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即1953年至1957年间,我国正式开启有计划、有系统、有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
这也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启激烈而励志的工业化追赶历程。
讲到“一五”时期的工业化建设,很多人都会提到苏联援建中国的156项重点工程,它奠定了中国基础工业的框架和工业化雏形。
有一个历史细节,往往被人忽略了。
“一五”时期,我国规划了800项工业建设,其中苏联援建了156项重点工程,实际只完成了140项。
另外,我国自己的技术人员,自主完成了600多个工业项目设计与建设。
寒牛出栏认为,这个历史细节很重要,很多人都没有提,都给忽略了。
这说明在新中国工业化历程中,毛主席的工业化战略非常科学,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国技术援助为辅是正确的,坚持自主技术创新与学习外国技术相结合的工业发展方针是光明的。
既要坚持独立自主与自力更生,也要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
既要引进外国先进的工业设备,也要通过掌握、消化和吸收外国技术,来实现技术自主创新和工业设备国产化。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第二次大规模向外国引进成套工业设备技术,这次引进的对象是技术设备更为先进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这就是我之前讲过的“四三方案”。
四三方案是比较成功的大型工业设备技术引进案例,因为国家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了毛主席的工业化战略思想,较好贯彻了“独创与学习相结合”的引进外国装备技术方针。
在各大项目落地的过程中,尽管遭遇了政治运动及若干人员的干扰,但总体上没有造成什么大损失,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建厂投产。
再讲另一个工业设备引进案例。
1978年2月,我国开启第三次大规模引进外国成套工业装备及技术。
引进外国设备报告显示:从1979年起,今后八年要引进68~69个大型成套设备项目,其中第一批45个项目拟将在1978年成交,第二批交24个项目拟将在1979、1980年成交,引进项目包括煤炭、电力、石油、冶金、化工、纺织等设备。
这些大型成套设备项目成本,再加上材料、单机、技术专利和国内配套建设等杂七杂八的费用,总投资高达1300亿人民币。
根据《国事忆述》披露,第三次大规模引进的设备技术,不少都在“四三方案”中就引进了,例如大化肥装置就出现重复引进的现象,总共引进了四套设备,浪费了不少宝贵的外汇资源。
当时,中国完全可以通过消化“四三方案”引进的13套大化肥装备技术,来逐步实现大化肥设备的国产化。
因为,当时中国具备较为较成熟的中型化肥厂设计建厂技术,其设备国产化程度很高。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开启大型化肥设备的国产化。
如果把重复引进外国大化肥设备的资金,用来支持大化肥设备国产化,不仅可以节省投资成本,还会加快大化肥设备国产化进程,提升中国化肥工业的竞争力。
另外,这次引进外国成套设备技术,还出现重引进、轻消化、轻创新的现象,在行政体制作用下,部分官员把争取到工业项目视为政绩,忽视了更为重要的设备国产化。这也为后来90年代重引进、轻视国产化的风气开了个不好的头。
回望历史轨迹,我们隐隐约约看到一条规律横亘在历史长河之中。
在中国工业化征途中,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时候,工业发展总体比较顺利,即使遭遇若干挫折,也只是技术层面的挫折,并没有出现伤筋动骨的战略性失误,很容易在短时间修复,所以进步非常明显。
还有一个特点,我们在掌握、消化、吸收外国技术时,总是能转化成自己的新技术,实现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进而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例如中国的航空技术、冶金技术、机械技术、化工技术等等。
在中国工业化征途中,背离毛泽东思想的时候,工业发展表面上取得不错的成绩,但从国家工业化总战略上看,往往陷入依赖外国设备技术的进口的泥淖不能自拔,最终没能掌握产业核心技术,结果还是被外国卡脖子。
大约2005年之后,我国吸取沉痛历史教训,不再盲目迷信外国技术,开始重视自主创新,坚持走独创与学习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兜兜转转,又回到正确而光辉的毛泽东思想上来,从此又迈入工业化高速发展期。
中国工业化历程,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工业化过程中,背离毛泽东思想就要走弯路,摔跤子,撞南墙。
这又让我想起101在七千人大会上的经典发言:
“我们的工作搞得好一些的时候,是毛主席的思想能够顺利贯彻的时候,毛主席的思想不受干扰的时候。如果毛主席的意见受不到尊重,或者受到很大的干扰的时候,事情就要出毛病。我们党十几年的历史,就是这么一个历史。”
重温历史,把新中国七十年工业发展史重新捋几遍,其实就是那么一回事。
101并没有吹水,他的讲话内容,或许夹杂着一些私人情感,但客观性是主要的,理性部分多于感性成分,为此能经受住时间的检验。
真理和威望,从来都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在革命实践中实打实干出来……
(寒牛出栏)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