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这篇文章来讲一下地方政府挪用教育补短板资金问题,文中相关数据均来源于官方发布的审计报告。
6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网站发布《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文简称《审计报告》),其中重点审计民生领域的教育、养老、高标准农田、惠农补贴等4项资金及相关政策落实情况。
在审计教育资金及相关政策落实情况时,紧扣国家 20 项保基本“底线要求”和进一步补短板要求,重点审计的11 省 159 县 6831 所义务教育学校中,有 2429 所仍存在薄弱环节。
这里有两个问题要具体详细分析一下。
第一个问题:国家20项保基本“底线要求”和进一步补短板要求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第二个问题:审计发现2429所学校仍存在薄弱环节,这个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下面,我们结合《审计报告》的内容来加以分析。
先讲第一个问题。
“国家20项保基本“底线要求”和进一步补短板要求”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是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公共服务,是国家重点民生工程之一,是政府的基本职责。
早在2014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底线要求的通知》,提出“全面改薄”20项底线要求。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全面消除D级危房;确保每个学生有独立桌椅;寄宿学生有独立床位;减少66人以上的超大班;学校具备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设备;学校应设置旗台、旗杆;教室采光、黑板、图书和多媒体教室等设施应符合标准;寄宿制学校或供餐学校应具备食品制作或加热条件;学校应配备开水供应设施设备等等。
从中可以知晓,这些底线要求,侧重点在于改善贫困地区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的硬件设施。
国家通过实施这些底线要求,旨在全面提升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2021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再次联合发文,要求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稳步提升学校办学能力。各地要加大资金和项目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违规违纪行为,要及时督察整改,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再来讲第二个问题。
“国家重点审计的11 省 159 县 6831 所义务教育学校中,有 2429 所仍存在薄弱环节。”
什么是仍存在薄弱环节?
这是一种委婉的措词,批评的语气比较温和。其实就是说上述学校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比较严重突出,有的比较轻微不明显,没有达到国家的标准和要求。
《审计报告》对此作了统计分析,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保基本已有成果未巩固;二是补短板应补未补与过度建设并存,“苦乐不均”;三是相关资金和项目管理薄弱造成“问题校园”。
下面结合《审计报告》内容来作具体分析。
薄弱环节一:保基本已有成果未巩固。
《审计报告》显示:
“123 县 1668 所学校 2018 年以来上报达到“底线要求”后再度失守,有的教学楼或学生宿舍存在质量隐患,有的未配备开水供应设施,有的一铺多人或大通铺,有的水厕或无害化旱厕设置不达标。”
这段文字信息量比较丰富,反映了几个现实问题:
第一,部分学校建筑存在安全隐患。
教育部要求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学校,要彻底解决学校建筑危房问题,保障老师学生的人身安全。
但在国家验收过程中,发现部分学校的教学楼或学生宿舍存在质量隐患,没有达到国家标准。
这说明部分学校建筑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工程被人吃了回扣,才导致质量问题。这个不用细说,社会人都懂得哈。
第二,部分学校未配备开水供应设施。
国家要求学校配备开水供应设施,主要是确保学生能喝上温开水,让孩子们避免喝生水,减少疾病发生。
部分学校没有按国家要求安装开水供应设备,为什么没有安装?《审计报告》里没有细说。
小编分析其中原因无非就两个:一是专用资金批下来之后被学校挪用侵占了;另一个原因,专项资金可能被上级单位截留了,学校没有拿到专项资金,没有钱搞建设。
第三,部分学校宿舍存在一铺多人或大通铺。
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的“底线要求”之一,有学生寄宿的学校要确保每个学生有独立床铺。调查审计发现,部分学校宿舍还存在一铺多人或大通铺的情况,没有完全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
为什么有的学校没能完成这项任务呢?
大致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相关资金被上级单位截留了或挪作他用了;二是相关资金被上级部分截留了,没有足额支付;三是相关资金被学校挪用了;四是地方政府不重视,不作为;五是应付政府,打折执行,从中捞取好处。
第四,部分学校的水厕或无害化旱厕设置不达标。
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项目层层分包,施工方为了赚钱,只能偷工减料,导致学校的水厕和或无害化旱厕设置不达标;二是相关负责人缺乏责任心,为了应付上级检查,随便搞个厕所。
薄弱环节二:补短板应补未补与过度建设并存,“苦乐不均”。
《审计报告》显示:
“108县 1038 所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短板应补未补,有的教室漏雨;有的电脑报废后未再配备;有的因食堂无处摆放餐椅,学生长期站立用餐。93 县519 所学校超需求过度建设,其中 15 县在未补齐短板的情况下,投入 1.67 亿元搞形象工程等。”
