年1月),《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一卷第134页。)

1653.为着冲破敌人封锁,抵制奸商操纵,保证革命战争的需要,改良工农群众的生活,苏维埃必须有计划的进行各种必要的与可能的经济建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1934年1月24日、25日),《红色中华》二苏大特刊第3期。)

1654.边区有政治、军事、经济、财政、锄奸、文化各项重大工作,就现时状态即不发生大的突变来说,经济建设一项乃是其他各项的中心,有了穿吃住用,什么都活跃了,都好办了,而不要提民主或其他什么为中心工作。(《关于总结财经工作经验给谢觉哉的信》(1941年8月22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369~370页。)

1655.在目前陕甘宁边区的条件下,大多数人做工作,讲革命,除了经济与教育(理论教育,政治教育,军事教育,文化教育,技术教育,业务教育,国民教育,均在内)两件工作以外,究竟还有什么工作值得称为中心工作,或所谓第一位工作的呢?究竟还有什么工作是更革命的呢?不错,其他工作是有的,而且还有许多,但是中心的或第一位的工作,就目前边区条件说来,就大多数同志说来,确确实实地就是经济工作与教育工作,其他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两项工作而有其意义。我们如果认真地做好了这两项工作,我们就算很好地援助了前方的战争,我们也就算很好地协助了大后方的人民。两项工作中,教育(或学习)是不能孤立地去进行的,我们不是处在“学也,禄在其中”的时代,我们不能饿着肚子去“正谊明道”,我们必须弄饭吃,我们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离开经济工作而谈教育或学习,不过是多余的空话。离开经济工作而谈“革命”,不过是革财政厅的命,革自己的命,敌人是丝毫也不会被你伤着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节选)》(1942年12月),《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65页。)

1656.如果我们的党与政府不注意动员人民并帮助人民发展农工商业,则人民生活既不能改善,抗战需要亦不能供给,其结果就是军民交困。军心民心如不能巩固,一切也就无从说起了。所以党与政府用极大力量注意人民经济的建设,乃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任务。(《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1942年12月),解放社1944年1月订正再版第9~10页。)

1657.因为中国革命的长期性,一方面为着革命与战争事业的物质供给上的需要,一方面为着人民的需要,都必须从事经济建设的工作,不应该也不可能等候把全部敌人打平后才去进行建设工作。加以中国地方的广大,要使全国人民都信服我们所指出的道路的正确性而拥护我们,而参加革命奋斗,需要我们拿建设的榜样给他们看,才能作得到。(《必须做好经济建设工作》(1944年4月3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125页。)

1658.战争不但是军事的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我们要战胜日本侵略者,除其他一切外,还必须努力于经济工作,必须于两三年内完全学会这一门;而在今年——一九四五年,必须收到较前更大的成绩。(《游击区也能够进行生产》(1945年1月31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24页。)

1659.恢复和发展解放区的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是支援战争、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重要环节。中央会议认为,必须一方面使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区域发展胜利的进攻,将战争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大量地从国民党方面和国民党区域去取给;另一方面,必须用一切努力恢复和发展老解放区的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使之较现有的水平有若干的增长。只有这两方面的任务都完成了,才能够保证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否则是不可能的。(《中共中央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1948年10月10),《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347~1348页。)

1660.目前解放区的经济状况和财政状况,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虽然我们的困难比较国民党的困难要小得多,但是确实有困难。这主要是物资和兵员不足供应战争的需要,通货膨胀已到了相当大的程度,而我们的组织工作特别是财经方面的组织工作不够,则是形成这种困难的原因之一。我们相信这些困难是能够克服的,并且必须克服这些困难。在克服困难的斗争中,必须反对浪费,厉行节约:在前线注意缴获归公,爱护自己的有生力量,爱护武器,节省弹药,保护俘虏;在后方,减少国家机构的开支,减少不急需的人力和畜力的动员,减少开会时间,注意农业的季节,不违农时,节省工业生产的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全党动员学习管理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做生意,尽可能地将各解放区的经济加以适当的组织,克服市场上的盲目性,并同一切投机操纵的分子进行必要的斗争。从这一切着手,我们就必能克服自己面前的困难。(《中共中央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1948年10月10),《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348~1349页。)

