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倍倍尔《妇女与社会主义》| 作为性生物的妇女 | 独身与自杀频繁

发布时间:2025-08-11 13:16:02

在医生和生理学家当中有一种流行甚广的看法,认为即使是有缺陷的婚姻,也比独身好。经验也证明这种看法正确。“已婚者的死亡率(1000名30岁的未婚者同1000名30岁的已婚者相比),很小,这是肯定无疑的,也是令人十分惊奇的现象。在男人当中,这一差别更大。在某些年龄层中竟相差一倍。值得注意的是,年轻时就做鳏夫的男人的死亡率很高。”

有人断定:不健康的性关系尤其使自杀率升高。在所有国家,男人的自杀人数一般明显高于妇女。例如:

德意志帝国1898—1907年的自杀人数如下:

1898—1907年男女自杀者的比例,以男性自杀者为100人计,妇女自杀者的人数如下:

但是,在15至30岁这一年龄段,妇女自杀者的百分比一般高于男人。在15至21岁和21至30岁这一年龄段,自杀者的百分比平均如下:

在萨克森,在1000个21至30岁的自杀者中,21至30岁的男女平均比例是:

丧偶者和离婚者的自杀人数也比自杀者平均人数多。在萨克森,离婚男子的自杀人数比男性自杀者的平均人数多6倍,离婚妇女的自杀人数比女性自杀者的平均人数多两倍。丧偶和离婚的男女如无子女,自杀更为频繁。在21至30岁的未婚妇女中,许多人是因为失恋或“失足”自杀的。统计表明,私生子人数的增加同自杀妇女人数的增加几乎完全一致。在女性自杀者中,年龄在16至21岁之间的人数特别多,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性欲得不到满足、爱情上的痛苦、秘密怀孕或受男人欺骗等是造成妇女自杀的重要原因。

关于作为性生物的妇女,冯·克拉夫特·艾宾教授说道:“妇女的社会地位是她们神经错乱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性需求比男人更强烈是妇女的天性,但是她们至少在理想上,除了结婚以外,不知道还有其他满足这种需求的体面办法。

“结婚是她们获得生活保障的唯一办法。经过无数的世代,她们的性格朝这个方向养成了。她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就玩母亲抱娃娃的游戏。现代生活的要求不断增多,指望通过结婚来满足这些要求的机会越发少了。这在上流社会表现得尤其明显:结婚比较晚,比较少见了。

“男人作为强者,由于具有较强的智力和体力以及自由的社会地位,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性的满足,或者可以容易地在他要付出全部精力的毕生事业中找到等价物,但是,对上流社会的未婚妇女来说,此路不通。这首先使她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和社会不满,陷入病态的幻想之中。有时她们想方设法在宗教中寻求慰藉,但总是徒劳。出于宗教狂想,不管有无手淫,往往出现一大批精神病患者,其中不少人是歇斯底里和精神错乱。只有这样才可以理解这样的一个事实,未婚女子患精神错乱大部分是在25至35岁之间,这恰恰是鲜花渐渐凋谢,人生希望渐渐破灭的时期。而男子患精神错乱最常见的是在35至50岁期间,即为生存而拼搏最激烈的时期。

“因此,随着独身的日益增多,妇女解放问题日益被提到日程上来决不是偶然的事。我希望能把它看作是一个紧急信号,它告知人们:随着独身的日益盛行,妇女在当今社会中的社会地位越发不堪忍受了;妇女要求获得自然界规定给予她们,而当今社会制度部分地拒绝给予她们的报偿,是正当的。”

H.普洛斯博士在他的《在自然界和人种学中的妇女》一书中,在探讨未婚妇女的性欲要求得不到满足的后果时说道:有一种最有效而从不失效的办法,不仅仅是医生,而且是人类学家都值得重视的这一办法不仅能延缓老处女日益衰老的过程,而且能使已经凋谢的鲜花重放异彩,尽管不能完全美丽如初。遗憾的是,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除了极少数的场合,这一方法是不容许,也不可能应用的。这个方法就是按时正常的性交。人们常常看到,已经过了妙龄或者离凋谢不远的未婚女子,一旦有结婚的机会,她在结婚之后不久,就又会体态丰满,两颊红润,双眸同往昔一样明亮。因此,结婚对女性来说是青春常驻的真正源泉。自然界有其固定不移的法则,这些法则毫不留情地严格要求得到遵守;任何违背自然的生活,任何顺应那些违背自然的生活关系的一切企图,都不可能不给整个身体(不论是动物的还是人的),留下明显衰退的痕迹。

现在产生一个问题:社会是否在满足特别是女性的理性生活方式的要求呢?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又产生一个问题:社会能否满足这些要求呢?如果对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那么又产生第三个问题:怎样才能使这些要求得到满足呢?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