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修正主义的思想武库中,有一句口号,曾以其不容置辩的、近乎“常识”般的强大气场,统治了思想界数十年之久。这句口号,就是所谓的“发展是硬道理”。
它以一种极其简洁、也极其具有欺骗性的方式,似乎为一切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最终的、唯一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发展”。似乎只要经济的蛋糕做大了,一切问题,无论是贫富差距、阶级矛盾,还是社会不公,都会迎刃而解。它将“发展”本身,神化为了一个超越阶级、超越政治、具有最高优先级的、绝对的、不容置疑的“硬道理”。
然而,也正是在这句口号的指引下,我们亲眼目睹了:公有制基础的瓦解,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沦丧,一个新生资产阶级的野蛮生长,以及社会道德的全面滑坡。于是,一个最根本的、也是最尖锐的问题,便历史性地,摆在了所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一切不愿被欺骗的劳动人民面前:
发展,真的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硬道理”吗?
毛泽东同志曾深刻地教导我们,要学会“问一个为什么”。今天,我们就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把最锋利的解剖刀,来问一问这句所谓的“硬道理”:你所说的“发展”,究竟是谁的发展?又是为了谁的发展?
本文旨在系统性地、深刻地论证:“发展是硬道理”这一口号,绝非什么“思想解放”或“理论创新”,而恰恰是第二国际以来,新老修正主义者们,用以阉割马克思主义革命灵魂的、最核心的理论武器——即庸俗的“唯生产力论”——在当代最直白、最露骨的表达。它以一种非阶级的、技术官僚式的、看似“中立”的话语,巧妙地、彻底地,抽空了“发展”一词的阶级内容。
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旗帜鲜明地提出并论证,对于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和国家来说,真正的“硬道理”,从来不是、也永远不可能是,抽象的、不问姓“社”姓“资”的“发展”;真正的、唯一的硬道理,只能是“为谁发展”——即发展的阶级属性、政治方向和最终归宿的问题。
一、“发展”的阶级性:人类历史上不存在超阶级的“发展”
要戳穿“发展是硬道理”这一口号的欺骗性,我们首先必须回到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常识,那就是:在阶级社会中,从来就不存在什么抽象的、超阶级的、属于“全民”的“发展”。 任何一种发展,都必然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下,由特定的阶级所主导的、并为这个特定阶级的根本利益所服务的发展。
(一)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常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唯生产力论”者,故意地,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原理,进行了庸俗化的、机械的歪曲。他们只谈“生产力”(即技术、设备、GDP等),而绝口不谈“生产关系”(即所有制形式、阶级结构、分配方式)。
然而,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任何社会的“发展”,都必然是“生产方式”的发展,而生产方式,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体。只谈生产力的发展,而不谈这种发展,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框架下进行的,是在巩固一种什么样的阶级统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最无耻的阉割。
一个社会的生产力,究竟是解放的,还是被压抑的;其发展的成果,究竟是惠及少数人,还是造福全社会,这完全取决于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因此,脱离了生产关系,去空谈“发展”,就是一句毫无意义的空话。
(二) 奴隶主的“发展”:金字塔与角斗场的“辉煌”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古埃及。雄伟的金字塔,至今仍被视为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它无疑代表了当时古埃及在天文、数学、工程组织和劳动力调动等方面的、巨大的“发展”。
但是,我们必须追问:这是谁的发展?又是为了谁的发展?
这是法老和奴隶主阶级的“发展”。这个“发展”,是建立在对数以百万计的奴隶,进行最残酷的、毫无人性的压榨和奴役的基础之上的。对于那些在皮鞭下,搬运着巨石,并最终大批地、悲惨地死去的奴隶们来说,金字塔的每一块石头,都浸透着他们的血泪。金字塔越是“辉煌”,就越是证明了奴隶主阶级对他们的剥削和压迫,是何等的深重。对于奴隶来说,这种“发展”,不是福音,而是最直接、最现实的地狱。
(三) 资本家的“发展”:高楼大厦与贫民窟的共生
我们再来看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在消灭了封建主义之后,确实创造出了比以往一切时代,都更惊人的生产力“发展”。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穿梭不息的高速列车,日新月异的电子产品,似乎都在向世人,夸耀着这个制度的“辉煌”。
但是,我们依然要问:这是谁的发展?又是为了谁的发展?