1661.从发展国民经济来增加我们财政的收入,是我们财政政策的基本方针,明显的效验已在闽浙赣边区表现出来,在中央区也已开始表现出来了。这一方针的着重的执行,是我们财政机关和经济机关的责任。这里必须充分注意:国家银行发行纸币,基本上应该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单纯财政的需要只能放在次要的地位。(《我们的经济政策》(1934年1月),《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一卷第134页。)

1662.财政政策以有钱出钱和没收汉奸财产作抗日经费为原则。(《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1937年8月25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356页。)

1663.政府的财政应该放在合理负担即有钱出钱的原则上。(《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1937年10月25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376页。)

1664.关于税收政策,必须按收入多少规定纳税多少。一切有收入的人民,除对最贫苦者应该规定免征外,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居民,不论工人农民,均须负担国家赋税,不应该将负担完全放在地主资本家身上。(《论政策》(1940年12月25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767页。)

1665.实行合理的税收制度,居民中除极贫者应予免税外,均须按照财产等第或所得多寡,实施程度不同的累进税制,使大多数人民均能负担抗日经费。同时健全财政机构,调整金融关系,维护法币,巩固边币,以利经济之发展与财政之充裕。(《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335页。)

1666.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但是有许多同志,片面地看重了财政,不懂得整个经济的重要性;他们的脑子终日只在单纯的财政收支问题上打圈子,打来打去,还是不能解决问题。这是一种陈旧的保守的观点在这些同志的头脑中作怪的缘故。他们不知道财政政策的好坏固然足以影响经济,但是决定财政的却是经济。未有经济无基础而可以解决财政困难的,未有经济不发展而可以使财政充裕的。陕甘宁边区的财政问题,就是几万军队和工作人员的生活费和事业费的供给问题,也就是抗日经费的供给问题。这些经费,都是由人民的赋税及几万军队和工作人员自己的生产来解决的。如果不发展人民经济和公营经济,我们就只有束手待毙。财政困难,只有从切切实实的有效的经济发展上才能解决。忘记发展经济,忘记开辟财源,而企图从收缩必不可少的财政开支去解决财政困难的保守观点,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1942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91~892页。)

1667.发展经济的路线是正确的路线,但发展不是冒险的无根据的发展。有些同志不顾此时此地的具体条件,空嚷发展,例如要求建设重工业,提出大盐业计划、大军工计划等,都是不切实际的,不能采用的。党的路线是正确的发展路线,一方面要反对陈旧的保守的观点,另一方面又要反对空洞的不切实际的大计划。这就是党在财政经济工作中的两条战线上的斗争。(《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1942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93页。)

1668.为了抗日和建国的需要,人民是应该负担的,人民很知道这种必要性。在公家极端困难时,要人民多负担一点,也是必要的,也得到人民的谅解。但是我们一方面取之于民,一方面就要使人民经济有所增长,有所补充。这就是对人民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盐业和商业,采取帮助其发展的适当步骤和办法,使人民有所失同时又有所得,并且使所得大于所失,才能支持长期的抗日战争。

有些同志不顾战争的需要,单纯地强调政府应施“仁政”,这是错误的观点。因为抗日战争如果不胜利,所谓“仁政”不过是施在日本帝国主义身上,于人民是不相干的。反过来,人民负担虽然一时有些重,但是战胜了政府和军队的难关,支持了抗日战争,打败了敌人,人民就有好日子过,这个才是革命政府的大仁政。

另外的错误观点,就是不顾人民困难,只顾政府和军队的需要,竭泽而渔,诛求无已。这是国民党的思想,我们决不能承袭。

(《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1942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93~894页。)

1669.我们要批驳这样那样的偏见,而提出我们党的正确的口号,这就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在公私关系上,就是“公私兼顾”,或叫“军民兼顾”。我们认为只有这样的口号,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实事求是地发展公营和民营的经济,才能保障财政的供给。虽在困难时期,我们仍要注意赋税的限度,使负担虽重而民不伤。而一经有了办法,就要减轻人民负担,借以休养民力。(《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1942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94~895页。)

1670.县区党政工作人员在财政经济问题上,应以90%的精力帮助农民增加生产,然后以10%的精力从农民取得税收。对前者用了苦功,对后者便轻而易举。(《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1943年10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911页。)

