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下铁道1965年7月1日正式动工,第一期工程从北京站到古城段于1969年9月20日修通,加上第二期工程,总长45.13公里,于1976年2月竣工。它是我国第一条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现代化地下铁道,北京成为我国第一个通地下铁道的城市。当年,修建地下铁道是以“战 备为主,兼顾交通”,如今,密织如网的北京地下铁道已经成为首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城市轨道交通方式,承载着繁重的客运任务。
1965年7月北京地下铁道开工典礼
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建设一波三折
早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务院就决定修建北京地下铁道。中共北京市委自1953年9月至1956年4月在《改建与扩建北京市的规划草案的要点》中,多次提出“为了提供城市居民以最便利、最经济的交通工具,特别是为了适应国防的需要,必须及早筹划地下铁道的建设”,继而制订了《北京市近期及远期地下铁道路网规划草案》。1956年9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在中共北京市委《关于筹备地下铁道工作向中央的请示》上批示:关于北京地下铁道筹建问题,同意暂由北京市委负责。筹建所需行政、技术干部,北京市无法解决者,可分别由铁道部、地质部、城市建设部等有关部门抽调支援。
1956年10月24日,地下铁道筹建处在北京成立,明确由北京市委领导指定负责人,对筹备工作任务进行分工。紧接着邀请苏联地下铁道专家组来北京指导,并派人到苏联考察地下铁道和人防工事。1957年,在苏联专家指导下,拿出了勘测设计和规划方案。当时北京地下铁道拟建6条线,设车站111座,全长168公里。随后,开始勘测试验。1958年,组建了铁道部地下铁道工程局。1959年初,在公主坟和木樨地开挖了两口120米深的竖井和长十几米的隧洞,这就是最初的试验段,1960年建成。1961年,四横四竖一环 252公里的地下铁道规划蓝图出炉。
因大批苏联专家被撤回国,加上国内三年困难时期,国家经济捉襟见肘,本来参与建设的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电气化工程局、风沙线工程局合并为华北铁路工程局,只保留了一个地下铁道工程处,建设人才严重流失。原定于1961年7月1日开工的北京地下铁道工程被迫停止。到了1965年,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渐好转,北京地下铁道的建设方案被重新提上日程。这一时期,由于中国周边局势越来越紧张,借鉴苏联地下铁道在卫国战争中发挥大防空洞作用的经验,从战备和城市交通等多重角度考虑,中共中央决定重新启动北京地下铁道修建工程。
杨勇挂帅修建北京首条地下铁道
为修建北京地下铁道,中共中央确定了 “适应军事上的需要,兼顾城市交通”的建设方针,决定由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挂帅,北京军区、北京市和铁道部三家牵头,成立由杨勇任组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北京市副市长万里和铁道部副部长武竞天任副组长的北京地下铁道领导小组。1965年2月7日,召开北京地下铁道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决定组成北京地下铁道领导小组办事机构和设计施工队伍,当年7月1日正式开工。
杨勇挂帅修建地下铁道后,深感责任重大。为从多个方案中优中选优,他专门观看了瑞典修建地下铁道的影片。根据全国各方面专家鉴定会的意见,最后定下的线路设计是“一环两线”方案,工程拟分三期:第一期先修环城的北京站至复兴门和复兴门至石景山一段;第二期修东郊热电厂至北京站一段,完成环线路;第三期修西直门至颐和园一线。
1965年7月1日,北京地下铁道第一期工程 (古城至北京站)在玉泉路以西的八宝山两棵白果树下举行开工典礼,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邓小平、彭真、李先念、罗瑞卿等为地下铁道挥锹破土。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还专门拍摄了纪录影片。
1965年7月1日,朱德、邓小平、彭真、李先念、罗瑞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奠基
同日,在解放军政治学院礼堂,杨勇主持召开两千多名干部参加的大会,彭真、 罗瑞卿在大会上讲话,重点强调修建地下铁道的重大战略意义、战备意义和所面临的困难。最后,杨勇在大会上强调指出,要坚决贯彻毛泽东主席“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批示精神。他还明确提出地铁建设的三条原则:地上服从地下,交通服从战备,时间服从质量。
毛泽东题词
北京地下铁道一期工程由铁道部北京地下铁路工程局、铁道部电务设计事务所和军委工程兵等单位共同设计,由铁道部北京地下铁路工程局、北京市建工局、北京市市政工程局和铁道兵第十二师等单位施工。开工典礼后,担负施工任务的队伍立即开赴工地,开始全面施工。
北京军区作为地下铁道工程的主要牵头单位,在地下铁道建设方案论证、制定和施工过程中,投入了很大人力、物力,参加和支援这项工程建设。为了迅速变成工程建设的内行,实施一线的科学决策,参与地下铁道工作的军区领导查阅了大量资料,做了大量调查研究。这个时期,地下铁道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了8次会议,每次会前都要详细了解工程进度、质量以及存在的问题,掌握第一手材料,然后在会上提出具体措施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种问题。
在地下铁道施工紧张繁重的日子里,杨勇既要处理北京军区的工作,又要处理地铁建设事务。他的办公桌上有三部电话,一部直通中南海,一部通中央军委,一部通北京市,三部电话白天黑夜铃声不断。杨勇不仅在室内运筹指挥,还多次深入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1965年冬天第一场大雪后,杨勇冒着寒风,亲自钻进地铁主体结构工程内,关怀施工的铁道兵第十二师干部战士,叮嘱他们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质量,注意安全。
当时修建地下铁道涉及到七八个部委的两千多家工厂,为了解工程需求,组织建设材料及时到位,同时解决施工中的各种问题,杨勇带领军区机关参与建设的人员,及时与工程领导小组的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协商,与有关单位协调,保证了施工进度,解决了大量工程建设技术和安全问题。