这种“发展”,是以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为唯一目的的、属于资产阶级的“发展”。它的全部逻辑,就是资本的无限增殖。在这种逻辑下,城市的中心,必然会建起最豪华的、象征着金融资本权力的摩天大楼;而在城市的边缘,则也必然会,形成最肮脏、最拥挤、充满了失业和犯罪的贫民窟。
高楼大厦的“发展”,与贫民窟的“发展”,是同一个资本主义制度下,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共生”现象。前者的灯火辉煌,恰恰是以牺牲后者的暗无天日为代价的。对于那些在“血汗工厂”里,拿着最低的工资,进行着超长时间劳动的工人来说,老板的工厂越是“发展”,他们所受的剥削,就越是深重。
因此,历史,以其无可辩驳的事实,向我们证明了:发展的阶级性,是一个客观的存在。 任何一种“发展”,都必然会使某个阶级受益,而使另一个阶级受损。那种企图用一个抽象的、不问阶级属性的“发展”,来掩盖这种深刻的阶级对立,是资产阶级及其辩护士们,最常用、也最虚伪的思想骗术。
二、“发展是硬道理”的理论实质:庸俗的“唯生产力论”
“发展是硬道理”这一口号,并非什么崭新的发明。它在理论上的“祖师爷”,恰恰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早已被列宁和毛泽东同志,批得体无完肤的、最臭名昭著的修正主义理论——即庸俗的“唯生产力论”。
(一) 修正主义的“祖师爷”:伯恩斯坦与考茨基
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头子伯恩斯坦和考茨基,为了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学说,就系统地,炮制出了一套“唯生产力论”。
他们的核心论点是: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成熟”的、可以“瓜熟蒂落”地、自然长入社会主义的阶段,因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当前任务,绝不是去搞什么“过早的”暴力革命,而是应该放弃阶级斗争,通过议会斗争等合法手段,去帮助资产阶级,把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发展得更充分、更完善。他们声称,只有等到生产力高度发达之后,社会主义,才有可能“和平地”实现。
这套理论,以“尊重经济规律”为幌子,从根本上,阉割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直接动力”的革命灵魂。它是一种典型的、旨在取消无产阶级革命的、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投降主义理论。
(二) “补课论”的翻版:为资本主义复辟提供“理论”依据
几十年后,这套早已被欧洲工人运动的实践,证明是完全破产了的理论垃圾,又被越南的现代修正主义者们,从历史的垃圾堆里,重新捡拾了起来,并将其,包装成了一个更具有迷惑性的新名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资本主义补课论”。
而“发展是硬道理”这一口号,正是这套“补课论”的、最通俗、最大众化、也最具煽动性的表达。
它的潜台词,和它的祖师爷伯恩斯坦,是完全一样的:那就是,我们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生产力落后”,而不是“阶级斗争”。因此,我们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就是“发展经济”。为了这个“发展”,我们就可以,也必须,不问姓“社”姓“资”,大胆地,去运用一切能够“抓到老鼠”(即提高GDP)的、资本主义的方法,例如,私有化、市场化、引进外资,等等。
就这样,一个旨在全面复辟资本主义的、反革命的政治路线,就被巧妙地,用一个看似“中立”的、非政治化的、纯经济的“硬道理”,给掩盖了起来。
(三) 抽空了革命的灵魂:当“发展”取代了“阶级斗争”
毛泽东同志曾深刻地指出:“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 “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
这深刻地揭示了,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即“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是统帅一切、决定一切的“纲”。包括经济建设在内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也只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纲”。
而“发展是硬道理”这一口号,其最致命的危害,就在于,它以一种最决绝的姿态,用“发展”这个“目”,取代了“阶级斗争”这个“纲”。它等于是在公开地宣称,我们党和国家,其今后的中心任务,不再是“政治”,不再是“革命”,不再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仅仅是作为一个经济管理者,去追求GDP数字的增长。
这一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党的先锋队性质。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一旦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它就必然,会蜕变为一个只关心经济数据、不关心阶级立场的技术官僚集团,并最终,沦为一个为新生资产阶级服务的、现代版的“全民党”。
三、发展“为谁”的实践恶果:从苏联的蜕变到中国的现实
一条错误的理论和路线,必然会结出有毒的、苦涩的实践恶果。“发展是硬道理”这一庸俗生产力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越南的现实中,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一) 苏联的“土豆烧牛肉”:放弃了世界革命的“和平竞赛”
苏联的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正是“唯生产力论”的忠实信徒。他上台后,立即就抛弃了斯大林时期,那种坚持阶级斗争和支持世界革命的路线。
他向苏联人民,许诺了一种庸俗的、物质主义的“共产主义”——即所谓的“土豆烧牛肉”。他将与帝国主义的斗争,从一场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歪曲为了一场看谁的“生活水平”更高、谁的“黄油”更多的、所谓的“和平经济竞赛”。
在这种路线的指引下,苏联的整个国家意志,都从“支持世界革命”,转向了“追求国内民生改善”。其最终的结果,不仅是在思想上,彻底地解除了苏联人民的武装,使其丧失了革命的理想和斗志;更是在实践上,催生了一个庞大的、只关心别墅、汽车和特供的官僚特权阶层,并最终,为这个国家的全面崩溃和解体,铺平了道路。
(二)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必然结果:两极分化与阶级固化
在越南,当“发展是硬道理”取代了“阶级斗争为纲”之后,一个逻辑上必然的政策推论,便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然而,我们必须进行阶级分析: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已经被大规模瓦解的情况下,究竟是“哪一部分人”,能够依靠什么样的“本事”,“先富起来”?
