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18年的春天,正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蔡和森在岳麓山的家门口,几株桃花正开得繁盛。
十多个青年人聚集在蔡和森的家里,要开一个郑重其事的会议。
这就是新民学会的成立会。
关于新民学会的筹建,事实上从1917年底就已经开始了。
如果大家还记得,1915年的时候,毛泽东曾经用二十八画生搞过一次征友。
虽然这次征友效果一般,最后只来了三个半,其中两个,毛泽东还忘了。
但并妨碍,这段时间里,毛泽东通过其他方式继续交朋友,之前的内容里,我已经相继讲了一些主要的朋友。
比如张昆弟,萧子升,蔡和森,周世钊等等。
这些人逐步聚集在毛泽东的周围,成了一个小团体。
到了1917年冬,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骨干,决定发起一个相对独立和规范的组织,名字叫新民学会。
请注意,当时这样的组织全国非常多,所以,并不是毛泽东他们要标新立异,而是那个时代的特点。
比如后来党的早期领导人,恽代英,就在武汉创立了利群书社和共存社,其性质和新民学会差不太多,而且和新民学会一样,这里面的很多人后来也加入了共产党,并牺牲在了革命路上。
从1917年冬天到1918年的春天,经过几个月的准备,正式组建新民学会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就选在了蔡和森家里召开。
至于为何要选在蔡和森家,我推测主要有几点原因,一是蔡和森、毛泽东和萧子升是学会发起人、核心,而平时他们也经常在蔡家活动;二是学会的人很多都是一师或者一师毕业的,而蔡家正好就在一师对面,非常方便;三是,为了省钱。
关于新民学会具体成立的时间,一段时间里,大家都有点模糊了,有说是夏天的,有说是冬天的。
经过后来去专门溯源,发现了几个能够相互印证的史料,这才确认是春天。
一个是学会的参加者陈书农,曾经在生前有过一段回忆,说记得开会时,蔡和森家门口的一棵桃树开满了花,所以肯定是4月份。
另一个是蔡和森的妹妹蔡畅回忆也是在4月份,因为那天的中午饭就是她和母亲、姐姐一起为大家做的。
最确切的,当属参会的另一个人萧三,他有写日记的习惯,在《萧三日记》里明确写到了:
4月14日,晴,新民学会今日成立。
所以你看,单个人的记忆虽然不可考,但综合多数人的共同记忆,特别是留下文字记录的记忆,还是能够最贴近真实地去还原历史的细节。
另外,谁说正经人就不写日记了?
2
毛泽东为新民学会拟了章程。
所谓章程,其实就是要干什么,不能干什么。
任何一个组织,宗旨和章程都是很重要的,这代表了大家共同的目标、信念和纪律。
没有这样的宗旨和章程,是不可能有一个坚强有力组织的。
梁山好汉,也得树一面替天行道的大旗,大家才知道你是干什么的。
而新民学会一开始的宗旨是14个字:
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
下面我们来简单分析下,革新学术、砥砺品行,和时代其实没什么关系,就是放在现代的大学校园里,某个学生社团,用这8个字也没毛病。
说白了,不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吗。
这也说明,新民学会一开始和政治并没有什么关系,是一个类似于小资产阶级分子的“学术俱乐部”。
大家抱团取暖,互相鼓励进步,讨论下学术和时事,也就差不多了。
关键是后面的6个字“改良人心风俗”。
想法并没有错,只不过不合实际。
这和后来蒋某人搞的“新生活运动”一样,典型的属于脱离底层民众。
大哥,我们连饭都吃不饱,你让我讲文明。
何不食肉糜啊!
