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三年六月二十八日,刘少奇起草了给续范亭的一封信,其内容主要是论述“人性”问题。毛主席对信稿加了很多批语,修改了一部份关于人性问题的一系列历史唯心主义、庸俗唯物主义和二元论的错误观点。
有一处很有意思,信上写,人与其他动物最基本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有思想的。
毛主席认为,人与动物的“最基本区别是人的社会性,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人是从事社会生产的动物,人是阶级斗争的动物(一定历史时期),一句话,人是社会的动物,不是有无思想。一切动物都有精神现象,高等动物有感情,记忆,还有推理能力,人不过有高级精神现象,故不是最基本特征。”
为什么毛主席会这样说呢?好像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违背。很多人不能理解。如果我们放在唯物主义的前提下,就好理解了。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社会劳动,这种劳动主要是生产劳动,通过物质生产进而完成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自我物质循环,使人这个群体相对独立于自然界。
动物则不然,动物本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动物没有通过自己的生产劳动完成相对独立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与自我循环体系,虽然蜜蜂也采蜜,狼也狩猎捕食,但是这些都是动物的本能活动,而不是他们组织起来的社会物质生产。
因此,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生产,在于劳动。正是劳动使人脱颖而出,使人开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人探索自然规律,并由盲目的服从自然规律的安排走向自由的利用自然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正是人类的这一跨越万年的劳动,这种社会性的物质生产活动,使人真正独立于自然,走入独立的自我生产与再生产体系。
这种自我生产与再生产,首先是农业劳动。在农业之前,人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通过采集与狩猎而生活下来。但是农业让人利用土地种植农作物从而满足生活需要,人不用再捕猎而生了。人开始完成第一层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只要依赖于土地、天气等自然条件,人就能相对独立地完成物质生产与再生产了,从而使人一代一代地生存下来。
其次是工业劳动。农业劳动虽然解决了人的吃饭问题,但会陷入生产力制约的发展局限。因为小规模的、简单的土地生产力劳动不能容纳人口的巨大发展。
有了工业与科技的加持,农业开始转向规模化与资本化,种植工具也有了改善,产出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工业本身使人更加有力地改造自然界,比如运用能源发电,让人类进入电力时代。运用自然力和机械,使人进入蒸汽时代与自动化时代。制造飞船、火箭,可以离开地球进行外星探索。在工业劳动之下,人可以远涉重洋,可以飞跃四大洋、五大洲,甚至未来可以离开地球而寻找新家园。这都是工业劳动的力量。
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都是人的劳动的不同形式,因此,真正使人区别于动物的,是人的社会化劳动。
那为什么说,人与动物的基本区别在于思想是错误的呢?或者说,承认思想是人的独一无二的属性,错在哪里呢?
原因在于,如果承认思想是人与动物的基本区别,就相当于承认思想是独立于物质生产活动而独立存在的。如果认为思想是物质活动的反映,那么思想就不是人与动物的基本区别,问题到这里就凸显出来了。
思想是什么东西?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这种人的主观反映,怎么能成为人的独一无二的属性呢?那与自己定义自己有什么区别?如果承认思想的独立性,那么一个人可以说他自己不是人,因为他自己的思想可以给自己定义。这种结论显然是荒谬的。
马克思主义者,首先是唯物主义者,不应当承认思想独立于物质的存在。如果承认思想作为人独一无二的存在,人的独一无二的属性,那就是唯心主义者,就违反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
因此,这一点是蕴含着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在里面的,不了解这个前提,就很容易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思想。这是人的思想对人的欺骗,是人的一种自欺欺人的属性。
人的思想是怎么来的呢?
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一文中,毛主席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一文中,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说,“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思想的来源,思想来源于物质生产生活实践。只有牢牢把握唯物主义这个前提,分析问题时才不会迷糊。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