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打碎“土豆烧牛肉”的幻觉:对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的再认识 ——读郝贵生同志《评赫鲁晓夫“土豆烧牛肉式的共产主义理论”》有感

发布时间:2025-07-24 10:18:26

  在长久以来对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反思中,赫鲁晓夫的地位始终暧昧。他既是秘密报告中揭露“个人崇拜”的始作俑者,又是从“和平过渡”、“全民国家”到“物质刺激”的“改革先锋”。但正是在郝贵生同志这篇文章中,我再一次深刻的认识到赫鲁晓夫不是“修一修”的“改革者”,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修正主义叛徒,是背离无产阶级专政根本原则、从内部腐蚀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派代表。

  他的“土豆烧牛肉式共产主义”,看似重视民生,实则以庸俗物质主义取代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哲学,是抛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披着“丰衣足食”外衣的背叛。

  赫鲁晓夫的设想,是以“人人都有牛肉吃、土豆管饱”为共产主义的理想状态,并将这一愿景与农业科学发展、物质产出挂钩。这种把共产主义简化为一种“全民均富”的经济状态的做法,乍看之下合理,却将阶级问题、国家政权问题和意识形态斗争统统淡化甚至抹除。

  共产主义的目标从来不是庸俗的吃饱饭,而是消灭压迫和剥削,只要消灭了压迫剥削的制度,勤劳的人民一定会吃饱饭,而且不仅仅能吃饱饭。

  赫鲁晓夫和他的野心家们恰恰在这里暴露了他们的阴谋——用经济富足取代了政治革命,用虚无缥缈的消费承诺代替了阶级使命。

  读郝贵生同志这篇文章的过程让我不断联想到当下某些自称“马列主义新发展”的声音,他们在“发展生产力”口号下,鼓吹技术决定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私有制释放生产活力等等,本质上不过是披上当代外衣的赫鲁晓夫主义。他们不再强调无产阶级作为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而是一再退让到“技术进步带来解放”的幻想里。这不由得让我想起话剧《茶馆》中建工厂救国人的“秦二爷”。

  郝贵生同志在文章中反复深刻的批判了这一观点,我本人认为在当今中国,这是非常正确,非常有必要的。赫鲁晓夫的路线看似温和,实则篡改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把无产阶级专政的解放目标篡改成了一个“顿顿吃牛肉”的空壳。

  赫鲁晓夫不是一个偶然出现的叛徒,他是苏共党内思想路线滑坡的历史产物。当一个政党把“高福利”、“分房子”、“技术竞赛”当作终极目标时,它实际上已经在为资本主义复辟埋下种子。苏联正是在赫鲁晓夫之后逐步滑向了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官僚统治,最终在戈尔巴乔夫手里轰然倒塌。

  赫鲁晓夫式的共产主义理论,其实是在阶级斗争大厦之中偷偷更换了承重柱,把无产阶级专政篡改成“全民国家”“全民党”。资本家、官僚、军官竟然能顶替苏联工人、农民和士兵成为莫斯科“代表”,这是何其的荒谬,把消灭剥削换成了发展消费,把“劳动者是第一生产力”替换成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尤其是郝贵生同志在文章中提到的“物质刺激”,更是精准犀利。赫鲁晓夫主张以“奖金、物质奖励”来调动工人积极性,这是用资产阶级的激励机制去异化工人阶级的思想方式,削弱了集体主义、主人翁精神、革命理想。最终让工人从社会主义建设者沦为“经济动物”

  郝贵生同志这篇文章最大的贡献,在于把赫鲁晓夫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意识形态进行剖析,没有仅仅停留在“斯大林功过”之争,也没有简单谴责个人,能从哲学立场、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三个层面去解读毛主席的“土豆烧牛肉”理论背后的修正主义根基,帮助广大群众理解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今天我们就算再不相信马克思列宁还有毛泽东那一套可以带领我们走好后面的路,也要承认他们在几十年前对今天的预判是无比的正确。依然可以看到用蜕化变质分子所把持的工厂和企业,名义上属于全民所有的社会主义企业,实际上以及变成他们发财致富的资本主义企业。他们同工人的关系,变成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这种变质分子占有支配着生产资料,剥削别人的劳动,是彻彻底底的资本家。

  那些包装的“物质刺激”,用“共同富裕”掩盖的阶级压迫,用“稳定压倒一切”取代的阶级斗争。我们必须时刻警惕“土豆烧牛肉”的幻觉。

  共产主义从来不是“吃得好”,而是敢于打碎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没有压迫的新社会。读郝贵生老前辈的这篇文章,不是让我们去缅怀一个“斯大林的苏联”,而是要在思想上重新拿起无产阶级的武器,批判一切背叛革命立场的修正主义路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的危害,也才能避免再下一次的“牛肉管饱”幻想中,彻底迷失方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