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获奖感言:我体悟到什么是红色经典经久不衰的根源

发布时间:2025-07-11 18:16:27

  我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红色经典”征文大赛一等奖作品《父亲与〈蟹工船〉》的作者强世平。感谢评委老师对作品的肯定。

  《蟹工船》是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小林多喜二的代表作,堪称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璀璨明珠。作品以艺术手法概括了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通过“博广号”蟹工船上劳动者被资产阶级压迫的血泪史,以及他们在阶级斗争中觉醒、抗争的过程,撕开了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掩盖剥削本质的遮羞布,深刻展现了无产阶级从“自在阶级”走向“自为阶级”的历史规律。

  三年前,友人赠与了我一本《蟹工船》,当书页间沉重扣击我的心门时,我心中纯真的阶级朴素情感油然而生。其实,这艘带有腥臭味的罪恶蟹工船游走在世界的每一处,从昨日到今日,从陆地海洋甚至是蔚蓝的天空,蟹工船伴随着奴役者的身影,让每一寸土地都接受资本铁蹄的践踏,让每一处回响哀嚎。

  记得那个蝉鸣嘶哑的夏天,我攥着中考成绩单的手指因愧疚而发抖,父亲却默默扛起电工工具箱,锈迹斑斑的扳手在帆布兜里叮当作响。他说城里新建的万象城需要电工,那里工资更高一点,可以攒够学费,但是那些如黑色血管般缠绕混凝土骨架的电缆下,是一座被脚手架围困的“钢铁蟹工船”。

  在工地上,我目睹了父亲与工友们的生存现状:企业家对高温补贴的克扣、对施工事故家属的冷漠……这些景象令我不堪忍受。但真正震撼我的,是父亲为了我的学费,毅然与工友们集体罢工讨薪的场景。我突然明白:阶级意识从来不是书本上的抽象概念,而是浸透在劳动者抗争实践中的血肉体验。

  《蟹工船》是一本当之无愧的红色经典,正是因为它来源于工人大众,若仅从理论层面概述其思想,难免显得非常生硬,而且让文学的犁铧深扎进无产阶级汗湿的田垄中,自然会生长出比钢筋更坚硬的诗行。就像刘继明老师讲的,“我们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我们就要对无产阶级充满感情,对劳动人民充满感情,用我们的笔和文字为他们呐喊,为他们歌唱,歌唱他们的善良,歌颂他们的力量。”

  以父亲的经历为线索书写读后感,不仅是对《蟹工船》思想的具象化阐释,更让我体悟到什么是红色经典经久不衰的根源——它始终扎根于劳动者的抗争实践,成为唤醒阶级意识的精神武器。

  红色文学经典的终极意义在于它不是纯粹的审美对象,而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传承红色经典,我们也要接过先辈们的笔继续撰写红色经典,继续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战斗。

  再次感谢评委老师的肯定和鼓励。

  (作者系高中学生)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