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毛泽东:任何时候都要尊重唯物论,尊重辩证法(下)

发布时间:2025-07-30 10:16:33

五、要以实例来说明辩证法的概念

1958年“大跃进”初期,在成都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主席批评有些同志头脑发热,为了抢先,急 于求成,把指标抬得那么高,只知道要群众苦战,不顾有无条件办得到,更不应该登报嘛。一登报就吹起了一股风,至少有11级,把人吹得昏头昏脑。有的人口号叫得震天响,但一查,根本没有措施,只剩下一套假话、空话、大话。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的脑子里,没有辩证法,而只有形而上学。现在我们要在党内压缩过热的空气。首先,我们的高级干部要有辩证的思维方法。要注意调节生产节奏,不论工业、农业和其他各项工作都要在多快好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总路线的基础上,波浪式地前进。就是说,不应直线式地前进,也不应大起大落。这就要辨证地看待:缓与急、劳与逸、苦战与休整这样几对矛盾着的对立面。这几对矛盾都是相互对立的,但又都有同一性。因为有同一性,所以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缓转化为急,急又转化为缓;劳转化为逸,逸又转化为劳;苦战转化为休整,休整又转化为苦战。只有缓而没有急,就无所谓缓;只有劳而没有逸,就不能劳;两个战役之间必须有一次休整、补充、练兵,才有利于再战。这些都是规律。人们只有自觉地运用这些规律,才能够使各项工作有节奏地波浪式地前进。在1959年第二次郑州会议上,毛主席又说,1958年成都会议仅仅提出要波浪式地前进还不够,没有具体规定劳动中的休息时间是不对的。

其实,对立面的相互转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很多。譬如:睡眠转化为起床,久卧者思起,起床又转化为睡眠。只要一开会就包含有散会的因素,没有不散的会。正如《红楼梦》里怡红院的丫环小红所说,“千里搭长篷,没有不散的筵席”。一散会就又酝酿着开会的因素。为什么要开会?开会就是因为观点、语言有不统一。三个月不开会就又不统一了,因此,又要开会。团结转化为斗争。不可能天天团结。没有不团结,为什么要讲团结。即使讲团结时也有不团结。事物总是向着它的反面走。不团结是无条件的。一潭死水式的团结,否认团结与不团结的对立统一,因此我们从来不赞成这样的一种团结。团结是有条件的,所以要经常注意做好团结的工作。这就是要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甚至必要的思想斗争,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生产转化为消费,消费又转化为生产。劳动者吃饱了饭就想工作。生产时就包含有消费。破坏和建设也是对立的统一。生产也是一种破坏。种子种下去就变成它的反面——绿色植物,绿色植物又结出更多的新的种子。种子再种下去,又成长出新一轮的绿色植物。死物转化为生物,生物又转化为死物。有机物的生命物质是从无机物的东西变来的。所以儿子转化为父亲,父亲转化为儿子;男转化为女,女转化为男,这些都是有道理的。压迫者转化为被压迫者,被压迫者又转化为压迫者。这后一个压迫者是对前一时期的压迫者而言的。战争转化为和平,和平转化为战争。不是战争,和平是哪里来的?战争是特殊手段的政治,军事是政治的继续,政治也是一种战争。朝鲜和谈,双方还是原来打仗的人。因为双方都有了不愿打仗的同一性,因而才由战争转化为和平。量变转化为质变,质变又转化为量变。事物总是要走向它的反面的。外国的教条主义的缺点、错误总是会走向它的反面而要改正的。我们现在很好,将来尾巴翘起来,也会走向它的反面而产生教条主义或者思想僵化起来。有限转化为无限,无限是有限组成的。共产主义社会也是有始有终的,否则,就是否认辩证法。不分阶段,只有量变 而没有质变,也是否定辩证法。现在煤炭多的地方,证明古代是很热的地方。有限无限,有始有终,无限是有限构成的。无限只是时间和空间。

为什么要讲这么多?因为对立统一和互相转化的辩证法的概念,要用许多实例来说明才能使人理解得深刻。

毛主席还说了下面两段使人很受教益的话。

正确与错误也是对立的统一。错误是要犯的,不可能不犯。犯错误是形成正确路线的必要条件。没有错误就无所谓正确。正确路线是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中形成起来的。错误难免论是正确的,错误可免论是不正确的。只有正确,没有错误,历史上没有这种事实。这是否定对立统一,也即否定辩证法,所以是形而上学。当然,我们要力争犯的错误较小些,纠正得较快些。这是应当办到也是可能办到的。

