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对旧社会的批判为何必须彻底?

发布时间:2025-07-20 17:17:19

  今天的思想文化阵地,正上演着一幕极其荒诞的戏剧。

  一方面,是烽烟四起、波澜壮阔的百年革命史诗,在一些人的笔下,变得枯燥、乏味,甚至被贴上了“激进”、“错误”的标签。

  另一方面,是那些早已被历史和人民所唾弃、所埋葬的“旧社会”的僵尸,却被一些人从坟墓里重新挖了出来,精心打扮,涂脂抹粉,包装成一个个“温情脉脉”的偶像,在我们的荧屏上、书本里、网络间,招摇过市,作祟猖獗。

  于是,我们看到:

  清宫戏,一部接一部。

  荧屏上,是“雄才大略”的康熙,是“勤政爱民”的雍正,是“风流倜傥”的乾隆。仿佛那是一个人人彬彬有礼、秩序井然的“盛世”,我们看到的,只是帝王的雄才、权臣的谋略、后宫的争宠,却唯独看不到那数万万在苛政、饥饿和文字狱下呻吟、挣扎、死去的百姓。

  “民国范儿”,一阵又一阵。

  照片里、电影中,是穿着精致旗袍、在百乐门彻夜欢歌的交际花,是说着流利英文、在咖啡馆高谈阔论的知识分子,是上海滩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

  仿佛那是一个充满“黄金时代”的浪漫与风情,我们看到的,只是才子佳人的风花雪月,却唯独看不到那租界里“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看不到那纱厂里被榨干最后一滴血汗的童工。

  这种现象,绝非偶然。

  这种“厚古薄今”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极其险恶的逻辑。

  正是因为我们对满清和民国这两个黑暗、反动、腐朽的旧时代的批判还远远不够彻底,才让今天的形形色色的反动派,有了如此嚣张、如此跋扈的底气!

  他们,是在借尸还魂!

  01

  清宫戏的“毒”——为封建专制涂脂抹粉

  那些充斥着我们荧屏的清宫戏,究竟在向我们兜售一种什么样的“毒药”?

  它兜售的,是为封建专制主义招魂的、最甜美的毒药。

  他们不遗余力地美化“康乾盛世”。那所谓的“盛世”,真相究竟如何?

  那是一个大兴“文字狱”,文人动辄因一句诗、一句话而被满门抄斩的时代!思想被禁锢,万马齐喑。

  那是一个将封建君主专制推向顶峰的时代!皇帝自称“天子”,生杀予夺,一人独断,臣民皆为其奴才。

  那是一个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彻底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让我们这个民族完美地错过了世界工业革命浪潮的时代!

  这一切,在清宫戏里,都被抹去了。

  取而代之的,是“圣君”的英明神武,是“忠臣”的鞠躬尽瘁,是整个社会对皇权秩序的无限崇拜和绝对服从。

  这种文化毒药,会带来什么?

  它会让我们的人民,尤其是年轻人,在潜移默化中,重新接受那套早已被革命所打碎的封建纲常伦理。

  他们会开始羡慕皇族的奢华,会开始同情后宫的争斗,会开始崇拜不受任何制约的绝对权力。他们会习惯于下跪,会认同“官大一级压死人”的等级秩序,会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某个“青天大老爷”或“英明领袖”的恩赐之上。

  一句话,它在培养“奴才”,而不是在培养“公民”和“同志”。

  它在抽掉我们这个民族自五四运动以来,所注入的“民主”与“科学”的脊梁!

  毛主席曾深刻地指出,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第一座大山,就是封建主义。我们付出了千百万人的鲜血和生命,才推翻了它。

  今天,当有人用温情脉斥的电视剧,为这座大山涂脂抹粉,妄图让它的幽灵重新笼罩在我们头上时,我们难道不应该警惕,不应该愤怒,不应该予以最彻底的批判吗?

  荧屏上,是温文尔雅的“四爷”。

  历史上,是挥舞屠刀的独夫民贼。

  美化压迫者,

  就是对被压迫者的第二次屠杀。

  02

  “民国范儿”的“媚”——把半殖民地的耻辱当风情

  如果说,清宫戏的毒,是“封建的毒”,那么,“民国范儿”的毒,就是“买办的毒”、“殖民的毒”。

  它是一种更具迷惑性的、充满着小资产阶级“情调”的毒药。

  他们把那个时代,包装得如此“优雅”,如此“多元”,如此“大师辈出”。

  但那所谓的“民国范儿”,其底色究竟是什么?

  它的底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耻辱!

