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年轻人不想交,企业不愿缴,社保到底是谁的香饽饽?

发布时间:2025-08-05 09:18:55

社保新规,说是从九月起,再想靠签协议、打白条逃社保的,法院一概不认了。报纸上、屏幕里都在喊,这是给劳动者撑腰的好事。

可走到巷口,年轻人聚在路灯下骂得更凶了,说“撑腰”顶什么用?兜里的钱先被撑空了。

街角,杂货铺老板对着计算器叹气,说按规矩缴,下个月就得卷铺盖。他婆娘一旁搭腔,“裁缝铺不就没缴吗?也没见咋地。”

1.

那些不愿缴社保的年轻人,多是在生存线上打转的,不是不信,是信不起。

写字楼里的文员,每月工资刚够付完房租就见了底;流水线的工人,加班费比基本工资还多,却连轴转得直不起腰;送外卖的骑手,风里来雨里去,最怕的不是差评,是车坏了没人修。

当“活过今天”成了每日目标,“几十年后领养老金”就成了天边的云,看着好看,够不着。

他们不是天生短视。父辈缴了一辈社保,病一场就得掏空积蓄。年轻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怎么越保越慌?制度里说的“多缴多得”,在高房价、高物价面前,像张空头支票。

更让人寒心的是“灵活就业”的尴尬。外卖员、主播、零工……这些人占了年轻人的大半,今天有活明天可能就歇着,社保缴费时紧时松。

政策说“可自愿选择基数”,可他们选最低档都觉得肉疼——与其把钱缴给看不见的“未来”,不如攥在手里,应付明天可能来的失业、生病、房东涨租。

这不是他们“不争”,是现实把“争”的力气都耗光了。就像在深水里挣扎的人,哪还有心思琢磨上岸后该盖什么样的房子?

2.

企业不愿缴社保,尤其小企业,不是不想,是活不起。

资本这东西,向来是逐利的。大企业有本事把社保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一杯奶茶涨两块,没人察觉。

小企业却没这底气,涨价就意味着丢客户。于是乎,“自愿放弃社保”的协议成了潜规则,现金补贴代替缴费成了“行规”。

查社保的来了,补缴点钱,罚个几千,比起省下的费用,不过是拔根汗毛。开小饭馆的,三年不缴社保,被查后补五万,可这三年他至少省下了二十万。“划算。”他私下说。

这不单是贪婪,是规则的漏洞,把“合规”变成了“吃亏”。

他们也怕。怕员工举报,怕税务稽查,怕一夜之间铺子没了。可比起“活下去”,这点怕又算得了什么?就像走钢丝的人,明知脚下是深渊,也得往前走——停步,就是摔下去。

3.

骂年轻人“短视”,骂老板“黑心”,容易。可这困局,真就只是他们的错?

年轻人不信社保,是因为制度没给他们“信”的底气。养老金池子的水位,延迟退休的落地,跨地区转社保的难度。

这些“不确定”,像块石头压在年轻人心头——谁愿把血汗钱,投进一个看不清底的池子?

企业逃社保,是因为规则没给他们“守”的余地。社保缴费比例,在全球都算高的,企业要扛大头。

大企业有规模效应扛得住,小企业却像被按在水里的人,扛不住就得呛水。规则若只讲“义务”不讲“体恤”,就成了捆人的绳,不是救人的网。

更深处看,这是“未来”与“当下”的撕扯。年轻人要活在当下,企业要活在当下,可社保偏偏要他们为“未来”买单。

当“当下”的日子都过不踏实,“未来”的承诺再美,也没人当真。就像给饿肚子的人画饼,画得再圆,也填不肚子。

4.

夜里,铺子关了灯,巷口的年轻人也散了。

要破这局,光骂没用。得让社保的规则,离年轻人的“当下”近一点——别让缴费成了压垮生存的重负。

灵活就业这么多,得让这些人“创业”的“企业”的担子,轻一点——别让合规成了逼死生计的枷锁。

不然,这铁屋子只会越来越闷,直到里面的人,连挣扎的力气都没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