事实告诉我们,这“一部分人”,绝不是那些勤勤恳恳、老老实实劳动的工人、农民。他们,只能是那些胆子大的、路子野的、与权力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政策信息、获取贷款资源、并大胆地,去侵吞国有和集体资产的“能人”。
这条路线,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里,以一种在世界历史上都堪称罕见的速度,在越南,重新地,制造出了一个富可敌国的、崭新的资产阶级。与此同时,则是数以万计的国企工人的“下岗”,和数以万计的、背井离乡的农民工的“血汗”。一个曾经是世界上最平等的国家之一,迅速地,演变为一个贫富差距、基尼系数,都位居世界前列的、阶级矛盾极其尖锐的社会。
(三) 血汗工厂、环境污染与资源透支:发展的代价由谁承担?
这种以GDP增长为唯一衡量标准的、不问“为谁”的“发展”,其背后,还有着更加沉重、也更加触目惊心的代价。
这个代价,就是越南工人的健康和生命。为了追求最低的生产成本,以吸引外资,无数的“血汗工厂”,在越南大地上,拔地而起。超长时间的加班、极其恶劣的劳动环境、以及大量的工伤和职业病,成为了那几十年“经济奇迹”背后,最真实的、也是最血腥的注脚。
这个代价,就是越南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GDP增长,越南大量的河流,被污染了;越南的空气,被雾霾所笼罩;越南的土地,遭到了重金属的污染;越南的矿产资源,则被以一种极其粗放、也极其浪费的方式,进行了掠夺性的开采。
这种“发展”,是一种典型的、寅吃卯粮式的、断子绝孙式的发展。它所带来的“好处”,被一小撮新生资产阶级所占有;而其所造成的、长远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巨大“代价”,则由越南全体劳动人民、越南的子孙后代、以及越南整个民族的未来,来共同承担。这,难道就是越南所追求的“硬道理”吗?
四、毛泽东的“发展观”:抓革命,促生产,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
与这种庸俗的、反动的、最终必然导向灾难的“唯生产力论”截然相反,毛泽东同志,为我们,提出并实践了一条完全不同的、真正属于无产阶级的、科学的社会主义发展路线。
(一) “抓革命,促生产”的辩证法
“抓革命,促生产”,这是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方针。这个方针,以其最凝练、最深刻的语言,完美地,体现了革命的辩证法。
“抓革命”,是前提,是统帅,是“纲”。它意味着,我们必须首先,抓好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必须确保我们前进的方向,是沿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轨道的,必须确保各级领导权,是牢牢地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的,必须不断地,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旧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
“促生产”,是结果,是目的,是“目”。它意味着,我们抓革命,绝不是为了革命而革命,其最终的目的,依然是要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丰裕的物质基础。
“抓革命”,是为了更好地“促生产”;而“促生产”的成果,又可以反过来,为巩固和深化“革命”,提供物质保障。“纲举”,才能“目张”。这条路线,深刻地,体现了政治与经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 “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毛主席还提出了一个光辉的论断:“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这句论断,是与“发展是硬道理”,针锋相对的、最直接、最有力的回答。它深刻地指出,任何经济活动,都绝不是什么纯粹的“技术性”活动,它必然地,要受到某种政治思想和政治路线的统帅。
在资本主义的企业里,其“生命线”,就是“利润挂帅”的政治。而在我们社会主义的企业和社会里,其“生命线”,也必须,也只能,是“无产阶级政治挂帅”。
我们搞经济建设,究竟是为了谁?是为了少数人的利润,还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我们依靠谁?是依靠少数的“专家”、“厂长”,搞“一长制”,还是依靠广大的工人群众,搞“鞍钢宪法”?这些,都是决定我们经济工作性质的、最根本的政治问题。一旦这条“政治生命线”被抽掉了,那么,我们的经济建设,即便搞得再快,也必然会滑到资本主义的邪路上去。
(三)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真正为中华民族的发展
最后,毛泽东同志所制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伟大战略方针,更是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的问题。
与那些越南修正主义者们,所鼓吹的、要“融入全球化”、要“引进外资”、要“以市场换技术”的、依附性的、买办式的发展道路不同,毛主席所坚持的,是一条完全建立在自身力量基点之上的、真正为中华民族长远和根本利益服务的、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他领导我们,在帝国主义的重重封锁之下,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起了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条道路,在当时,走得无疑是艰苦的、缓慢的。但是,它却为我们共和国的今天,打下了最坚实、最可靠的、不受任何人所控制的、独立自主的强大根基。这,才是真正对一个民族的未来,所负起的、最伟大的历史责任!