  那个所谓的“黄金时代”的上海,是一个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冒险家的乐园”。法租界、公共租界,是国中之国,中国的法律在这里是一纸空文,外国的巡捕可以随意欺凌中国人。

  那个所谓的“大师辈出”的时代,是建立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民众是文盲的基础之上的。少数知识分子可以在沙龙里高谈阔论,但广大的劳苦大众,却在为活下去而苦苦挣扎。

  那个所谓的“经济繁荣”的时代,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的双重挤压下,奄奄一息。国家的经济命脉,从海关到金融,全部掌握在“洋大人”和他们的买办走狗手中。

  这一切,在“民国范儿”的滤镜下,也都被抹去了。

  我们只看到了百乐门的爵士乐,却听不到棚户区里工人的呻吟。

  我们只看到了名媛们的精致旗袍,却看不到纱厂里童工们的褴褛衣衫。

  我们只看到了“自由”的报刊,却看不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们,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进行的血腥屠杀。

  这种文化毒药,又会带来什么?

  它会让我们的人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一种“与国际接轨”的、实则是依附于西方的买办审美。

  他们会开始觉得,会说几句英文,就比讲方言的“土包子”要高级。

  他们会开始觉得,那个半殖民地的、中西杂糅的文化状态,是一种“开放多元”的典范。

  他们会开始觉得,蒋介石的那个腐朽、卖国的反动政权,似乎也并非那么不堪。

  一句话,它在培养“精神上的洋奴”,在瓦解我们的民族自信和道路自信。

  旗袍,掩盖不住遍地的饿殍。

  爵士乐,压不住工人的呻吟。

  把耻辱当风情,

  是精神上的自我矮化和犯贱。

  03

  历史虚无主义的“根”——否定革命的必然性

  现在,我们可以把这两股妖风,联系起来看了。

  为什么总有人,不遗余力地去美化满清和民国这两个黑暗时代?

  他们的目的,绝不是单纯的“怀旧”或“娱乐”。

  他们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

  通过美化旧社会,来从根本上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政治合法性”!

  这是一个极其阴险的、釜底抽薪式的逻辑陷阱。

  你想想看,如果满清的“康乾盛世”,真如电视剧里那般美好,政治清明,人民安乐。

  如果民国的“黄金时代”,真如文艺青年们想象的那般自由,经济繁荣,文化多元。

  那么,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来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那场天翻地覆的、死了几千万人的暴力革命,还有必要吗?

  是不是太“激进”了?是不是一个“历史的错误”?

  我们,是不是本可以沿着满清或民国的道路,“和平地”、“渐进地”改良,最终也能走向“现代化”呢?

  看!这就是他们全部的图谋!

  他们美化过去,

  是为了否定现在。

  他们否定革命,

  是为了拥抱反动。

  他们就是要用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手段,来动摇我们红色江山的根基。他们要让我们的年轻人相信,我们今天的一切,不是革命带来的,甚至,革命反而“打断”了一个本可以更美好的“进程”。

  这是对历史的公然强奸!

  是对那一百多年来,为了反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压迫而牺牲的无数仁人志士的亵渎!

  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更是系统地阐述了,在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为什么走不通,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为什么会破产,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是唯一的出路。

  忘记了旧社会的苦难,就无法理解新中国的甘甜。

  否定了革命的必要性,就等于为一切反动势力的复辟,打开了理论上的大门。

  04

  “反动派嚣张”的土壤——旧思想的沉渣泛起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那个核心问题了。

  为什么我们对旧社会的批判不够彻底,就会让今天的反动派如此嚣张跋扈?

  因为,旧社会的意识形态,那些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思想病毒,从未被彻底清除。

  一旦批判的“消毒工作”有所松懈,这些病毒,就会立刻沉渣泛起,找到新的宿主,制造新的病变。

  你看今天的社会:

  那些在企业里大搞“狼性文化”、大搞“996福报论”,要求员工无条件服从,大搞人身依附的资本家们,他们的那套“企业文化”,不正是满清的“君臣父子”、“主子奴才”思想,在二十一世纪的借尸还魂吗?

  那些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滥用权力、视百姓如草芥的贪官污吏们,他们的那副“官老爷”做派,不正是满清的封建官僚思想的延续吗?

  那些言必称“美国”,认为西方的一切都是好的,主张放弃自主研发、全面依附于西方技术和规则体系的“专家学者”们,他们的那套理论,不正是民国时期“买办文人”思想的当代翻版吗?

  那些在网络上炫耀奢靡生活,崇尚消费主义,鄙视劳动人民的“网红名媛”们,她们所贩卖的,不正是民国时期上海滩十里洋场那种半殖民地式的、腐朽糜烂的生活方式吗?