宗旨之后,其他的章程也很简单,比如关于纪律就只有五点:不虚伪、不懒惰、不浪费、不赌博、不狎妓。
我倒是觉得,这五条,特别适合现在的大学生们。
3
从新民学会的宗旨,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样的团体,本质上是一个知识分子团体,对于团体内部互相帮助、相互启发、共同进步,是没问题的,但想要依靠这样的团体就能够实现国富民强,建立新社会,是不可能的。
这也就注定了,新民学会慢慢地一定会被更加先进、更加具有战斗力的组织所代替。
新民学会的成立大会开了一上午,大家都讨论的非常热烈,因为章程之前已经征求过大家意见,所以并不是对章程本身有什么意见要讨论。
而是一群知识分子聚在一起,聊起过去、畅想未来,就有数不清的话要说。
到了中午,蔡和森的母亲、姐姐、妹妹看大家没有散的意思,就给大家做了一顿饭,让大家吃完继续聊。
前面说过,蔡和森家境比较困难,十多个人在家里吃饭,一顿饭的花销也不小,所以就有人提出是不是应该进行补助。
结果大家都说:这有什么关系,小气人呀!
(蔡和森:我谢谢大家)
那天选了协会的总干事是萧子升。
萧子升我们前面多次提到了,他自己自视甚高,老师们对他的评价也不错,从学习和思维各方面,都属于非常优秀的人才。
但这个人性格比较软弱,有“萧菩萨”的绰号。
终其一生,他都极度反感暴力革命,而推崇改良的法子。
这也就注定了,他和毛泽东、蔡和森等人,一定会分道扬镳。
到了1920年,因为新民学会里很多人都已经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其中的两个核心骨干和发起人,毛泽东、蔡和森,成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毛泽东在给蔡和森的回信里写道:“温和改良的法子,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历史上凡是专制主义者,或帝国主义者,或军国主义者,非等到人家来推倒,决没有自己肯收场的。” “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蔡和森从法国给毛泽东写来的信里提出应该效仿俄国革命,以彻底革命反对改良,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毛泽东表示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蔡和森也成了第一个提出“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人。
毛泽东在后期为新民学会提出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宗旨。
但新民学会这种小知识分子的团体,是不可能承担改造中国与世界重任的,所以毛泽东和蔡和森都主张将新民学会解散。
而萧子升不同意,他表示“颇不认俄式(马克思式)革命为正当,而倾向于无政府(无强权)普鲁东式之新式革命”,并继续鼓吹要以教育为工具来改造社会。
毛泽东曾经问萧子升:你跟我们走,还是要当一辈子绅士?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萧子升当了一辈子的无政府主义者。
4
到了1920年下半年,因为成员思想的转变,新民学会自行解散。
但其对于历史的意义可谓不言而喻。
不仅因为新民学会的发起者和建立者,毛泽东自己。
更在于,整个新民学会78人,在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入党的党员就有37人,可以说,新民学会为我们党初期的建立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会员中的很多人,后来都牺牲了。
包括蔡和森、向警予、何叔衡、张昆弟等等。
真的革命,是血与火的洗礼,是生与死的考验。
只有经过这样的洗礼和考验走出来的,才是真正能领导中国走向新生的人物。
同是新民学会的邹蕴真,曾经多次帮助过毛泽东,在毛泽东被通缉的时候,更是数次掩护过他(邹家是大地主),但他曾对毛泽东说过:“你搞革命我赞成,但我胆小,怕死,就不参加了。”
这样的想法,代表了当时很多温和改良派的真实内心。
难道他们真的觉得温和改良就能救中国?
其实,只是温和改良风险小而已。
穿过历史,我们不能去苛责他们,毕竟,谁也不是天生的英雄和革命家。
但最终的结论,历史早已做出了证明。
很多年后,邹蕴真曾经认真地分析了新民学会里温和改良和暴力革命这两派的分歧,最后得出结论:
可谓是振聋发聩。
——
我们之所以要花大篇幅来讲新民学会,除了因为它在中共党史和近代史上的重要贡献外。
还在于,通过新民学会,承上启下的串联起了毛泽东在一师毕业后的去向。
因为,新民学会干了一件非常牛逼的事情。
赴法留学。
——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