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戳穿孔子“仁”的反动实质

发布时间:2025-07-06 10:17:52

  我国古代股周奴隶社会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阶级的团结,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就倡导过所谓“仁”。孔子的时代,由于奴隶的不断反抗和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已经一天一天衰落下去。

  孔子,这个厚古薄今的专家,这个没落奴隶主贵族阶级的代言人,为了挽救日趋崩溃的奴隶制度,便把“仁”的思想大大地强调与发挥起来。

  孔子认为,“孝”和“悌”是“仁”的根本。“孝”的意思是对祖宗、父母要顺从,“悌”的意思是平辈兄弟之间要相亲相爱。这是因为古代奴隶制社会是氏族贵族的统治,作为统治阶级的奴隶主,属于同一个氏族,有共同的祖先。孔子提倡“孝”和“悌”,就是要奴隶主阶级内部加强团结,以巩固他们的统治。当时有的奴隶主贵族的后代,开始采用了新的封建的生产方式,这本来是一个进步,但孔子却认为这就是不遵守“孝”和“悌”,就是“犯上作乱”,就是“不仁”。孔子的弟子有若的一段话道出了孔子提倡“孝”、“悌”的目的:“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孔子的“仁”包括“忠”和“怨”。“忠”就是要奴隶忠于奴隶主,大夫、陪臣忠子诸侯,诸侯忠于周天子,以固大小奴隶主的层层统治。这个“恕”字,恰好反映出奴隶制已经走下坡路的历史背景。孔子见到有些原来的贵族已经沦落了,他自己本也是贵族,却也因没落而做过许多当时被认为是下贱的事。他大声疾呼什么“恕”,什么“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仁者爱人”,就是要这些没落的奴隶主贵族之间互爱不要倾轧,以维护奴隶主阶级摇摇欲坠的统治地位。

  孔子说:“克已复礼为仁。”如果说“仁”是一个道德概念,那么“礼”就是一个政治概念,“礼”就是指西周奴隶制的政治制度。决不能离开阶级分析,把“礼”解释成抽象的维持社会生活的各种规范。孔子讲“复礼”,就是要恢复奴隶制社会的各种规则、规范,也就是奴隶主专制的政治制度。为什么强调“复”(恢复)呢?那显然是因为周礼遭到了破坏。比如,在当时,只有国君可以于正门间设屏风以别内外,只有国君在招待外宾时,可以设置陈放酒器的“坫”。然而,这一切,管仲家里居然都有。所以孔子认为管仲根本不懂得“礼”,象管仲这类人,必须恢复西周的“礼”,这才是“仁”的表现 。

  孔子为了实现所谓“仁”,他还提倡“正名”,也就是要把君臣父子这些“名”、这些概念给弄端正了,都要符合奴隶制的“正统”。总之一句话,孔子的“仁”就是要维护奴隶主内部的团结,把地位下降的那些贵族--所谓“逸民”也保举起来,以便“复礼”,即期望已经走向没落的奴隶制永世长标。

  孔子的“仁”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给奴隶主套上一副“仁爱”的假面具,以便更好地统治奴隶。孔子训斥他的学生樊迟的那一段话,毫不掩饰地招供了他的“仁”的本意。樊迟问孔子如何种田、种菜,孔子答不上来;樊迟出去以后,孔子还骂他:“小人哉,樊须也。”孔子接着说:在上的奴隶主只要“好礼”、“好义”、“好信”,那么,四方的奴隶就会用“襁”把自己的子女背在背上来归顺他,何必要去学小人才做的那套种庄稼的事呢?孔子还说:“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就是说,君子(奴隶主)摆出一副“爱人”的样子,小人(奴隶)就会受到影响,服服贴贴地听使唤了。这真是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啊! 孔子也不是光讲这种假仁假义的“仁”,他也是有反革命两手的,他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人民“慢”了就要镇压。孔子不是上台当宰相才七天,就把革新派少正卯抓来杀了吗?他大讲其“仁”也好,“纠之以猛”也好,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那就是恢复和维持没落的奴隶主的统治。

  孔子的“仁”可说是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的老祖宗。孔子生前反对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也没有给孔子什么好待遇。但是孔子死后,封建地主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他们就感到孔子维护少数剥削者利益,论证“剥削有理,造反有罪”的那套思想体系很可以拿来利用一下。于是孔子就被他们捧上了天,什么“至圣先师”,什么“大成至圣文宣王”,孔老二牌位香火不绝,真个成了“摩登圣人”。“孔爬圣”也成了历代封建地主阶级顶时髦的事情。但是,就在这些香火的背后,却葬送了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生命。象鲁迅所揭露的那样,剥削阶级“嘴里吃得着肉,心里还保持着不忍人之心,又有了仁义道德的名目”。

  资产阶级的“人性论”,虽然在反封建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在本质上,同孔子的“仁”是类似的东西。他们只是对资产阶级讲“人性”,而对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则从来不讲什么“人性”。特别是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之后,“人性论”更成为彻底反动的骗人口号,掩盖着资本主义剥削的血腥本质。

  毛主席指出:“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主张对历史上一切过程、事件、思想、理论,都要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之中,进行具体的阶级分析。“仁”,在孔子的时代,是奴隶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为奴隶主阶级恢复其日趋衰落的统治地位这个政治目的服务的。

  “仁”,在封建社会,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为巩固地主阶级统治的政治目的服务的。和“仁”类似的“人道”“人性”,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在资产阶级尚未失去统治地位时,是为巩固其统治服务的。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仁”也好,“人性”也好,都是资产阶级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口号。孔子是一个反革命复辟派,他为没落奴隶主贵族鸣冤。孔子为奴隶制扬幡,他是“吾从周”,要恢复西周奴隶制。

  自从我国无产阶级专政建立的那一天起,国内外反动派对我们无产阶级专政的咒骂不绝于口。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就给了他们严正的回答:“‘你们不仁。’正是这样。我们对于反动派和反动阶级的反动行为,决不施仁政。我们仅仅施仁政于人民内部,而不施于人民外部的反动派和反动阶级的反动行为。”

  (原载《宁夏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