  旧时代的病毒,从未被彻底清除。

  一有机会,便会卷土重来。

  我们对旧社会的批判,多一分宽容,多一分模糊。

  今天的反动派,他们的嚣张气焰,就会多一分底气,多一分“历史依据”。

  他们会觉得,他们所做的这一切,并非离经叛道,不过是“回归传统”,“与国际接轨”罢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一切乱象的思想根源!

  05

  谁在鼓吹?——阶级敌人的“文化战争”

  谁,是这些“旧时代招魂”戏剧的幕后导演?

  谁,能从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是我们的阶级敌人。

  是国内的,和国外的。

  在国内,是新生的资产阶级和一切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势力。

  他们迫切地需要改写历史。他们要把历史,从一部“人民革命史”,改写成一部“精英治国史”、“资本创业史”。

  他们热爱民国,因为那是他们这个阶级曾经的天堂。他们美化民国,就是为了证明他们这个阶级的存在,是“合理”的、“进步”的、“优雅”的。

  他们要抹去自己身上“剥削者”的烙印,给自己贴上“企业家”、“社会贤达”的金字招牌。

  在国外,是亡我之心不死的帝国主义势力,特别是美帝国主义。

  他们更需要改写我们的历史。

  他们通过各种基金会,资助我们的学者,赞助我们的影视作品,就是要向我们的人民,特别是年轻人,灌输这样一种思想:

  共产党领导的红色中国,是“专制”、“落后”、“不正常”的。

  而那个亲美的、半殖民地的、蒋介石统治的民国,才是“自由”、“开放”、“正常”的。

  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摧毁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就是要培养一代亲美的、恐美的、崇美的“第五纵队”。

  当我们的年轻人都开始向往“民国范儿”,都开始觉得革命是“一场错误”的时候,他们进行“和平演变”的成本,就大大降低了。

  这不是学术讨论。

  这不是文艺创作。

  这是阶级斗争!

  是在看不见硝烟的文化战场上,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06

  我们的任务——用“阶级史观”重写“帝王家谱”

  面对敌人如此猖狂的文化进攻,我们应该怎么办?

  退缩、妥协、听之任之吗?

  不!

  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发起一场更猛烈、更彻底、更深入人心的无产阶级文化反攻!

  我们的任务,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史观,这把最锋利的武器,去重写那部被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所垄断的、虚假的历史!

  我们要干什么?

  我们要把聚光灯,从皇帝的龙椅和后妃的寝宫,移开!去照亮那些在“盛世”的阴影下,被逼得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军,去照亮那些反抗民族压迫的英雄。

  我们要把镜头,从上海的百乐门和外滩的洋房,移开!去对准那些在码头上流血流汗的搬运工,去对准那些在包身工制度下挣扎的女工,去对准那些为了反抗剥削而英勇罢工的产业工人!

  我们要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把那些所谓的“历史名人”的画皮,一张一张地扒下来!

  要讲清楚,曾国藩,不是什么“千古完人”,而是残酷镇压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曾剃头”!

  要讲清楚,李鸿章,不是什么“裱糊匠”,而是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卖国贼!

  要讲清楚,蒋介石,不是什么“抗日领袖”,而是“攘外必先安内”、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独夫民贼!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历史,是阶级斗争的记功碑!

  只有让我们的下一代,真正地、深刻地、感同身受地,了解到旧社会究竟有多么黑暗,有多么让人窒息,他们才能真正理解,那场革命,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必要,何等的来之不易!

  只有把旧时代的“神像”彻底打碎,新时代的“反动派”们,才会失去他们最后一块意识形态的遮羞布,才会暴露出他们反人民、反历史的丑恶嘴脸。

  

  不要再沉溺于那些虚假的“盛世”和“风情”之中了。

  那不是我们的历史。

  那是我们祖辈的血泪和枷锁。

  对旧社会的批判,之所以必须彻底,是因为反动派的根,就扎在那片腐朽的土壤里。

  我们今天多一分对旧社会的温情与怀念,明天,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新旧老爷们,他们的气焰,就会更嚣张一分。

  斩断前朝的“幽魂”,才能迎战今天的“阎罗”。

  让我们拿起鲁迅的笔,拿起毛主席思想的武器,向着一切封建主义的、资本主义的、殖民主义的文化垃圾,发起最猛烈的总攻!

  把被颠倒的历史,再颠倒回来!

  把属于人民的历史,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手中,夺回来!

  这场战斗,我们,必须胜利!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