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兰州公路发展中心确保灾后道路安全畅通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8月12日,在经历了前期抢通战斗后,兰州公路发展中心将抗洪救灾工作的重心,正式从抢通生命通道转变为精细化保畅护航与全面清理道路淤泥,以确保灾后道路安全畅通,为后续救援物资运输和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
道路“焕新颜”
为尽快恢复S104线与邻近农村地区的交通环境,兰州公路发展中心应急中心、高养所与榆中段迅速联动,组成了多支清淤突击队,对受灾较为严重的7个行政村的主要进出道路展开了拉网式清扫。
在榆中县红庄子村的主干道上,机器的轰鸣声与人工的铁锨声交织在一起。高养所的机械在前面开路,职工们则手持铁锹、扫帚,对机械难以清理的边角地带进行细致清扫。
榆中段职工在S104线与G312线作业,清洗道路,并进行交通疏导和村民沟通,确保清淤工作高效安全进行。应急中心人工与机械相结合来回作业,平整抢通的道路,将堆积在路面的淤泥、砂石和杂物集中清运。
经过一整天的协同奋战,7个行政村的主要道路淤泥得到了有效清除,预计明日得到根本改善。
370个锥桶桩筑牢安全屏障
8月11日夜晚,在S104线临崖、边坡经洪水冲刷后仍显脆弱的危险路段,兰州公路发展中心的抢险队员们已经开始了紧张的作业。他们的首要任务,便是为这些“咽喉要道”布设安全警示锥桶。
“大家注意,间隔要均匀,摆放要牢固,务必形成一条清晰的安全警示带!”在一处紧邻河道、路面尚有少量积水的弯道旁,抢险队员们顶着初秋的微凉,有条不紊地从运输车上搬下一个个橙黄色的交通锥。这些锥桶被整齐地排列在道路边缘、受损路面两侧以及一些视线不良的拐角处,如同一个个忠诚的卫士,无声地提醒着过往车辆减速慢行,注意安全。
仅8月11日当天,在S104线兴隆山段的临水临崖及重点隐患路段,兰州公路发展中心就累计规范放置了370个反光锥桶。
沙哑嗓音坚守一线的“交通指挥官”
在这场保畅清淤攻坚战中,随处可见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的身影。兰州公路发展中心应急中心的党员张开发,就是其中的代表。
灾害发生以来,张开发便第一时间奔赴一线,连续多日坚守在抢险最前沿。8月12日,当工作重心转变后,他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交通指挥和现场协调的工作中。
“师傅,前面路段正在清理淤泥,请您耐心等待,听从指挥依次通行,注意安全!”“大家加把劲,把这边的碎石再清一下,确保车辆通行顺畅!”他一边用嘶哑的声音对过往车辆进行引导,一边协调着清淤机械和人员的作业。额头上的汗珠不断滚落,他只是随意地用袖子一抹,便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现在正是关键时候,我是党员,我得在这儿盯着。”他的身影,成为了道路上一面流动的党旗,凝聚着力量,温暖着人心。
从抢通到保畅,从应急到常态,省兰州公路发展中心的干部职工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公路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在榆中的每一条道路上,他们正以昂扬的斗志和务实的作风,全力以赴打好这场交通保障的攻坚战,为夺取最终胜利贡献着公路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