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毛泽东: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阶级矛盾、新旧矛盾,社会前进的真正动力

发布时间:2025-07-27 13:17:33

  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

  (毛泽东.《矛盾论》.《毛主席语录》.)

  这个“社会”,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停地发展、变化。那么,这种“发展”,其“依据、动力”是什么?那就是“矛盾”。

  经济生产水平与政治体制的矛盾,各个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新事物和旧事物之间的矛盾······

  有这样的矛盾,就会发生激烈的斗争、冲突;也许是肢体言语、也许是思想意识、也许是政治经济纠纷。

  正是这些矛盾的斗争、发展、化解、冲突,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它渐渐的和原来的政治制度发生矛盾冲突;也就是说,旧的政治制度已经与新的经济水平生产力不相符合了。这时,就需要进行“改革、变法”。就像一个儿童不断长大,需要换新衣服,以适应不断长大的身体。

  而且,“改革”永远不能停止,因为下层经济基础在不断的发展、前进;政治领域的改革,也要不断进行,以适应经济。

  人的身体,是不断地进行着新陈代谢,旧细胞死亡、新细胞产生;社会,整体来看,就如同一个大“身体”,是有新陈代谢的。所以,不能抱着旧的、死的事物不放,而是“与时俱进”。

  人、动物,进行繁衍,接着是新生命诞生。社会也一样,不断的发生新事物的诞生,旧事物的死亡。因此,“以新换旧”、变革、革新是常理,社会也正是这样进步的。

  一个人“饿”了,感到肠胃空空、难受不舒服,这就是发生“矛盾”了;吃点饭、喝点水,“矛盾”解决了,就“舒服”了。如果不解决“矛盾”、不吃饭,认为是胃生病了,这神医也难治。

  种植庄稼,到了夏天,天气大旱、不下雨,庄稼枯萎、快旱死了。这就发生了“矛盾”,使用水利设施,进行灌溉,这样,问题就解决了,农业水平也进步了。

  以前,有黄包车、也有车夫;当电车出现,人们都坐公交了,没有人坐黄包车了。这样,“矛盾”产生了;黄包车“罢工”、阻拦电车。政府就出面,给车夫们寻出路,有的让当“司机”、有的当售票员、有的进厂,这样,矛盾就解决了,社会也进步了。

  如果个别人或决策者,说“禁止电车”,仍然保留黄包车;这样,就是非但矛盾没有解决,反而让社会停滞了。

  潮流,是应该“疏导”,而不是“阻拦”,这是“大禹治水”的“原理”。所以,当社会里发生各种矛盾,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阻拦、禁止。如果这样,社会也无法进步,矛盾也解决不了,反而会发生事变。

  社会之所以能不断前进,是因为一个个矛盾的解决;在解决矛盾的同时,社会无意中就进步了。

  “矛盾“,不但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因为矛盾和矛盾的解决,能让社会进步。反之,如果惧怕矛盾、回避矛盾,会出现各种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