这段内容重点反映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108县1038 所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存在短板,该补的没有补上。
例如,有的学校教室漏雨,没有出资修缮;有的学校电脑报废后未再配备,学生无法使用电脑;有的学校因食堂过于狭小,没空间摆放餐椅,学生长期站立用餐。
具体是哪个县的哪个学校?《审计报告》没有明确点名,只是告诉大家这是从全国108个县的1038所学校调查审计的结果。小编也没有查询到相关资料,也无力深挖相关责任人,就此打住。
第二个问题:93县519 所学校存在过度建设的问题,5 县在未补齐短板的情况下,投入 1.67 亿元搞形象工程。
有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各类贪腐分子都猴精猴精的,他们不会明目张胆向你要钱,而是拐弯抹角或通过中间人索取好处费。他们的贪腐行为很隐蔽,具有很强的迷惑性。
当前,学校搞小钱的套路比较多,例如校服采购、校内托管、游学活动、慈善捐款等。搞大钱的渠道比较有限,例如学校建教学楼、建宿舍、采购教学设备、食堂外包等。
胃口大的贪腐分子都是通过跑项目、搞建设、做工程来捞取好处,这就导致部分学校出现过度建设或建设工程拉胯等现象。只有搞建设,才有机会搞钱,建设规模越大,搞钱的机会就越大。
《审计报告》还举了相关案例。
“例如四川达州市通川区在 1 所农村学校未补齐学生宿舍和餐厅短板的情况下,却于 2021 年花费 382.07 万元为另 1 所中学购买单价超过 1 万元的黄葛树、银杏等 190 株。”
这个就比较离谱,学生宿舍和餐厅等基础设施硬件都没有搞好,却花了一大笔钱搞虚头巴脑的绿化,并且还是采购名贵植物。
这就是典型的乱作为,喜欢搞形象工程,缺少为学生办事实的责任心。
《审计报告》还举了一个搞形象工程的案例。
“例如山西省怀仁市在5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未补齐淋浴设施等短板的情况下,2021 年至2023 年花费238.91 万元为 2 所县城学校修建假山、凉亭等景观工程或安装彩灯等亮化工程。”
这典型的不办正事,把国家的钱不当钱,随便乱花。钱没有用在刀刃上,而是瞎搞。
这里面,经济利益是胡乱作为的最大动机。因为淋浴设备是工业化产品,采购价格都比较透明,可操作的空间有限。而假山、凉亭等景观工程,相对来讲是非标准产品,项目价格的弹性很多,有操作空间。
薄弱环节三:相关资金和项目管理薄弱造成“问题校园”。
《审计报告》显示:
“110 县通过直接挪用、虚列支出等手段侵蚀补短板资金40.89 亿元,有的用于偿还政府债务,有的用于平衡预算,有的用于修建教师办公楼等。100 县的 909 个补短板项目管理薄弱,有的消防设施未配齐,有的验收走过场。”
这段内容重点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通过直接挪用、虚列支出等手段侵蚀补短板资金;二是补短板项目管理不严,有的验收只是走过场。
重点来讲一下侵蚀补短板资金问题。
《审计报告》显示,全国有110个县,通过直接挪用、虚列支出等手段侵蚀补短板资金高达40.89亿元,平均每个县侵蚀教育专项资金高达3717.2万元。对于部分税收短缺的贫困县来讲,这是一笔重要的财政“收入”,有点地方领导早早就盯着它。
被挪用侵蚀的补短板资金,“有的用于偿还政府债务,有的用于平衡预算,有的用于修建教师办公楼等”。
挪用教育补短板资金来偿还政府债务,这个比较好理解,部分地方政府财政很紧张,拆东墙补西墙。
坦率地讲,这还算是比较好的领导,因为他在帮政府还债,并没有通过各种骚操作把钱放进自己口袋。尽管挪用教育资金是不对的,是违规的骚操作,但相比那些变着花样吞噬国家资金的蛀虫们,这算是清廉的好干部。
挪用教育补短板资金来平衡预算,通俗地讲,就是用这笔钱来填政府财政的窟窿,让政府收支平衡,这里面就涉及到平账问题。
对于税收贫瘠的县来讲,中央划拨的教育补短板资金,算是当地政府的一笔财政“收入”,他们具有相关支配权。只不过,他们在操作上违规了,不符合专款专用的财政制度。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骚操作,归根结底还是政府财政紧张。过去房地产市场好,政府卖地有大把钱,现在房地产市场不好,政府收税锐减。但大手大脚地乱花钱的富日子过习惯,突然要过穷日子,很多政府还不适应,于是就借债度日、借债搞建设,导致财政的窟窿越来越大。
最后,讲点小编的个人看法。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在官网发布《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向全国人民公开相关审计结果,并且可以自行下载PDF文档仔细阅读。这说明国家审计署做到了政务公开,接受全国人民的监督,这是政治开明进步的表现,值得肯定与褒奖。
很多机关单位,就缺乏政务公开的勇气,他们总是把国家相关政策藏着掖着,尤其是涉及到资金补贴的重要文件,那就藏得更深,紧紧捂在手里,只向亲朋好友及利益伙伴透露,生怕老百姓知道其中的奥秘。
政务公开透明程度,不仅能衡量一个机关单位为人民服务的真诚度,还能较好地评判管理者的业务水平。水平越高的,政务透明度越高,反之亦然。
其次,该《审计报告》还重点审计了老养、高标准农田、惠农补贴问题,详细披露了相关资金使用情况。
从财务审计的角度,让全国人民了解了政府相关工作,让老百姓有了知情权,大致知晓政府在上一个年度做了什么安排,哪些工作做得比较到位?哪些工作还需要改善?增加民众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度,这点很重要。
再次,该《审计报告》还披露了中央财政管理审计情况,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情,重大违纪违法问题查处情况等内容。这些重大问题的公开披露,表明我党和国家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决心、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而不懈努力。
最后,该《审计报告》重点反映了人民群众较为关切的民生问题,较为细致地揭示了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痛点,为政府更好解决重点民生难题提供了参考和依据,推动了政务治理的进步,为惩治腐败提供了武器。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诚挚希望国家各方面事业越来越好!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
(寒牛出栏)
参考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官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