1671.在生产运动中,不注重发展经济,只片面地在开支问题上打算盘的保守的单纯的财政观点,是错误的。不注重组织党政军群众和人民群众的广大劳动力,以开展群众生产运动,只片面地注意少数政府人员忙于收粮收税弄钱弄饭的观点,是错误的。不知用全力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只知向群众要粮要款的观点(国民党观点),是错误的。不注意全面地发动群众生产运动,只注意片面地以少数经济机关组织少数人从事生产的观点,是错误的。把共产党员为着供给家庭生活(农村党员)和改善自己生活(机关学校党员)以利革命事业,而从事家庭生产和个人业余生产,认为不光荣不道德的观点,是错误的。在有根据地的条件下,不提倡发展生产并在发展生产的条件下为改善物质生活而斗争,只是片面地提倡艰苦奋斗的观点,是错误的。不把合作社看作为群众服务的经济团体,而把合作社看作为少数工作人员赚钱牟利,或看作政府公营商店的观点,是错误的。不把陕甘宁边区一些农业劳动英雄的模范劳动方法(劳动互助,多犁多锄多上粪)推行于各地,而说这些方法不能在某些根据地推行的观点,是错误的。不在生产运动中实行首长负责,自己动手,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调查研究,分别缓急轻重,争取男女老幼和游民分子一律参加生产,培养干部,教育群众,只知把生产任务推给建设厅长、供给部长、总务处长的观点,是错误的。在目前条件下,发展生产的中心关节是组织劳动力。(《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1943年10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911~912页。)

1672. 把群众力量组织起来,这是一种方针。还有什么与此相反的方针没有呢?有的。那就是缺乏群众观点,不依靠群众,不组织群众,不注意把农村、部队、机关、学校、工厂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而只注意组织财政机关、供给机关、贸易机关的一小部分人;不把经济工作看作是一个广大的运动,一个广大的战线,而只看作是一个用以补救财政不足的临时手段。这就是另外一种方针,这就是错误的方针。(《组织起来》(1943年11月29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930页。)

1673.如果我们做地方工作的同志脱离了群众,不了解群众的情绪,不能够帮助群众组织生产,改善生活,只知道向他们要救国公粮,而不知道首先用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去帮助群众解决他们“救民私粮”的问题,然后仅仅用百分之十的精力就可以解决救国公粮的问题,那末,这就是沾染了国民党的作风,沾染了官僚主义的灰尘。国民党就是只问老百姓要东西,而不给老百姓以任何一点什么东西的。如果我们共产党员也是这样,那末,这种党员的作风就是国民党的作风,这种党员的脸上就堆上了一层官僚主义的灰尘,就得用一盆热水好好洗干净。(《组织起来》(1943年11月29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933页。)

1674.认识贸易、金融、财政是组织全部经济生活的重要环节,离了它们,或对它们采取了错误方针,全部经济生活就会停滞,或受到障碍。(《必须做好经济建设工作》(1944年4月3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125页。)

1675.“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确定不移的财政方针。如果我们不去从根本上发展经济,而去枝枝节节地解决财政问题,就是错误的方针。如果我们努力地发展了公私经济,我们就能支持不论时间多久的战争,而使精力不至于枯竭。这一点非常重要,必须使一切工作人员及全体军民透彻地认识清楚,以便组织他们从事大规模的生产运动。(《一九四五年的任务》(1944年12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241页。)

1676.为着应付最近时期的紧张工作而增重了的财政负担,在一九四六年中,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转到正常状态。人民负担太重者必须酌量减轻。各地脱离生产人员,必须不超过当地财力负担所许可的限度,以利持久。(《一九四六年解放区的工作方针》(1945年12月15),《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176页。)

1677.发展生产,保障供给,集中领导,分散经营,军民兼顾,公私兼顾,生产和节约并重等项原则,仍是解决财经问题的适当的方针。(《一九四六年解放区的工作方针》(1945年12月15),《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176页。)

1678.在财政供给上,必须使自卫战争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同时又必须使人民负担较前减轻,使我解放区人民虽然处在战争环境,而其生活仍能有所改善。(《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1946年7月20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188页。)

1679.各地必须作长期打算,努力生产,厉行节约,并在生产和节约的基础上,正确地解决财政问题。这里第一个原则是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因此,必须反对片面地着重财政和商业、忽视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错误观点。(《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1947年2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216页。)

1680.调整或改订农业税(公粮)负担的标准。这种标准,必须遵守公私兼顾的原则,这即是一方面利于支援战争,一方面使农民有恢复和发展生产的兴趣,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五日),《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4卷第1328~1329页。)

