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重走联大路 续写强国梦|一座没有网约车的城市:180辆出租车撑起河口出行网

发布时间:2025-08-03 17:07:32

  来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你会发现:如果使用打车软件,无论等待多久也不会收到应答,网约车似乎在这座边境小城里消失了?可当你站在路边,又会发现来往的出租车,穿梭在大街小巷。

  近日,“多彩中国云南行”实训营的师生们走进这里,解码这座中越边境小城独特的交通生态。

  作为中越边境的重要口岸,河口县与越南老街市隔河相望。在这个边境小城里,依靠约180辆出租车构建起了主要出行网络。这种特殊的交通格局,既能满足本地居民的日常出行,也能适应边境贸易和旅游带来的流动需求。

  叫车不靠软件:电话与微信群成“快捷通道”

  “师傅走吗?”“走,去哪里?”在河口县,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上演。和网约车不同,出租车常常无法满足随叫随有的需求,面对这个问题,河口的出租车司机们有自己的解决办法。

  “我给你个电话,你打电话3分钟内就有车来接了。”在酒店门口,工作人员和一位顾客说道。电话接通后,告知出发地点,不多会儿,一辆黄绿相间的出租车就出现在了视线中。

  司机小琴在河口开出租已有多年,她把自己的微信名改成了“出租车 手机号”,以方便乘客有需要时,能够迅速找到她。在乘客下车时,她还会提醒:“付款页面有手机号,叫车直接打电话就行。”在河口,“打电话”成了叫车的一个重要方式。

  当地出租车司机还自发组建了庞大的联络网络。“我们有几十个微信群,覆盖了大部分本地居民,叫车特别方便。”开了十几年出租的张师傅告诉记者:“虽然河口没有网约车,但出租车叫车也很快!”

  为提升服务效率,满足旅客的叫车需求,当地许多酒店或建立起叫车微信群,或安排酒店工作人员进入司机群,帮旅客叫车。这种依托社交网络的灵活调度,让河口的出租车服务形成了独特的高效模式。

  街头待客妙招:口岸排队与街道巡游并行

  高效的叫车网络背后,是司机们根据这座边境小城的特色形成的独特运营策略:口岸定点候客与街道巡游相结合的灵活模式。

  在河口,活跃的边境贸易和跨境旅游为出租车行业提供了稳定客源。每天清晨开始,无论是河口北站还是口岸花园,都能看到排起长龙的出租车。司机们娴熟地完成揽客、上车、打表、出发等一系列流程。

  上午九点半,炽热的阳光炙烤着地面。排队候客的司机们各显神通:有的全副武装佩戴防晒装备,有的在树荫下纳凉休息,还有的摇下车窗摇扇降温。当越南旅游团通过口岸时,司机小卢并不急于招揽:“旅游团都乘坐大巴,我们的主要客源是本地居民和自由行的越南游客。”她坚持在口岸定点候客的策略,“在街上转接不到什么人,每天我就在口岸等一等。”然而,并不是所有司机都愿意等,邓姐就是其中之一:“口岸那边太热了,车停在太阳下,开空调又费电,有时候排1个小时,就赚五块七块钱也不划算。”所以,她选择街道巡游,灵活选择停靠点,这样也保证了乘客的用车便利。“我们这行全年无休,已经成了习惯。”在10多年职业生涯里,出租车司机张哥几乎风雨无阻。而这种敬业精神,正是支撑这座边境小城高效出行网络的基础。三家公司托底:180 辆出租车的运营网灵活的运营方式能长期维系,离不开其背后规范的行业组织。河口县现有约180辆出租车,分属3家出租车公司。“印象里,在我很小的时候河口就已经有出租车了,有些人一跑就是10多年。”河口边城出租公司的唐姐回忆道。

  宏泰出租车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在河口,几乎所有车辆都属于司机所有。司机会把自己的车挂靠在出租车公司,每年向公司缴纳管理费,而公司会负责为车辆购买保险以及对司机进行培训等。

  记者还注意到,在河口县的出租车司机,大多是来自省内其他州市或省外。“有些司机以前是开三轮车的,后来就转去开出租了。”唐姐介绍,其运营模式也较为多元,既有夫妻搭档,也有兄弟轮班,还有子承父业的情况。

  又一单行程结束,小琴再次回到车流中,等着路人招手或是微信群里的消息……在这座没有网约车的边境小城,出租车司机们用这种朴素的方式,迎来送往每一位乘客。这些黄绿相间的出租车不仅是出行工具,更成为连接小城内外的流动纽带。

  作者:复旦大学 王宇 边思语 蒲秦昊 程艺丹 姜珊

  指导教师:陶建杰 张志安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