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孙怀仁:超越剥削 | 社会主义积累的崭新逻辑

发布时间:2025-08-04 12:17:35

从前一节的说明中,我们知道,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是由两部分产品构成的,一部分是物质生产工作者所创造的归自己的产品(即生产工作者劳动报酬基金),采取工资或个人收入的形式,包括在消费基金中;另一部分是物质生产工作者所创造的归社会的产品,采取社会纯收入的形式,其中一部分形成积累基金,一部分形成社会消费基金,包括在消费基金中。

所谓社会主义积累,就是把由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组成的一部分社会纯收入形成积累基金,用来扩大生产,建立物质后备和扩大非生产的社会文化基金。因此,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归社会的产品是积累的唯一源泉。

大家知道,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就必须有追加的生产资料和追加的消费品,因此,追加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生产(即超过当时的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水平的生产),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础。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些追加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表现为剩余产品的形式,它的价值表现为剩余价值的形式,资本家掠夺了剩余产品(剩余价值),把其中的一部分用于荒淫奢侈的个人消费,把另一部分转化为资本,投入生产,以便扩大和加重对无产者的剥削。因而,资本主义积累的唯一源泉,是剩余产品(剩余价值)。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和生产资料,剥削阶级和人剥削人的制度已被消除,劳动不再分为“必要的”和“剩余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这些范畴也都不存在了。进行社会主义生产的工作者的一切劳动,都是必要的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必要的产品。因而,社会主义积累的唯一源泉,不是含有资本主义内容的剩余产品,而是必要产品中归社会的那部分产品。生产这部分产品的劳动,就是社会主义物质生产工作者为社会的必要劳动。马克思曾经指出过,“资本主义生产形态的废除,才允许劳动日限制到必要劳动的程度。”但这个必要劳动包括“成为社会准备基金与积累基金形成上必要的劳动”。

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国民收入中作为社会主义积累的那一部分的比重迅速地增长,譬如,以苏联为例来讲,在十月革命以前的1913年,积累基金为国民收入的9%;十月革命胜利以后,积累基金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迅速地增长:1925—1926年为15.9%,1926—1927年为22.9%,1937年为26.4%。依照战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在1950年,积累基金的比重为27%。这远远超过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积累基金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1925年,美国国民收入中积累基金占12.2%,达到了最高额;在1930—1937年期间,积累基金只占国民收入的1.4%。在英国,1907年积累基金占国民收入的12.2%,1932年占0.8%,1937年占6.7%。

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能够经常维持着高度的精累率,除了我们将在下一节详细讲到的、和扩大再生产有关的原因之外,还有下列三个主要原因:

(1)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地、不断地发展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没有生产和消费的对抗性矛盾,没有经济危机,因而也就避免了危机时期国民财富的巨大浪费。

(2)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根本消灭了资本家、土地占有者及其奴仆们的寄生性消费。

(3)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数目很大的广告、居间介绍等非生产性的费用,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大大地减少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防费用,也远较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扩充军备、肆行侵略而造成的庞大的军费为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