排除干扰,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北京地下铁道一期工程采用的是明挖全包五层,三油五毡,外面也用油毡包住,然后再回填,一层一层夯实,上面再浇灌60至80厘米混凝土,确保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当时从北京站到石景山二十几公里的路段,17个站,几乎是同时分段开挖,24小时不间断施工。一辆辆大卡车排着队从工地往外拉土,特别是夜晚,灯光照得施工现场如同白昼,有的打桩,有的拉土,有的机械施工,汽车、推土机、挖土机、吊车日夜不停。
正当地下铁道一期工程紧张施工时,“文革”开始了。1966年11月,地下铁道领导小组副组长万里受到“文革”冲击。之后,地下铁道领导小组组长杨勇也受到冲击被批斗。设计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大部分也下放改造,施工进度被迫放慢。参加施工的广大指战员和职工坚决贯彻毛泽东、周恩来对地铁施工的指示精神,一边坚持施工生产,一边进行正面教育,确保地下铁道建设质量。
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1969年9月20日,北京地下铁道一期工程在国庆20周年前夕建成通车。当时没能举行通车典礼,只是周恩来和几位元帅先坐为快,乘坐地铁绕了一圈。从此,中国没有地下铁道的历史结束了。
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成通车,第一列地铁就要开过来了,人们翘首以盼
北京地下铁道工程虽然受到 “文革”影响,但一直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和关心。1970年2月初,周恩来在京西宾馆听取地下铁道领导小组汇报后指出:当前施工力量不统一,铁道兵、地铁局、水电部、北京市四股力量未形成统一领导,这样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浪费,二期工程的施工力量应由铁道兵统一领导,整编为军队。会后,立即成立了由铁道兵牵头的北京地下铁道领导小组,铁道兵司令员刘贤权任组长。
领导小组成立后,当务之急是总结地铁一期工程建设经验和制定改进措施,提出第二期施工计划。2月27日,周恩来批准了地铁施工队伍整编方案。3月4日,又批准了地铁二期工程设计意见。根据周恩来批示精神,将铁道部地铁局和北京市建设局参加地铁施工的职工队伍,整编为铁道兵第十五师。同时,组建铁道兵地铁工程指挥部,统一指挥第十二师、第十五师施工,并解决物资供应和组织各有关部门的协作。
1970年4月30日晚,周恩来同几位中央领导同志乘坐地铁进行实地考察,他仔细观察和询问了地铁设备和车辆运转情况。周恩来说:修建地下铁道,对我们来说是新的,但在世界上就不是新的了。我们要吸取先进经验,采用先进技术,要注意有新创造,提高质量,加强防护能力。他还就车厢小、噪音大、座位窄、车厢与站台间隙大导致脚容易掉下去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随后,施工部队在站台上加帽,使站台与车厢的距离由过去的13至15厘米减少到8厘米,乘客的脚一般掉不下去;并整治了轨道,减少起伏和弯曲,使行车平稳快速。
北京地下水丰富,二期工程全线除两公里左右的线路在基岩之中外,其余均埋设在含水丰富的第四纪冲积洪积层中,水位高,水量大。如果不把水位降下去,明挖的基坑就会变成大河。施工部队采用深井泵及深井泵辅以小型离心泵明排的降水方法,局部用轻型井点及喷射井点方法制服了地下水。整个施工过程中,他们积极发动群众,群策群力,不断攻克技术难题。铁道兵第十二师、第十五师各级党委经常组织工程质量检查和分析,连队普遍进行“工前讲解、工中指导、工后讲评”的“三工”教育,采取岗位练兵和举行短期训练班等办法进行技术培训。仅1972年,第十二师就举办各种技术训练班180期,培训技术骨干4110人。第十五师培训各种技术骨干1722人。各单位还普遍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解决了施工中的难题,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工程质量。
从备战之需到便民工程
修建北京地下铁道之初,北京常住人口还不到300万,机动车也只有5000多辆,主要是从战备角度考虑较多,以人防工事为主。周恩来从1970年2月具体抓地下铁道后,二期工程从城市交通、人民群众乘车方便等方面考虑多了,这也是地下铁道由军用向民用转变的一个转折点。在地铁二期施工中不断改进设计,不断提高施工质量,从出入口设置到供电方式,从列车设计到防火、通风措施,都较一期工程有了大的改进。
如在规划方面,地铁工程的总体布局、线路走向、施工方法都与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密切相关,成为北京市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铁二期工程各出入口、通风亭,都伸进建筑控制线与周围自然环境相结合,主要应根据城市规划确定方案,其具体设计也是由北京市承担;地铁上面的公路要改为立交,地铁深埋要根据立交公路路面标高确定。在施工方面,因部队技术工种不全,有些项目如建筑装修、各种管线路安装等均由北京市承担。在拆迁方面,主要工作也是由北京市负责。后来,北京地下铁道改由北京市统一领导,已成为形势发展的需要。
1971年1月15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开始试运营,线路由北京站至公主坟站。后来,又向西延长至玉泉路站和古城站。1973年4月23日,由古城站向北延长至苹果园站。
1975年11月29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了铁道兵、北京市和国家建委关于北京地铁交接工作的请示报告,将铁道兵第十二师、第十五师、地铁勘测设计队、第159仓库、地铁运营处、地铁机械厂等单位5万多人及工程任务,一并交由北京市领导和管理。担负地铁施工的部队改为基建工程兵,归国家建委建制。1976年2月完成地铁二期工程后进行了交接工作。
1981年9月11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经国家批准正式验收。1984年9月20日,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开通试运营。地下铁道以其运客量大、速度快、污染小、受气候和地面干扰少等明显优势,在城市现代化交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王双)
(原文刊载于《炎黄春秋》2022年第7期)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