1681.现在我们的国民经济,是由国营事业、合作社事业和私人事业这三方面组成的。

国家经营的经济事业,在目前,只限于可能的和必要的一部分。国营的工业或商业,都已经开始发展,它们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我们对于私人经济,只要不出于政府法律范围之外,不但不加阻止,而且加以提倡和奖励。因为目前私人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所需要的。私人经济,不待说,现时是占着绝对的优势,并且在相当长的期间内也必然还是优势。目前私人经济在红色区域是取着小规模经营的形式。

合作社事业,是在极迅速的发展中。据一九三三年九月江西福建两省十七个县的统计,共有各种合作社一千四百二十三个,股金三十余万元。发展得最盛的是消费合作社和粮食合作社,其次是生产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的活动刚才开始。合作社经济和国营经济配合起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将成为经济方面的巨大力量,将对私人经济逐渐占优势并取得领导的地位。所以,尽可能地发展国营经济和大规模地发展合作社经济,应该是与奖励私人经济发展,同时并进的。

(《我们的经济政策》(1934年1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33~134页。)

1682.为着发展国营经济和帮助合作社经济,我们在群众拥护之下,发行了三百万元经济建设公债。这样依靠群众的力量来解决经济建设的资金问题,乃是目前唯一的和可能的方法。(《我们的经济政策》(1934年1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34页。)

1683.应该用极大的努力去发展对于这些工业的群众的生产合作社,将失业工人,独立劳动者,与农民,尽量组织到生产合作社来。同时应该容许并奖励私人资本家的投资,扩大苏区的这些生产。苏维埃在目前不应当企图垄断所有的生产事业,但创办并发展一些特别需要与特别有利的国有企业,则是可以而且应当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1934年1月24日、25日),《红色中华》二苏大特刊第3期。)

1684.关于经济政策。应该积极发展工业农业和商品的流通。应该吸引愿来的外地资本家到我抗日根据地开办实业。应该奖励民营企业,而把政府经营的国营企业只当作整个企业的一部分。凡此都是为了达到自给自足的目的。应该避免对任何有益企业的破坏。关税政策和货币政策,应该和发展农工商业的基本方针相适合,而不是相违背。认真地精细地而不是粗枝大叶地去组织各根据地上的经济,达到自给自足的目的,是长期支持根据地的基本环节。(《论政策》(1940年12月25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768页。)

1685.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是应该发展的,但在目前的农村根据地内,主要的经济成分,还不是国营的,而是私营的,而是让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得着发展的机会,用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半封建制度。这是目前中国的最革命的政策,反对和阻碍这个政策的施行,无疑义地是错误的。(《<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九四一年三月、四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793页。)

1686.在劳资关系上,我们一方面扶助工人,使工人有工做,有饭吃;另一方面又实行发展实业的政策,使资本家也有利可图。(《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1941年11月6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08页。)

1687.边区的经济,分为民营公营两大方面。民营经济,就是一切私人的农工商业。公营经济就是政府、军队与机关学校所经营的农工商业。这两方面的作用与关系:民营经济是为了解决边区140万人民的生活,同时以租税的形式援助政府与军队,支持抗战建国的神圣事业。公营经济是为了解决数万党政军的生活费与事业费的主要部分。以便减少取之于民,休养民力,便于将来紧急需要时的取给。在这里适用的原则,就是"公私兼顾",或"军民兼顾"。(《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1942年12月),解放社1944年1月订正再版第9页。)

1688.单靠人民缴纳租税,还是不能解决抗战建国的需要;特别是在边区地广人稀的条件下,人民的租税与政府的支出之间,长期地存在着一个大矛盾。所以,我们又必须用极大注意力去经营公营经济,这是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军队与我们的一切机关学校在自己肩上担负着的一个极大的任务。数年来在这方面我们有了很大的成绩,1943年我们还要造出更大的成绩,以便直接解决抗战建国的需要。公营经济愈发展,则人民负担就可愈减少,这又是培养民力的一个方法。而联合与通融民营与公营经济这两方面的工具,则是金融。(《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1942年12月),解放社1944年1月订正再版第10页。)

1689.地广人稀、几乎全部属于小农经济的边区,要贯彻政府的经济政策,组织与倡导人民发展经济,就必须依赖真正群众化的合作社起纽带作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1942年12月),解放社1944年1月订正再版第73页。)

