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方日报评论员:为基层减负 为实干撑腰 为发展赋能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提出了七个方面21条举措,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大敌,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若干规定》为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提供了重要制度遵循,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规定出台一年来,从整治文山会海、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到规范借调干部、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再到建立健全职责清单、规范创建示范和达标活动等,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对照规定检视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整改,切实破形式主义之弊、减基层负担之重,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促广大干部担当作为,集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积极成效不断彰显,凝聚起全党上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强大力量。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然顽固多发,既有反弹回潮的老问题,也有隐形变异的新乱象。截至2025年7月,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已公开通报26起典型问题,示范带动省、市两级通报近4000起典型问题。有的群众观念淡薄,任性用权、随意决策、机械执行,在城市管理工作中过度依赖督查检查考核,频繁搞排名通报,加重基层负担;有的脱离实际需要,在政务服务中片面追求硬件设施高端大气,热衷于建系统、搭平台,搞“面子工程”,华而不实、铺张浪费;有的政绩观有偏差,重形式轻实效,为了数据“好听好看”和排名靠前,在项目建设中讲究场面、热衷造势,盲目追求数量甚至虚报夸大……典型案例是引以为鉴、避免犯错的“活教材”,是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负面清单”。各地区各部门必须举一反三、深挖源头、系统整改,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严抓不放、常抓不懈。
在《若干规定》出台一周年之际,规定全文对外发布,释放出深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强烈信号。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是首次了解《若干规定》全貌,既有助于对照自查、自我整改,也有助于人人监督、深入纠治。整体来看,《若干规定》坚持问题导向,以为基层减负为落脚点,回应基层干部群众关切与期盼,聚焦“小切口”设定“硬约束”,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改进措施,作出一系列禁止性、限制性规定;注重守正创新,梳理总结近年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中的经验做法,把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固化下来上升为制度规范,并着眼于破解难点堵点问题提出新的硬举措;突出务实管用,建章立制上不搞长篇大论,注重细化实化措施要求,简洁明了、具体实在、一目了然,压缩工作模糊空间地带……总之,《若干规定》首尾一贯、互相呼应、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对照落实。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厚植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政治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执行《若干规定》,统筹为基层减负和赋能,切实把基层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中解脱出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担当作为,有更多精力抓落实。各级党委(党组)要更好担负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主体责任,切实发挥好专项工作机制作用,真正把整治工作抓深抓实,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同,解决好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部署工作、推动落实不能超越阶段违背规律,不能脱离实际不顾自身条件,不能超出财政等承受能力,防止上级官僚主义催生下级形式主义。广大党员、干部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整改,既要坚决纠治形式主义问题表现,又要深挖背后的官僚主义源头,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不断提高作风建设水平,确保《若干规定》落到实处。
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不折不扣落实规定各项要求,实实在在为基层减负、为实干撑腰、为发展赋能。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