社会主义国家会不会发生资本主义复辟?可能的。

凡是读过英国、法国革命史的人都知道,资本主义的英国、法国是经过几次封建复辟的。试问,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就不可能发生资本主义复辟呢?我们这个国家要好好提高警惕。要教育青年、教育后代,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当然,即使发生复辟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按照辩证法,事物总是要走向它的反面的。人民群众总是要革命的,总是要反复辟的。

六、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从1957年到1959年这三年间,毛主席在中央召开的会议上谈辩证法的次数最多,而且几次谈到了辩证法的规律问题。

毛主席说,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其他范畴如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联系、发展等等都可以用核心规律予以说明。盖所谓联系就是诸对立物间在时间和空间中相互联系。所谓发展就是诸对立物相互斗争的结果。至于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等等都应在核心规律的指导下予以说明。旧哲学传下来的几个规律并列的方法不妥。这在列宁基本上解决了。列宁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见列宁《哲学笔记》)列宁又说:“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见列宁 《谈谈辩证法问题》)

毛主席为了使我们深刻理解列宁的对立统一的学说,一方面要我们弄清楚对立统一学说的反面,即形而上学。他说,所谓形而上学,就是否认事物的对立统一、对立斗争,否认矛盾着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走向它们的反面这样一个真理。另一方面,毛主席又以许多普通的事例生动地说明和发挥对立统一规律。例如,他说,全知就等于不知。因为全知,否定了全知和不知的对立统一,也即否定辩证法。飞机飞得很快, 但在一瞬间每一点上是不动的,这就是动与静的对立统 一。苏联的《简明哲学辞典》原来不承认战争与和平有同一性,1952年出版的第三版改了,承认有同一性,这就对了。建国初期我同苏联的尤金大使——《哲学辞典》的编著者之一谈过这个问题。我说,战争与和平有同一性,否则,为什么在一定条件下战争就转化为和平呢。还有生与死也是一样嘛。我们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做“红白喜事”,结婚生孩子叫红喜事,办丧事叫白喜事。这就说明我们中国人是懂得辩证法的。也即懂得生和死是对立的统一。有生必有死。有死才能转化为生。如果没有死,也就不能转化为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办丧事也应该是喜事。生和死都是突变,由生到死则是渐变。突变是由渐变而来的,也即量变转化为质变。我们的工作一年要抓四次,七年抓28次。中国有许多小的质变或小的突破,尔后发展到大的质变或大的突破。没有必要的量变就不能有突破,否则,就叫做 “左倾”冒进。

毛主席说,计委做计划工作总是找平衡,但客观事物总是不平衡。发现不平衡达到平衡,就出现新的不平衡,事物就前进。要前进就得有突破。先进经验就是从突破平衡得来的。只要平衡而不要突破,就是右倾保守。

毛主席说,辩证法是需要有辩论的。不要怕别人对自己的意见提出不同意见来。有了不同意见就有了对立面。为了弄清是非最好主动设置对立面。过去,整风就是这样。据说美国的一个实验室干净到不能培养细菌。这说明太干净了就没有对立面了嘛。

在古代,所谓辩证法就是在辩论中,以揭露对方议论中的矛盾并克服这些矛盾来求得真理的艺术。辩证法是研究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的矛盾。过去,一个时期我们工作中犯的错误是看到现象而没有看到本质,抓住了支流而没有抓住主流,把次要矛盾当作主要矛盾来解决。什么叫本质?本质就是事物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本质是看不见的。只有通过现象才能逐步认识本质。不是讲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嘛,有时连现象也看不见,只有亲身参加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才能发现真实的现象,然后才能通过它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

毛主席说,有些同志讲辩证法多,讲唯物论少,甚至忽视唯物论。没有问一问,你的讲话、文章所表达的认识是从哪里来的?是从脑子里空想来的,还是从客观实际来的。当然,应当从客观实际来。这就要讲唯物论。要知道,主观反映客观不是那么容易的,要有大量的客观事实,在实践中反复过无数次,才能形成一个观点。而且开始一个观点冒头的时候是不巩固的,因为还没有大量的事实足以证明。所以毛主席强调说,要尊重唯物论、尊重辩证法。而且首先要尊重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而不是黑格尔的头足倒置的唯心辩证法。

