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底层的人来说,如何才能不“忘本”,不被“统治阶级”的思想俘获,是一个重要问题。现在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唤起人们对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幻想”,让人追求有房有车的生活,追求精英的话语权与身份、地位,连一些出身底层的人也是如此,全然抛弃了对自身处境的清醒认识和对自己父母、家乡的关切与同情,这是很可悲的。
现在不论是文化还是教育,都充满着中产阶级的幻想,在这样的“文化生态”下,列宁对“两种文化”的区分并没有过时,只有通过对“统治阶级思想”的批判,“被统治阶级”的思想才能浮现出来,只有取得了“文化领导权”,“被统治阶级”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和世界的本来面目,才能摆脱那些花花绿绿的幻想,脚踏实地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毛主席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这是真理。但是,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有压迫不一定有反抗,所以才有人强调“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压迫者不仅在政治、经济上进行控制,而且在思想上也把自己的逻辑灌输到被压迫者身上,久而久之,好像这些就是自然的了,被压迫者也认同了压迫自己的逻辑…
底层真正的出路在于,翻身之后,还要“翻心”。…诸多上层精英的人生理想,混杂着金钱至上的原则,每个人都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各方面的便宜都想占,竞争万能、市场万能,这些都是很多人不加考虑就认同的新社会意识形态,流行于全社会,沉潜在很多人的意识、潜意识乃至无意识中。
但这些真的正确吗,人类历史从来就如此吗?好像并不是。在今天,“底层文学”应该起到翻身后的“翻心”作用…
(摘自李云雷《翻身之后再“翻心”——底层文学的出路》)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