1690.我愿各地同志注意提倡合作社的生产。部队机关学校的生产是一种合作社,农村的集体互助劳动又是一种合作社,此外还有包含各种业务在内的综合性合作社,被称为运盐队的运输合作社,工人们集体互助的手工业合作社,把这许多样式的合作社都发展起来,全体公私群众就会变为富裕的了。在敌后各根据地的目前困难状况,也就能够克服了。(《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1942年12月),解放社1944年1月订正再版第243页。)

1691.发展公营生产,一切军队,一切机关学校,在不妨碍作战的条件下,都要进行生产自给运动,用自己动手的方法,达到改善自己生活、减轻民众负担的目的。发展民营生产,共产党员深入农村,学会帮助农民做按家计划,学会帮助农民组织劳动互助团体,学会帮助农民组织合作社,达到改善群众生活的目的。陕甘宁边区及敌后许多根据地上卓著成效的公私生产运动,应该不疲倦地坚持发展下去。(《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1943年7月2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45~46页。)

1692.边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是过去的封建剥削关系,这种封建剥削关系,在有一半的地方经过土地革命已经完全破坏,另一半的地方经过减租减息也受到打击。这就是土地革命,是第一个革命。但是,如果不进行从个体劳动转到集体劳动的第二个生产关系即生产方式的改革,则生产力还不能进一步发展。将个体经济为基础的劳动互助组织即农民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加以发展,生产就可以大大提高,增加一倍或一倍以上。如果全边区的劳动力都组织在集体互助的劳动组织之中,全边区一千四百万亩耕地的收获就会增加一倍以上。这种方法将来可推行到全国,在中国的经济史上也要大书特书的。这样的改革,生产工具根本没有变化,但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变化了。从土地改革到发展劳动互助组织两次变化,这是生产制度上的革命。(《切实执行十大政策》(1943年10月14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70~71页。)

1693.目前我们在经济上组织群众的最重要形式,就是合作社。我们部队机关学校的群众生产,虽不要硬安上合作社的名目,但是这种在集中领导下用互相帮助共同劳动的方法来解决各部门各单位各个人物质需要的群众的生产活动,是带有合作社性质的。这是一种合作社。(《组织起来》(1943年11月29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931页。)

1694.在农民群众方面,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这种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而使农民自己陷于永远的穷苦。克服这种状况的唯一办法,就是逐渐地集体化;而达到集体化的惟一道路,依据列宁所说,就是经过合作社。在边区,我们现在已经组织了许多的农民合作社,不过这些在目前还是一种初级形式的合作社,还要经过若干发展阶段,才会在将来发展为苏联式的被称为集体农庄的那种合作社。(《组织起来》(1943年11月29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931页。)

1695.我们的经济是新民主主义的,我们的合作社目前还是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私有财产基础上)的集体劳动组织。这又有几种样式。一种是“变工队”、“扎工队”这一类的农业劳动互助组织,从前江西红色区域叫做劳动互助社,又叫耕田队,现在前方有些地方也叫互助社。无论叫什么名称,无论每一单位的人数是几个人的,几十个人的,几百个人的,又无论单是由全劳动力组成的,或有半劳动力参加的,又无论实行互助的是人力、畜力、工具,或者在农忙时竟至集体吃饭住宿,也无论是临时性的,还是永久性的,总之,只要是群众自愿参加(决不能强迫)的集体互助组织,就是好的。(《组织起来》(1943年11月29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931页。)

1696.除了这种集体互助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外,还有三种形式的合作社,这就是延安南区合作社式的包括生产合作、消费合作、运输合作(运盐)、信用合作的综合性合作社,运输合作社(运盐队)以及手工业合作社。

我们有了人民群众的这四种合作社,和部队机关学校集体劳动的合作社,我们就可以把群众的力量组织成为一支劳动大军。这是人民群众得到解放的必由之路,由穷苦变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抗战胜利的必由之路。

(《组织起来》(1943年11月29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932页。)