这里,要补充一个重要情节。1965年毛主席在一次小型会议上说,辩证法的规律,过去讲三大规律,(指恩格斯所讲的,“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量变到质变,否定的否定”三大规律)一直讲到现在,我的意见是,辩证法只有一个规律,就是矛盾的规律,也就是列宁说的对立统一规律。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偶然和必然,必然和自由,可能和现实等等都是对立的统一,哪里有并列的三个基本规律。

七、为什么反对派总是要攻击唯物辩证法

今年1964年5月10日《真理报》评论,骂我们的“一分为二”是分裂哲学。毛主席说,不错,我们讲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其实,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一开头就说,“统一物的分解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其矛盾的各个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分为二”嘛。我们所说的“一分为二”的含义是:(1)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相互转化。(2)矛盾的统一是相 对的,矛盾的斗争是绝对的。

为什么《真理报》评论要攻击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呢?因为,在苏联30年代初哲学界受到批判的德波林学派的唯心论死灰复燃了。《真理报》的评论就是证明。德波林否认矛盾的普遍性,否认差异就是矛盾,认 为矛盾不是一开始就在过程中出现,鼓吹用对立面的 “互相调和”来解决矛盾,反对对立面的斗争。由此可见,《真理报》要坚持德波林的这种“矛盾调和论”的哲学观点,就必然要和“一分为二”的辩证法作对了。这里,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毛主席早在1937年著作的《矛盾论》中就指出过,德波林的唯心论在中国共产党内发生了极坏的影响,我们党内的教条主义思想不能说和这个学派的作风没有关系。

从1846年到1895年恩格斯逝世的50年间,马克思主义的反对派从来总是要攻击对立统一的学说的。主要的是蒲鲁东、巴枯宁、拉萨尔。在1846年马克思第一次批判蒲鲁东是矛盾调和论者。后来马克思在《贫 困的哲学》里又加以批判。矛盾调和论也是阶级调和论。

巴枯宁是以“左”的形式出现的矛盾调和论者。马克思批判他在理论上一无所知,而在搞阴谋上却是一个专家。对于拉萨尔,马克思、恩格斯的《哥达纲领批判》就是批判拉萨尔的。批判他用似是而非的手法散播阶级调和论。

《资本论》第二版的跋言内有一段论述,为什么反对派总是要攻击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一辩证法?我认为很值得一阅,现抄录如下:

“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空论主义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八、分析和综合的结合

分析和综合的结合是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讲的辩证法16个要素之一。毛主席在1965年那次谈辩证法的规律的小型会议上,也谈到了分析和综合的结合。他说,有人讲分析和综合是不可分的,这种说法是对的,但是有缺点,应当说,分析和综合既是不可分的,又是可分的。事物都是可分的,都是一分为二的。分析也有不同的情形。比如对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分析。我们过去是怎样分析国民党的?国民党统治的土地大,人口多,有大城市,有帝国主义的支持,他们的军队多,武器强;但是,最根本的,他们脱离群众,脱离农民,脱离工人,脱离士兵,他们内部也有矛盾。我们是军队少,武器差,小米加步枪,土地少,人口少,没有大城市,没有外援;但是,我们联系群众,代表群众的根本要求,有三大民主①,三八作风②,这是最根本的。

国民党的军官,陆军大学毕业的,都不能打仗。我们的元帅、将军,没有几个是军官大学毕业的。我本来也没有读过军事书,读过《左传》、《资治通鉴》,还有《三国演义》这些书上都讲过打仗,可是打起仗来,一点印象也没有了。我们打仗,一本书也不带,只是分析敌我斗争形势,分析具体情况。什么叫综合?综合就是吃掉敌人。我们是怎样综合国民党军队的?还不是把敌人的东西拿过来加以改造。俘虏的士兵不杀。一部分放走,一部分补充我们的军队。其中还有医生也要留下来。武器、粮秣、各种器材统统拿来。不要的,用哲学的名词叫做扬弃。吃饭也是分析、综合,肠吸收营养,把糟粕排泄出去。对国民党军队的综合,这也是从马克思那里学来的。马克思综合了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哲学。马克思把黑格尔哲学的外壳去掉,吸取它的有价值的内核,把它改造成为唯物辩证法。对费尔巴哈汲取他的唯物论,批判他的形而上学。继承还是要继承的,但是要批判地继承。马克思对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也是好的汲取,坏的抛弃。这些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来源的形成过程。

