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编者按:百年前,报纸上一则看似寻常的共同启事,悄然掀开了中国革命史的重要篇章。1920年,北京《晨报》与上海《时事新报》为探寻世界变局,决定共同向美、英、法、德、俄等国派出一批驻外记者,瞿秋白的名字出现在了赴苏俄考察的名单上。他就此踏上前往苏俄的征程,而这一旅程最终催生了中国革命史上的经典之作——《新俄国游记》。
本期文物
文物名称:商务印书馆发行瞿秋白著《新俄国游记》
年代:1922年9月
尺寸:长19厘米 宽13厘米 厚0.7厘米
质地:纸质
来源: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
《上海时事新报、北京晨报共同启事》
1920年11月28日的北京《晨报》头版,刊登了一条启事,为直接采访和报道世界各国大势,《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决定共同向美、英、法、德、俄等国派出一批驻外记者,在众多特派记者的姓名中,瞿秋白的名字出现在了赴苏俄考察一列的名单中。这本是一则并不起眼的启事,后来却因此诞生了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两部作品,即瞿秋白根据此次考察经历写成的《新俄国游记》(原名《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三楼的39展厅里,我们可以看到由商务印书馆在1922年9月出版发行的《新俄国游记》。
瞿秋白(右)与同事李宗武在莫斯科留影
1920年,瞿秋白被北京《晨报》聘为记者,11月底启事发出后,即被派往俄国报道采访。当时正值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俄首次恢复通车,路途十分不便。瞿秋白12月从北京动身,经天津、奉天、哈尔滨、满洲里、赤塔、伊尔库茨克、沃木斯克等地,最终抵达俄国首都莫斯科。这一路沿途的见闻,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起伏,以及到达俄国和莫斯科之后的最初印象,便构成了《新俄国游记》的主要内容,也使得《新俄国游记》成为第一部向中国民众详细介绍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真实情况的作品。
《Bolshevism的胜利》《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于十月革命的胜利,先有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加以宣传,而后鲁迅也在《新青年》上发表《圣武》一文,将十月革命比作是“新世纪的曙光”,但第一次深入实地,细致观察,生动具体地向中国大众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真实情况的,无疑是瞿秋白和他的《新俄国游记》。
作者前往俄国和旅居期间,正值十月革命成功不久。列宁所缔造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处于外有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内有反动势力疯狂反扑,经济恢复工作刚刚开始,苏维埃政权和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仍然十分艰苦的阶段,西方资本主义对其大肆造谣污蔑,国内反动派更是把共产主义视为洪水猛兽,严加防范。瞿秋白《新俄国游记》的发表,最早通过自己获得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自己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向国内报道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共产党改造俄国社会的道路和方法,并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盛赞苏俄这一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二十世纪历史的事业之第一步,”具有“不可阻的伟力”,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的无限向往。正因如此,《新俄国游记》有力揭穿和打击了国内反动势力对俄国十月革命的造谣污蔑,为当时不了解苏俄真实情况的中国民众指引了新的方向,对中国革命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新俄国游记》(即《饿乡纪程》)、《赤都心史》
关于《新俄国游记》的出版,还有一个重要的小插曲。《新俄国游记》原名《饿乡纪程》,1922年9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时将其改名为《新俄国游记》。茅盾当时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后来他回忆起《饿乡纪程》改名为《新俄国游记》的经过:“这两部书(《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的原稿,是瞿秋白尚未回国时由莫斯科寄来的。当时我觉得这两部书稿的书名是一副对联,可以想见作者的风流潇洒。然而商务印书馆却觉得《饿乡纪程》书名不好,改题为《新俄国游记》。”“饿乡”一词,出自清代蓝鼎元所作的《饿乡记》:“醉乡睡乡之境稍进焉,则有饿乡。王苏二子之所未曾游也。其土其俗其人与二多大同而小异,但其节尚介、行尚高、气尚清,磨砺圣贤排斥庸俗则又醉乡睡乡之所未能逮也。”喻指一种乌托邦,更寓意一种高风亮节的人生态度与高尚清奇的人生境界。后来清代管同又作《饿乡记》,对至饿乡者的品质、意志、人格、精神、境界提出了极高要求,赋予了“饿乡”更多关于人生价值、人格理想、人生境界的内涵。瞿秋白以“饿乡”为题,本意是指那“冰天雪窖饥寒交迫的去处,我且叫他‘饿乡’”,即作者一心向往和奔赴的“赤都”莫斯科。但不难看出,“饿乡”也喻示着瞿秋白内心所追求的理想之境,不仅是社会主义俄国所代表的理想社会,更包含着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高尚的人生境界。正像毛泽东后来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指出的:“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瞿秋白便是这些追求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中闪耀的一个,《新俄国游记》便是中国共产党人追寻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历史足迹。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