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稀土走私链调查:背后勾结、转运、伪报,细节惊人曝光

发布时间:2025-05-13 09:17:26

  5月9日,一场在深圳召开的闭门会议,把商务部、公安部、国安部、最高法、最高检全喊到一块,只为干一件事:掐死战略矿产的走私链。不是突发,是早就憋着要动手。消息没铺天盖地地报,但懂的人一下就看出来了:这是要动真格了。

  镓、锗、钨、锑、中重稀土这些名字,平时没人提,但几乎藏在所有高端设备背后。从光刻机到导弹导航,从电动汽车磁体到卫星系统,没有这些东西,科技产业就是空架子。而全世界最主要的来源地,就是中国。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摆在那里,中国控制了全球60%以上的稀土开采,92%的精炼能力。你用就得从这里拿货。也正因如此,它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资源”。

  问题就出在这里。国家去年开始陆续把这些物项纳入出口管制清单,对外来订单要严格审批。但总有人试图绕开这道口子,搞偷运。央视在不久前通报过一个镓走私案:境内某公司技术员,姓汤,跟境外买家勾连,专门走灰色通道卖镓。货是怎么出去的?包装改名、内容掺杂、目的地写第三国,连运输都是分段走,到了港口就彻底洗白。这事不是一个人干的,是一条线、一群人、一个利益网在背后推着走。

  这次会议专门放在深圳开,不是巧合。深圳是口岸城市,是灰货的高发地,也是第三国中转路线的起点。很多走私就是从这起飞的,先到香港,再转去马来西亚或新加坡,最后标成“非中国产”,再发去欧美。打击走私,如果不从深圳卡死,那就是从源头上放水。

  所以这次会议直接让最高检、最高法都上桌了,说明不是简单通报几个案子,而是要推动司法系统全面介入。会上明确提了“行刑衔接”,就是不再靠罚款和行政处罚了,而是真正用刑法管这事。违法出口的,查;提供便利的,查;上下游参与的,统统拉清单。官方透露,第一批案件会在近期对外公布,而且不是轻判,而是“震慑性处理”。

  另一个动向是明确要加强内地和港澳之间的联合执法。因为很多稀土、镓、锗,是在香港口岸被“洗白”的。如果这个通道不堵,内地再怎么查也没用。所以此次会议也释放出信号:不再各管一摊,而是统筹打击,形成联动。之前走私分子靠“地区分割”躲监管的老路,行不通了。

  但这事也不是光打击。会议上有一句话其实很重要:“在严打的同时,促进合规出口、保障供应链稳定。”这话不是虚的。不少正规企业已经被卡得焦头烂额,一边怕踩线,一边订单流失。稀土属于双用途材料,用在军事领域也用在商业领域,如果政策不给清晰界定,企业根本不敢碰。

  一位从事稀土材料出口的民企负责人私下说,现在申报流程长、审批口径不统一,不是不想配合国家政策,是怕“合规出货也被查”。很多客户一听“稀土要审批”,直接转单。他的公司今年一季度的出口额,比去年同期降了超过40%。

  国家显然也注意到了这点。这次会议并不是为了“管死”,而是要“理顺”。把那些钻空子的查清,把那些守规矩的放行,该收紧的收紧,该畅通的畅通,不能再用“一刀切”的办法搞管制。真正要做到,“你走得正,国家不会难为你;你走得歪,再隐蔽也要揪出来。”

  而对那些“打擦边球”的合资企业,也到了该亮明身份的时候了。广西高院2022年曾审过一起锑锭走私案,就是境外资金在越南设立空壳公司,再通过广东的出口企业掺货、虚报,一年内偷运八千多吨金属材料,案值超1.7亿。这种“看起来合规、背后偷货”的操作,可能才是眼下最大的监管挑战。

  现在的问题不是有没有政策,而是谁在执行。这次把国安、公安、法院、检察院都拉进来,明显是把走私战略矿产这件事,直接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级别。不是出口管理,而是风险处置。下一步很可能不止是稀土和镓锗,连钛、钽、钼、铌这些军工核心材料也要进管控名单。

  美国的动作也值得警惕。路透社刚披露,中美正就贸易重启谈判,但同时也透露,美国军方正在加快“稀土去中国化”计划。这边想脱钩,那边偷着买;前脚上调145%关税,后脚又通过第三国抢矿,怎么解释?这不是贸易,是抢人底牌。

  中国现在做的,不是封锁出口,而是拿回主动权。我们不怕别人买,但要看你怎么买、买去干嘛、能不能追踪、有没有规避。如果这都不清楚,那就是漏洞,不是生意。

  走私的不只是金属,是国家安全的缝隙。

  以前钻空子是灰产,现在踩红线是重罪。这次下场的,不再是哪个地方海关和基层执法,而是国安、最高法、最高检亲自出手。谁再想靠那点关系和套路混过去,劝你趁早收手。不是罚款了事,是要你彻底交代。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