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篡改《东方红》之后,又删《浏阳河》,这是在和人民宣战吗?

发布时间:2025-07-23 16:18:05

  芒果台在《歌手2025》的回放版和音乐平台上,悄无声息地剪去了周延演唱《故湘,风》中的那一段《浏阳河》。芒果台辩解说是“拿不到版权”。可这理由,谁信谁傻。给明星出场费那么高,结果却说《浏阳河》拿不到版权?真当观众是睁眼瞎?

  第二天,“湖南文旅”直接就转发了《浏阳河》的演出片段,之前沙宝亮在芒果台唱整首《浏阳河》,不光完整保留,平台音源都在。那时候不谈版权问题,现在就突然版权敏感?这逻辑站得住脚吗?遮掩得太拙劣,反而暴露得更彻底。

  删掉浏阳河不是一段旋律,是一种文化,是一段记忆,是一面旗帜。

  我们得搞清楚,《浏阳河》到底是什么。

  这不是一首普通的地方民歌,它背后是一条文化的河,是一段伟人和人民的记忆。它流过湖南,流过韶山,流过毛主席的童年与故土,流进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里。从新中国诞生的那一刻,它就已经不再是“水路绕几弯”的简单风景,而是带着阶级翻身、民族解放的印记,成为亿万劳动人民心中温热的情感归属。

  这首歌诞生在土地改革热火朝天的年代,创作于1951年,当时湖南农民翻身得地,田间处处是一派火热景象。文工团的徐叔华走在泥地里,听着粮车滚过土地的声音,就这样灵感突现,写下了花鼓戏《双送粮》的最后一段。这段后来被单独拿出来演唱,取了头一句的名字——《浏阳河》。这不是某些人嘴里说的“地方小调”,它是农民阶级斗争胜利的欢歌,是从土里冒出来的社会主义旋律。

  1959年,为了迎接阿尔巴尼亚艺术团,湖南方面特意选了这首歌,作为最能代表湖南人民心声的民歌。歌词问答之间,唱的是山水,写的是家乡,流的是感情,说到底,是对那个从湘潭走出来、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新世界毛主席的感念与敬仰。这首歌从诞生那一刻起骨子里就是红色的!

  1971年8月,年近八旬的毛主席在南方巡视,听转播时听到《浏阳河》,情不自禁:“再来一遍。”人民领袖发自内心的喜爱。

  如今在毛主席的故乡湖南地方电视台有选择的删这首歌,是怕什么?是怕红色符号重新发出声音。

  他们怕的是,从旋律里站起来的人民。老百姓就想问问,毛主席有什么不能提的?是有什么避讳吗?实在是搞不懂。

  《浏阳河》背后的那个名字,早已不再是历史。代表的是斗争,是公平,是翻身。是劳动人民的象征。他留下的是思想,是一整套看待社会、认清阶级、改变命运的武器。

  现在的青年人,开始从网络迷雾中拨开那段被打压的历史,从一本本泛黄的书中找到方向。他们开始质疑,开始追问,开始重新走回那条《浏阳河》。

浏阳河这首歌出来的时候年轻人的刷屏

  删不掉的不是一首歌,是人民心里的那点热。

  当“人民万岁”再次出现在年轻人手写的标语中,我们知道,那力量并未散去。它只是沉在民间,等一个信号,就能重燃。

  媒体剪掉《浏阳河》,其实是出于恐惧。他们知道,一旦那段旋律完整播出,它唤起是一种潜藏的共鸣。这是人民的内在觉醒,是他们对身份的重新认知,是他们从文化中寻找到的政治立场。删掉它,就像想从人民心里删掉“阶级”这两个字。但删得掉吗?

  媒体不是流量的奴隶,使命不是粉饰太平,不是配合“去意识”,更不是为利益剪辑人民的感情。媒体应该是人民的麦克风,是信仰的传播者。

  不敢直面人民,就剪去人民的声音,不敢提阶级,不敢叫毛主席的名字响亮,就悄悄从舞台上抹去这段旋律。可这段旋律,刻在骨子里了。

  删掉《浏阳河》删不掉毛主席。删不掉那片土地上的人民,删不掉他们为解放流的血、吃的苦、翻的身。你越删,就越让人意识到:这里头有东西,是不能让人听的,是他们不敢让人听的。于是,更多人反而去听,去想,去找。

  他们怕的不是《浏阳河》,怕的是人民从这歌里走出来,抬起头,站起来。

  所以,他们删。但删得掉吗?

  这世上有些旋律,是注定剪不掉的。因为它不是在音符里,是在人民心里。

  湖南台是国有企业,不以毛主席为荣为傲,过度商业化充当娱乐至死急先锋毫无责任担当,这到底是人民的电视台还是走资的电视台?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