1697.由于是农村,农民都是分散的个体生产者,使用着落后的生产工具,而大部分土地又还为地主所有,农民受着封建的地租剥削,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兴趣和农业劳动的生产率,我们就采取减租减息和组织劳动互助这样两个方针。减租提高了农民的生产兴趣,劳动互助提高了农业劳动的生产率。我已得了华北华中各地的材料,这些材料都说:减租之后,农民生产兴趣大增,愿意组织如同我们这里的变工队一样的互助团体,三个人的劳动效率抵过四个人。如果是这样,九千万人就可以抵过一亿二千万人。还有两个人抵过三个人的。如果不是采取强迫命令、欲速不达的方针,而是采取耐心说服、典型示范的方针,那末,几年之内,就可能使大多数农民都组织在农业生产的和手工业生产的互助团体里面。这种生产团体,一经成为习惯,不但生产量大增,各种创造都出来了,政治也会进步,文化也会提高,卫生也会讲究,流氓也会改造,风俗也会改变;不要很久,生产工具也会有所改良。到了那时,我们的农村社会,就会一步一步地建立在新的基础的上面了。(《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1945年1月10日),《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三卷第1016~1017页。)

1698.土地制度获得改革,甚至仅获得初步的改革,例如减租减息之后,农民的生产兴趣就增加了。然后帮助农民在自愿原则下,逐渐地组织在农业生产合作社及其他合作社之中,生产力就会发展起来。这种农业生产合作社,现时还只能是建立在农民个体经济基础上的(农民私有财产基础上的)集体的互助的劳动组织,例如变工队、互助组、换工班之类,但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量的增加,已属惊人。这种制度,已在中国解放区大大发展起来,今后应当尽量推广。(《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三卷第1078页。)

1699.变工队一类的合作组织,原来在农民中就有了的,但在那时,不过是农民救济自己悲惨生活的一种方法。现在中国解放区的变工队,其形式和内容都起了变化;它成了农民群众为着发展自己的生产,争取富裕生活的一种方法。(《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三卷第1078~1079页。)

1700.在目前的条件之下,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它不但需要解决最重要的粮食问题,而且需要解决衣服、砂糖、纸张等项日常用品的原料即棉、麻、蔗、竹等的供给问题。森林的培养,畜产的增殖,也是农业的重要部分。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面,对于某些重要农产作出相当的生产计划,动员农民为着这样的计划而努力,这是容许的,而且是必须的。我们在这一方面,应该有进一步的注意和努力。(《我们的经济政策》(1934年1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31页。)

1701.关于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方面的困难问题,如劳动力问题,耕牛问题,肥料问题,种子问题,水利问题等,我们必须用力领导农民求得解决。这里,有组织地调剂劳动力和推动妇女参加生产,是我们农业生产方面的最基本的任务。而劳动互助社和耕田队的组织,在春耕夏耕等重要季节我们对于整个农村民众的动员和督促,则是解决劳动力问题的必要的方法。不少的一部分农民(大约百分之二十五)缺乏耕牛,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组织犁牛合作社,动员一切无牛人家自动地合股买牛共同使用,是我们应该注意的事。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也应予以极大的注意。目前自然还不能提出国家农业和集体农业的问题,但是为着促进农业的发展,在各地组织小范围的农事试验场,并设立农业研究学校和农产品展览所,却是迫切地需要的。(《我们的经济政策》(1934年1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31~132页。)

1702.在新的阶段上,我们的经济基础已较巩固,我们的经验也较多了,应确定以农业为地一位,工业、手工业、运输业与畜牧业为第二位,商业则放在第三位,因为商业只可救急,要建立永久基础于商业之上,是不可能也不应该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节选)》(1942年12月),《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62页。)

1703.应该实行一些什么切实有效、而不是空洞夸张的政策,才可达到上述要求呢?根据过去经验,下列八项政策是必须执行的:(一)减租减息;(二)增开荒地;(三)推广植棉;(四)不违农时;(五)调剂劳动力;(六)增加农贷;(七)提高技术;(八)实行累进税。(《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1942年12月),解放社1944年1月订正再版第36页。)

1704.这里说的提高技术,是说从边区现有的农业技术与农民生产知识出发,依可能办到的事项从事研究,以便帮助农民对于粮棉各项主要生产事业有所改良,达到增产目的。某些改良是完全可能的,我们已有了相当的经验,对这方面缺乏信心、缺乏热情是不对的。但夸大改良可能性,以为边区可以实现现代化的大规模农业技术,则是没有根据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1942年12月),解放社1944年1月订正再版第45页。)

1705.推广优良品种。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1942年12月),解放社1944年1月订正再版第48页。)

