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认为全球化对于美国来讲是一场大屠杀,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傻瓜经济学,因为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并没有实现美国的经济增长与社会繁荣,相反导致了美国制造业的衰退,中产阶级的贫困化以及当前美国社会矛盾的激化与动荡。所以,他发誓要利用“贸易战”与“关税战”倒逼美国制造业回流,从而使美国再次伟大。那么,特朗普能赢吗?
事实上,早在19世纪后半期,大英帝国就遇到过同样的问题。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森在《帝国主义》一书中就分析到:当时英国因为资本过剩而转向海外投资是得不偿失的,因为这意味着私人利益,主要是资本家利用国家机器来保障其海外经济利益。尽管通过输出过剩资本从而提高了利润,但是对于国家来说损失却远远超出收益。这部分原因在于绝大部分收益是被商人与投资者所占有,国家只能得到很少的一部分,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另外,他还分析到,在出口资本商品及其技术诀窍的过程中,会使落后国家可以开发自己的资源。一旦如此,那么就无法防止例如中国这样的国家通过利用国外资本,来增强自身资本,再与本国劳动力资源相结合进行生产,从而在世界市场中取代英国生产的产品,甚至于最终使西方市场充斥着价格低廉的“中国制造”的商品,彻底改变资本的流向,取得对其“恩主和教化者的财政控制”。所以,他认为应该通过政府对财富的重新分配,以投资国内代替投资海外,由此消除实行帝国主义的动力。但是,针对霍布森的分析,当时还处于流亡海外的列宁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控制政府的资本家永远也不会采取这一政策,否则大英帝国就不是资本主义国家了。显然,历史证明了列宁的分析与预见是正确的,因为大英帝国已经早已成为历史。
相对于大英帝国,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美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上升周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年更是美国的“黄金时代”,以至于20世纪被称之为“美国的世纪”。但是,好景不长,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开始了由盛而衰的转向。对此已故美国国际政治经济学家罗伯特·吉尔平在其《跨国公司与美国霸权》一书中分析到,美国的跨国公司既是美国权力的体现,但同时也是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走向衰退的根源。在战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美国主导跨国公司的发展,对外投资被当作是美国的一项国家战略,美国出台了一些激励跨国公司走出去的政策,以此促进西欧,日本地区的经济复苏。但是,随着技术向第三世界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传播,美国的跨国公司有助于这些国家振兴经济,从而使这些国家缩短了与美国的权力差距。如此一来,美国外交政策的初始目标随着跨国公司的增多而失效。所以,吉尔平建议美国用贸易或者援助的方式,而非对外直接投资去拓展经济交易。美国应该改革内部经济结构,改变公共政策方向,加速产业的转型升级,鼓励投资国内,而不是投资海外。但是,显然美国并没有接受吉尔平的建议,以至于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而这又能怪谁呢?
目前,中美贸易纷争可以说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与日本和欧洲国家贸易纷争的继续。尽管当时的美日贸易战使日本一蹶不振,经济陷入长期迷失。但是,美日贸易战也没有导致出现产业与企业大规模地回流美国,相反而是更大规模地流向了中国与新兴经济体国家。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后,美国与西方国家成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倡导者与推动者,产业转移被认为是一条“微笑曲线”,其中微笑的是美国与西方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因为他们控制了曲线的两头,研发与销售,由此控制了利润。而中国与新兴经济体国家处于曲线的制造加工中间环节,实际上是为跨国公司打工而已。所以,当时美国与西方国家大多数人对于产业转移与中国制造不屑一顾。但是,30多年后,“微笑曲线”突然变成了“哭泣曲线”,美国与西方国家认为是中国抢走了他们的饭碗,掏空了他们的制造业。究其原因,不难看出,尽管美国与西方国家的跨国公司是中美贸易的最大赢家,对他们来讲中国是机遇,绝对不是威胁。但是,问题是他们在中国获得的利润并没有惠及社会,相反是以牺牲社会和国家利益为代价的。一方面由于将产业外包或者转移到中国,导致美国自身产业的空洞化,就业机会的流失,中产阶级的贫困化。另一方面随着产业外包与转移到中国,然后又将产品运回美国销售,尽管产品价格是降低了,这有利于消费者,但是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却上升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成了世界工厂,美国变成了能源与农产品出口国,这一变化又进一步加速了世界权力中心的转移。如果继续以此下去,那么在不久未来美国将成为中国的藩属国,中国将不费一枪一弹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的陀螺仪,就如同历史上美国取代大英帝国那样,而且中国会比美国干的更漂亮。
不难看出,尽管目前美国口口声声宣扬,美国的衰退是因为中国抢走了美国人的饭碗,偷走了美国的技术,是在于中国,甚至于美国的盟友“不公平”的竞争等等。但是,真相显然在于美国自身投资政策的错误,而这种错误显然又离不开美国社会的资本主义制度这一性质,因为制度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生产方式与投资政策,决定了谁受益,谁受损,谁承担风险,谁不用承担风险,谁得到机会,谁被剥夺机会。那么,特朗普能赢吗?答案很明显,依然是100多年前列宁的那句话,特朗普不可能赢,因为控制美国的资本家永远也不会采取他的政策,否则美国就不是资本主义国家了。
简介:鲍盛钢
曾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本科国际政治硕士
曾获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比较政治学硕士
任教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政治研究中心,后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国际关系。就职于加拿大海外集团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