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地道战》是我小时候很喜欢看的,后来听说有批评这部电影艺术性不够,将其定位为“军事教学片”,我这才想到,这部电影展现了抗战时期冀中平原地区人民运用地道战这种作战方式,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这是不是有点像……早期爽剧?毕竟现实中,胜利哪来得那么容易?
所以我特别推荐电影《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在冀中平原地区,运用地道战之前和前期的故事,当时正是1942年,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日本鬼子为了镇压冀中人民的反抗,集中兵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烧杀抢掠,残杀抗日军民,使得抗日变成了十分艰难且危险的事。
在这种大背景下,本片的两位主要人物,李大娘与儿媳风霞出场了。本片一开始讲的是一些看似与地道战无关但却是非常相关的事,那就是地道战这种作战方式能够运用的先决条件:人民生活艰难,需要抗日,抗日战士正是在解决人民非常需要解决的困难,在这个基础上,军民结成了血脉相连、生死相依的关系,这就给形成既保障百姓生活,又参与作战,军民共建共用的地道网络创造了基础性条件。
李大娘与风霞在给抗战力量送情报的路上,经过庄稼地,遇到了在战斗中负伤,趴在地上的八路军排长阎志刚,于是将他救回家,悉心照料,在这期间,遇到了日本鬼子来家里搜查,李大娘与风霞坚持称阎排长是自家人,掩护了阎排长,后来有一次,一个鬼子兵闯进家里要强奸凤霞时,阎排长站出来保护了凤霞。
这让我想到,新中国成立后直至今日,“干部脱离群众”的课题经常被提起,那么,冀中抗日根据地为什么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那就是战士、干部和百姓住在一起,共同生活,共同战斗。
我认为本片艺术性强的原因之一,就是它反映了现实斗争的复杂性。一个孩子,在最初学习是非观、学习社会科学知识的时候,在他的心里会做简单的划分:这些是好人,那些是坏人;这些是自己人,那些是敌人。但生活远比这些复杂多了。
比如李大娘和风霞在庄稼地里初遇阎排长时,凤霞对阎排长态度冷淡,并叫上李大娘准备一起离开,阎排长还以为是因为战争环境恶劣,这两位老乡不敢帮助抗日力量了,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有鬼子、汉奸化装成八路军满地转悠,使得老百姓都害怕八路军了。所以,真八路是什么样?假八路会是什么样?老百姓需要像《西游记》里会识别妖精的孙悟空一样,能分辨出真假八路。
本片还讲到了“两面政权”的作用。在日本侵略势力很强大的时候,有些人出任伪村干部,表面上为日本侵略者服务,实际上为中国人民服务,片中的联络员即是这样一个人。这是一位沉着勇敢,善于察言观色,能说会道的同志,当日本鬼子让他到李大娘家指认阎排长身份的时候,他掩护阎排长,说他是凤霞丈夫、是良民,他一再对日本鬼子表忠心,哄走了日本鬼子,而当伪军李队长对阎排长的身份有所怀疑的时候,联络员通过吹捧李队长、暗示给钱等手段,连哄带骗地把李队长说走了。
另一方面,伪军士兵张麦熟的处境令人深思,打破了我以前“伪军最不是东西,中国人害中国人。”“好人还能当伪军?”之类的想法。面对阎排长的枪口,张麦熟解释,他是被日本鬼子抓去的,家里的门牌户口都在日本人手里攥着,他不干全家都得死,他当伪军是被逼无奈。这反映出统治集团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最反动的人是少数,而在基层,有为了生计被迫干的,有思想上被蒙骗而干的…这些人是应当争取的对象。在阎排长的教育下,后来张麦熟暗地里给抗日力量通风报信,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贡献。
地道战,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当前时常有人讲,如果毛主席在就好了……那么您可以看看《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年5月)第六章第一节,谈到如何在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可以看到,毛主席的想法也是基于他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而他所有的经验都告诉他,搞武装斗争还是在山区比较好搞,在山区,好打、好藏,平原地区怎么办?是挺难的。当时毛主席建议在斗争比较残酷的时候,“大的游击兵团将不能在原地长期支持作战,而须按照情况,逐渐地转移到山地里去”“小的游击部队……采取流动作战,即根据地搬家,一时在此一时在彼的方法……至于利用夏季的青纱帐和冬季的河川结冰之季候性的游击战争,那是断然可能的……”这说明,毛主席伟大但不万能,毛主席只是提出了总体指导思想,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大家提意见,具体工作的方式方法要靠人民群众自己勇于实践、探索出来。
到本片中间部分,地道战登场了。地道战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开始,李大娘、凤霞和阎排长、村干部感觉到,阎排长在李大娘凤霞家屋里待着,应付鬼子搜查是个很麻烦的事,最好是把阎排长藏起来,于是,李大娘和凤霞在家里挖地洞,让阎排长藏在地洞里。后来有一天,一个鬼子兵闯进家里要强奸凤霞,阎排长窝在狭窄的地洞里想,要是地洞里有枪眼,能从里面向外打抢就好了。再后来的一次作战中,少数八路军战士突然被鬼子围住袭击,有单口地道也不敢钻,临时拆墙突围,这时就想到,如果地道是多口的就好了。
地道战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先有初步构想,再在运用中逐渐完善。这让我想起了全面抗战爆发后的一段时间,有些宣扬“亡国论”的人,的确,日本军队很强大,打败他们,想想是挺难。但是,只要认定了是正确的事情,不管多么难,坚定信念,先着手去做,方式方法都是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的,不要自己闷在屋里迷茫、焦虑,胡思乱想纯属内耗。
此外,本片艺术性强还表现在,把好的思想感情很自然地融入生活场景,全无说教味道,还显得蛮有生活乐趣。比如阎排长养好了伤准备归队的一天晚上,阎排长和李大娘、凤霞在小院里聊天。
李大娘:“出去了,可经点心。以后,常家来看看。”
阎排长:“放心吧大娘,只要是死不了,断不了家来。”
李大娘:“说得这是什么!怎么就会死,不说个吉利话。”
阎排长:“没关系大娘,八路军不信神不信鬼,死活不在这一句话。”
李大娘:“算了算了,临走哇,不兴捡点好听的说几句。”
阎排长:“是!”
李大娘笑了。
这段台词写得真好,一方面体现出阎排长耿直的性格,大无畏的精神和唯物主义理论素养,另一方面说明了,做群众工作的时候,要注意群众的感情和风俗习惯,要讲究方式方法。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