九、辩证法应该在中国得到发展

在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上,毛主席响亮地发出了辩证法应该在中国得到发展的号召。他在同年12月武昌会议上又说,1958年在我们的工作中,对立统一的学说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条件下,工业农业同时并举,轻重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和地方同时并举,这些都是两条腿走路,是对立的统一。还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我们讲统一是对不统一而言的。统一和不统一是对立的统一。什么都要统一就不能统一。要有所统一,就要有不统一之处;大的统一,小的就可以不统一嘛。我们的集体经济,不知道什么人提出“大集体,小自由”,这个提法很好,体现了集体和自由的对立统一。至于一分为二,两点论,两分法,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等等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已为广大干部和群众所熟悉和应用,因而使我们的工作和精神状态显得比较生动活泼。当然,我们不能因此而骄傲自满,我们应当有远大的理想,就是要使我们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具有最高的科学文化水平、最高的哲学思想水平的先进民族之一。为此就要一代接一代地做坚持不懈的努力,首先我们这一代就要做出个好样子。

1963年毛主席在杭州会议上说,讲哲学,1957年 我在莫斯科讲了一通。讲哲学,要在我们党内形成风气。首先,中央、中央局、省这三级每次开会时,第一把手都要讲一讲哲学、讲一讲辩证法,要结合当前工作讲,要用劳动人民的语言讲,每次不要超过一小时,最好是半小时以内,讲长了就没人听了。

现在我们的大学生学哲学五年,读了很多哲学书,当然有一定的书本知识是必要的,但仅仅靠书本知识,而脱离实践,脱离群众,就能出哲学家?我不信。我国历史上的哲学家如柳宗元,他是文学家,也是唯物论 者。他的哲学观点是在现实生活中同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和斗争中逐步形成的。他在任永州司马的十年间,接触贫苦人民并为他们办了许多好事。正是在此期间,他写了《山水游记》等许多文学作品,同时又写了《天说》、《天对》等哲学著作,这是针对韩愈的唯心观点而写的。我们的大学文科要改造,要学生下去搞工业、农业、商业。至于工科、理科,情况不同。他们有实习工厂,有实验室,在实习工厂做工,在实验室做实验。文科学生下农村、下工厂、下商店工作时,教员也跟着下去,一面工作,一面教。哲学、文学、历史不可以到下面去教吗?一定要在大洋楼里教吗?大学五年可不可以考虑,下去三年,然后读书两年。

雷锋的日记我看了。他是懂得一点哲学的。他的日记中,有许多很好的辩证法的观点和语言。比那些死读哲学书的大学生的论文强多了。他的哲学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从为人民服务的丰富多彩的具体实践中来的。他为群众办了那么多好事嘛!这一点是那些死读哲学书的大学生所无法比拟的。

毛主席还说,他看过《哲学研究》1965年第六期上登载的工农兵哲学论文,如广东一位木工黄华亭的文章,这篇文章是讲他发明夯墙机的体会的;还有山西的一位细纱挡车工解悦写的“要骑在客观规律的马上”,是讲她创造“新接头法” 的认识过程的。这两篇文章都很好嘛。所以,你们不要把哲学看得那么难,看得那么神秘。哲学要走出课堂到工农兵广大的天地中去。哲学是可以学到的。实际上三岁小孩就知道妈妈是人不是狗,这就是一个判断。这个判断说明妈妈同人是有同一性的,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因而是符合辩证法的。所以,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说:“辩证法根本就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总之,要普及和发展辩证法就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但是不要“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毛主席说,唯物论、唯心论、辩证法、形而上学、世界观都是讲的认识论。从物质到认识,再从认识到物质,总是如此反复。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也总是如此反复。几百年之后,阶级消灭了,马克思主义不要了。那时要什么?要别的东西。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东西,还是会保留的。如哲学将来会变,但是唯心与唯物,形而上学与辩证法还会保留的。因为这些自古有之,这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古代。我看一万年以后,还会有一个依靠谁的问题。因为那时阶级差别没有了,但是总还有先进、中间、落后之分,总还有唯物论与唯心论之分,不然辩证法就不灵了。总而言之,任何时候都要尊重唯物论,尊重辩证法。

 

注释:

①三大民主,指人民解放军的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

②三八作风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