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从苏联模式出发的改革:涵义与主要内容

发布时间:2025-07-26 16:16:00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已明确两个关键问题:其一,苏联模式—— 以产权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模式,并非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生产模式;其二,这种模式只是社会主义国家处于过渡时期的生产模式。因此,当社会主义国家历经数十年发展,通过资金积累基本实现工业化、形成自身经济基础后,作为过渡形态的公有制经济体制便需通过改革,转变为真正的社会主义生产模式。

  那么,这种改革的真正涵义和主要内容究竟是什么?

  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总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应以劳动者为主体,以满足劳动者消费需求为目标。而苏联模式已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者,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为劳动者当家作主和按劳分配奠定了基础。因此,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用体现劳动者当家作主和按劳分配的制度,取代原有的产权管理制度与分配制度—— 这正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真正涵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了两个社会的根本区别,并提出要实现两个“决裂”。“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共产党宣言》1949 年版,第 39 页、第 44 页)。

  从这段经典论述来看,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任务,是实现以消费价值为导向的生产方式对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这一转变包含十个核心维度:

  生产力结构的转变:从生产资料居支配地位,转向生产劳动居支配地位;

  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转变:从生产资料所有权主导,转向生产劳动所有权主导;

  基本经济制度的转变:从产权制度,转向劳权制度;

  生产主体的转变:从以生产资料所有者为主体,转向以生产劳动所有者为主体;

  生产方式的转变:从资本雇佣劳动,转向劳动主导资产;

  分配方式的转变:从按资分配,转向按劳分配;

  生产目的的转变:从满足资产者的资产增殖需求,转向满足劳动者的消费价值需求;

  政治体制的转变:从资产者当家作主的政治体制,转向劳动者当家作主的政治体制;

  所有制的转变:从生产资料资产阶级所有制,转向生产劳动归劳动者所有的所有制形态;

  上层建筑的转变:从与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文化意识形态,转向与消费价值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文化意识形态。

  实现上述十个方面的转变,需要经历三个决定性步骤:

  第一,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及一切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劳动阶级的专政体制;

  第二,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消除产权制度的基础,建立与公有制特点相适应的劳权制度,形成消费价值生产方式;

  第三,在建立消费价值生产方式的同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意识形态,形成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匹配的上层建筑。

  

  在实践层面,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首次在俄国取得成功。由于共产党领导的劳动阶级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苏俄建立政权,且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胜利后需应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犯,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在巩固政治统治的前提下,应对战争、快速实现工业化,从而为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创造客观条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过渡形态的苏联模式—— 以产权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应运而生。因此,当苏联基本实现工业化、进入和平时期后,在具备相应条件时,就应当启动经济体制改革:用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制度取代产权制度,并同步推进宏观经济体制改革。

  从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的发展历程来看,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其涵义并非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成”,而准确地说是将过渡时期的公有制经济模式转变为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公有制经济模式,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因为原有的产权公有制经济模式并非真正的社会主义生产模式,其产权制度本身与劳动者当家作主、实现按劳分配的要求不相适应。

  具体而言,对采用产权公有制模式的苏联模式进行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用劳权制度取代产权制度,使以国家为主体的企业转变为以劳动者为主体的企业,让作为生产组织的企业成为能够满足自身利益诉求的劳动实体;

  依据劳权企业运行和发展的需求,建立以劳动实体运行和发展为核心的宏观经济体制;

  在构建起相对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后,根据其特点进一步校正和完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

  在推进上述三项改革的同时,逐步形成与消费价值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文化与意识形态。

  关联阅读:

  1,苏联模式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过渡经济模式

  2,苏联灭亡东欧演变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分析

  3,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两个关键词:工人和生活满足

  4,为什么苏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会走向灭亡?答宣仲林

  5,论苏联模式的两个误区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