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捂粪式处理”,是应对舆情的最烂手法

发布时间:2025-08-05 09:17:19

如果你发现自家门口有一坨狗屎,你会怎么做呢?你会选择是去清理,还是扑上去给它捂住,毫无疑问,你会去清理。因为我们都明白一个朴素的道理,一坨粪躺在那,你去给它清理了,那臭味很快就没了,顶多就是在清理的过程中,会染脏你的工具,在靠近它的时候气味会熏着你,仅此而已。

但是,如果你为了遮丑,选择扑上去给它捂住,那就是另一种结局了,首先,你不可能一直捂在上面,你总得有爬起来的时候。并且我们都知道一个常识,一滴水滴在那,湿的只是那一小块,你用手给它抹匀,那湿的就是更大的一块,更何况是固体混合着液体的那种东西。

越早清理,受污染的地方就越少,臭味消散的越快;越晚清理,臭的时间就越长;你扑上去想给它捂住,那就不光是臭味的时间延长了,被弄脏的地方也变多了,最后的结果反而得不偿失。

这是我们在生活中都会明白的一个常识,然而,很多“领导同志”却不明白这个道理,遇到问题了,第一个想到的,不是灭火,而是飞蛾扑火。很多时候,明明是很简单的,如同铲屎一般的问题,某些领导一定要奋不顾身地扑上去,试图用自己的温度融化它们。

然而,往往天不随人愿,最后弄的一地鸡毛,自己的管辖范围因为自己被污染了,本人也被闹上了热搜,成为了网友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自己的前途也陷入一片黯淡,进步的希望渺茫。

从江西某高校的“鼠头鸭脖”,再到武大图书馆的“诬告”。都有一个共同点,事情的本身其实没有特别严重,但最后都闹成了新闻。食堂里有老鼠,顶天就是个未按规定履行食品安全问题,根据相关规定,最多也就是个停业整顿;但你一定要嘴硬这就是鸭脖,甚至当地市监局也帮忙嘴硬,就是鸭脖,最后闹的上达天听,收到了回旋镖,弄的自己名誉扫地;武大图书馆这事,其实说起来就更有意思了,武汉大学在善后工作上,甚至是三次用“捂粪”的方式来应对舆情。

首先,双方都是学生,明明应该也可以用公正的手法处理好此次事件,但学校为了所谓的“稳定”以及“效率”,加上我之前所说的,郭楠在面对两性议题的两面性以及在互联网舆论战当中的滞后性,给学校一种感觉,涉事男方更具有忍耐力,不会再接着闹了。因此在事件并未有真正定论的前提下,就下达了处分决定,试图想息事宁人,这是第一次“动捂”。

第二次“动捂”,就是在判决出炉之后,按理来说,这是就坡下驴最好的时机,你撤销了处分,后面这位杨某再整什么狠活,你都有理由给自己做一份适当的切割,我已经撤销了处分了,我知错就改了,她发疯是她自个的事,与学校无关。尽管此时及时止损,依然会挨骂,但至少在舆论上不会像后来这样被动。

然而,我们的武大依然嘴硬到底,任由这位杨某继续添柴拱火,没有任何的表示,唯一的措施,就是把自己所有平台的账号开启防骚扰模式,试图浑水摸鱼,坚守待变。

就像我们开头所说的常识,地上的狗屎,捂着捂着,就越来越臭;对于舆情,捂着捂着,就越来越大。随着事情的发酵,开始有人注意到杨某人的学术论文问题以及考试成绩问题。有博主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质疑,然而,抽象的是,这位博主当天晚上就被敲开了家门,接受了一波“善意的提醒”。甚至还爆出了可以上榜金句排名的一句话:“不要因为你的正当行使权利而造成他人损害的后果。”

有人说领头的是某个校领导,但不管咋说,有一点还是可以肯定的,此次上门,跟学校脱不了关系,换句话说,没有学校的“举报”,这位博主不太可能被“家访”,原因很简单,学术问题,不是突发事件,也不是群体事件,没有当事人的请求,叔叔压根没有必要介入。

这位博主的原视频,也没有将内容扩大化的意思,只是单纯停留在学术层面,视频也没有第一时间被下架,这也证明了一点,舆情还在可控合理的范围内,尚不到需要“大手”来矫正的高度。因此,这位博主的“被家访”,很大可能性还是学校出手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是学校的行为,那武大就是在一件舆情处理上“动捂”了三次,堪称舆情处理稀烂的模板。老话说再一再二不再三,同一种方式,而且是已经被证明错误的方式,你在处理问题上居然连续用三次,只能说意志非常坚定了。

实事求是的说,抛开所谓公平正义,单纯从舆情处理上来说,武大的表现,也是十分不合格的,因为前面两次的“动捂”,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最后一次家访,如果说这位杨某人学术确实存在不端,加上这段时间的舆论危机比较令人头大,一时头脑发热开启“动捂”尚在正常范围内(正常不等于合理)。本可以正常化解的问题,经过三次捂粪,武大把自己捂出了臭不可闻的滋味,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我相信,连我这种水平的草民都能明白的道理,这些领导同志们一定不会不懂,但为什么还是要以这种方式给自己找麻烦呢?说白了,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利令智昏。有人或许会说,这明显就是官僚主义嘛,只唯上不唯下,只在乎自己的成绩。

你说得对,但这高度太高了,官僚主义是坏,但不是傻;官僚主义是想做官老爷,当甩手掌柜,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但我们看上面这两件事,已经超出了这个范围。是个正常人都能看出来的“鼠头”,你舔着脸说是鸭脖,最后招来了更高层级部门的约谈;明明法院已经确定了所谓的“性骚扰”是子虚乌有,你依然装死不愿意更变自己曾经的处分,甚至还倒打一耙请求叔叔去家访讨论你们的博主,把事态进一步扩大。这些哪有一点为自己成绩考虑的样子。

如果非说是官僚主义,那也只能说是思维古旧的官僚主义,完全没有根据时代的进步来调整自己的思维,觉得还可以靠“捂文弄抹”来堵住悠悠之口,防止自己的异味往上飘散。简而言之,就是过于自信加上过于自私,七分想自己,两分想朝廷,一分想别人,对他们来说都是过于大公无私了。

既然七分想自己都过于保守了,那就只有从另外两处拿,长此以往,就难免拿到不该拿的一部分,最后给自己落个欺上瞒下的帽子。

相比之下,浙江余杭的自来水异味一事就显得专业多了,当天发生的事,第二天就有了通报,一周之内就出具了完整调查报告,并处理了相关责任人。当然,不管是什么处理结果,都不会让所有人满意,这很正常,但起码没有让舆论继续发酵,没有让好事者有继续发挥余热的空间,这就足够了,舆情处理只是灭火,没有继续蔓延,就是合格的。(编者发文时注意到:江油的最新舆情又来了……)

余杭对舆情的快速响应影响了当地声誉吗?并没有,引导了人们去攻击当地的处理方式吗?更没有,相反,详细报告出来以后,连当地网友都在平台上帮忙辟谣,当然,也有表达对处理方式的不满,认为应该有其他措施和补偿,这都无可厚非。最起码一点,没有继续扩大,对我们很多“同志”来说,只要能不扩大化,那不就是好事吗?

捂着?捂着也算时间哦。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