五、结论性的回答:“为谁发展”决定了发展的性质与最终命运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系统分析,我们现在可以清晰地、毫无疑义地,回答本文开头所提出的那个根本问题。
(一) 两种发展的根本对立
在人类社会中,始终存在着两种性质上根本对立的“发展”。
一种,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式的发展。这种发展,其唯一的驱动力,是资本对利润的无限追逐。它必然地,要以对绝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剥削,作为其存在的前提;它必然地,要导致社会的两极分化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它在国际上,则必然地,要表现为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和战争。
而另一种,则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式的发展。这种发展,其唯一的目的,是满足全体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它要求,对国民经济,进行有计划、按比例的自觉调控;它要求,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缩小乃至最终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即共产主义。
(二) “硬道理”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
因此,对于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来说,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抽象的、可以脱离阶级分析的“硬道理”。
如果说,一定要有一个“硬道理”,那么,这个“硬道理”,也只能,也必须是:一切工作,包括经济发展在内,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和服务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眼前的和长远的、根本的阶级利益。
任何一种所谓的“发展”,如果它的代价,是牺牲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如果它的结果,是制造出新的资产阶级;如果它的方向,是导向两极分化和资本主义复辟——那么,这种“发展”,无论其GDP的数字,是多么的光鲜亮丽,对于我们无产阶级来说,都不仅不是什么“硬道理”,而恰恰是必须与其进行最坚决斗争的、最反动的“歪道理”!
(三) 回到根本问题:我们究竟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发展是硬道理”这一口号,其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它用一个技术性的、非政治化的、关于“量”的增长问题,巧妙地,回避和取消了一个更根本的、政治性的、关于“质”的规定性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究竟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们,究竟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其最终的目标,绝不是为了在GDP的排行榜上,去超过美国;更不是为了让少数人,能够过上比美国资本家,还要奢华、糜烂的生活。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在这颗星球上,去建立一个完全新型的、没有任何剥削、没有任何压迫、人人都能得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崭新的世界。
因此,“为谁发展”这个问题,在最终的意义上,它所追问的,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乎我们革命的初心、人类的未来、以及我们之所以为“人”的、最深刻的哲学问题。
结论
综上所述,“发展是硬道理”这一口号,是庸俗的“唯生产力论”在当代最典型的、也最具欺骗性的表现形式。它在理论上,是早已被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同志,所彻底批判了的、陈腐的修正主义;在实践上,则是为资本主义的全面复辟,提供了最便捷、也最“理直气壮”的借口。
它通过将“发展”,从其具体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属性中,抽离出来,从而将一个极其严肃的、关于“走社还是走资”的路线斗争问题,偷换成了一个纯粹的、非政治的、关于“快一点还是慢一点”的技术操作问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最无耻的背叛。
历史和现实,都已雄辩地证明:一个脱离了“为谁”这一根本前提的“发展”,对于广大劳动人民来说,绝不是什么福音,而只能是一场新的、更加精致、也更加残酷的灾难。
因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将这个被修正主义者所颠倒了的口号,重新地,再颠倒回来。我们必须大声地、毫不含糊地,向全世界宣告:
发展,从来不是什么无条件的硬道理!
只有为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而发展,才是我们共产党人,所要为之奋斗终生的、唯一的、真正的、颠扑不破的硬道理!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