1706.边区留守兵团各部队中,以三五九旅的生产自给工作做的比较更好些。首先,三五九旅的领导同志掌握了以农业为第一位、工业与运输业为第二位、商业为第三位的方针,利用了勤务较少的条件,又利用了南泥湾适合农业、绥德警备区适合轻工业的环境,动员了广大的人力,,在三年的时间内,完成了很大的经济自给任务,建立了农业、工业、运输业与商业的一系列的比较完备的企业,打下了一个能够达到完全自给的经济基础;特别是他们掌握了农业为主这一点,使得他们的经济基础建设在稳固的地盘之上。(《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1942年12月),解放社1944年1月订正再版第141页。)

1707.我们用尽力量使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其目的究竟何在呢?第一个目的是使农民富裕起来,改善他们的生活;第二个目的,是使农民有力交付粮食税,帮助抗战的需要;还有第三个目的,是使农民在取得减租利益之后,发展农业生产,能够以一部分交给地主作地租,因而便于团结地主和我们一同抗战。(《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1942年12月),解放社1944年1月订正再版第212~213页。)

1708.一九四三年的生产任务,一切部队、一切机关学校都要将重点逐渐转到农业、工业与运输业上去;而在我们的条件下,特别重要的是农业。因为我们在目前条件下,大部分需要的东西是农产品(正粮、杂粮、蔬菜、麻、肉食、植物油、动物油、棉花、马草、木料、柴火等);农产品又可以出口换取工业品。如果我们再从事一部分可能与必要的手工业(纺纱、纺毛、做鞋、织毛线衣、挖炭、锯木头、榨油等)及较大的轻工业(纺织业、造纸业等),则可以很大部分地解决我们的日常需要,并可争取出卖。(《关于发展军队的生产事业》(1942年12月),《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690页。)

1709.如果我们的工作人员用心地研究这项工作,用极大的精力帮助农村人民展开生产运动,几年之内,农村就会有丰富的粮食和日用品,不但可以坚持战斗,不但可以对付荒年,而且可以贮藏大批粮食和日用品,以为将来之用。(《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1945年1月10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17页。)

1710.大家知道,生产运动是为了搞饭吃,搞衣穿。穿衣吃饭,我们是十分需要的,因此,现在我们的生产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全国都要吃饭穿衣,所以它在全国也是重要的。推而广之,不但全国,全世界也是如此。所以生产运动是有它的普遍性的。吃饭穿衣不但我们需要,我们的儿子、孙子、子子孙孙,也是要吃饭穿衣的。因此生产运动不但过去要,现在要,将来还是要,这是生产运动的永久性的根据。(《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文集》第二卷第176~177页。)

1711.我们发起生产运动的直接原因是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现在虽然有一点,但是将来困难起来,就会不够吃、不够穿的,所以我们现在要预先准备。这样,穿衣吃饭问题就成了我们发起生产运动的直接原因。(《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文集》第二卷第177页。)

1712.一切可能地方,一切可能时机,一切可能种类,必须发展人民的与机关部队学校的农业、工业、合作社运动,用自己动手的方法解决吃饭、穿衣、住屋、用品问题之全部或一部,克服经济困难,以利抗日战争。(《反投降提纲》(1939年6月),《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224页。)

1713.我们还须要加倍努力生产运动,这是我们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克服物资困难,改善部队供给的最有力的方法。要多多种菜、养猪、养羊、发展棉毛纺织,组织运输工作,我们的口号是大家动手,解决吃穿问题,达到完全自足自给的目的。(《增长力量,准备反攻》(1942年3月4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第678页。)

1714.一九三九年国民党颁布《防制异党活动办法》,国共间的关系不如从前了。边区的机关学校也增多,虽有外来的一点经费补助,已经分配不过来,我们处在财政供给问题的严重威胁下。由于这个原因,迫使我们不得不想到全体动员从事经济自给的运动。那时,我们在干部动员大会上曾经这样提出问题: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这就是我们的回答。(《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节选)》(1942年12月),《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60页。)

1715.五年以来,我们经过了几个阶段。最大的一次困难是在一九四○年和一九四一年,国民党的两次反共磨擦,都在这一时期。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但是我们渡过了困难。这不但是由于边区人民给了我们粮食吃,尤其是由于我们下决心自己动手,建立了自己的公营经济。边区政府办了许多的自给工业;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发展了以自给为目标的农工商业;几万机关学校人员,也发展了同样的自给经济。军队和机关学校所发展的这种自给经济是目前这种特殊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它在其他历史条件下是不合理的和不可理解的,但在目前却是完全合理并且完全必要的。我们就用这些办法战胜了困难。(《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一九四二年十二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92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