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夏日炎炎访民生丨中医给你开“凉”方
□本报记者 马愿
“空调病”怎么防范与治疗?暑湿怎么祛除?心火旺盛怎么调理?盛夏时节,阳气鼎盛,正是中医“冬病夏治”、科学养生的好时机。7月18日,记者采访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三区副主任张小瑞,为大家提供一套解暑“凉”方。
“长时间吹空调,容易出现腰酸背疼、头晕乏力等,这些都是‘空调病’的临床表现,同时人体免疫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张小瑞建议大家,尽量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避免冷风直吹颈背膝;可以用葛根12克、麻黄9克、桂枝6克、白芍6克、生姜3片、大枣12枚、甘草6克,在家煮葛根汤,治疗“空调病”;还可选择艾灸、拔罐、刮痧等常见方法调养身体,促进机体排汗散寒。
此外,高温天气下,户外活动也要防范中暑。张小瑞建议,外出时间长的可以携带一些淡盐水,保持身体水盐平衡,防止中暑和脱水。如有中暑现象,可服用藿香正气水,或将风油精涂抹到太阳穴进行按摩。
大暑节气即将到来,气温持续升高、降水增多,空气湿度大,体感闷热难耐,容易出现湿邪困脾,脾失健运,导致腹胀腹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养生防病应从“暑”和“湿”两方面着眼,注重益气生津、健脾祛湿。张小瑞表示,可贴敷三伏贴旺盛阳气,以起到通经络、温阳散寒、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也可以在煮红豆薏米水时加入藿香、佩兰、苏梗、白芷、半夏,清暑化湿。
“中医认为夏季属火,与心相应,高温天气易引发心火亢盛,表现为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口舌生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火旺。”张小瑞说,夏季昼长夜短,人体阳气旺盛,宜顺应自然规律调整作息,建议晚上11点左右入睡,早上6点左右起床;保持情绪舒畅,避免急躁发怒;适当喝一些“清热茶”,比如莲子心配菊花、夏枯草等。
张小瑞认为,夏季养生应顺应自然,晨起迎阳光,午间小憩,晚餐以冬瓜薏米汤替代冷饮,傍晚练习八段锦或散步。这些小习惯,能积累成大健康。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