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英雄河北|李忠:以身殉国的地委书记
李忠。河北日报资料片
每逢“七一”,衡水市冀州区六师路上,总有党员们前来参观学习,接受革命精神洗礼。
六师路,得名于河北省立第六师范学校。这所自1923年创办、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停办的学校,一直是冀南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这里诞生了冀县首个中共支部,还培养了许多爱国学生。其中,就有李忠。
李忠原名郑树钧,1914年生于冀县(今衡水市冀州区)垒头村,1933年考入河北省立第六师范学校。1934年,经冀枣工委书记李幼贤(后更名李力)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六师党支部组织委员,在学校秘密宣传马列主义,发展党的组织。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李忠领导过平西游击战。1939年初,他和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北平女大学生杨曼结婚后,经平西特委介绍,夫妻双双回到冀南抗日根据地。他先任新河县政府秘书,后为南宫县委书记。1940年春调任冀南四地委宣传部长,1941年调任二地委书记。
1943年3月14日晚,李忠带领20多名武工队员到滏阳河西检查工作,布置新的任务。他们从南宫县水牛屯出发,穿过敌人三道封锁线和封锁沟,于15日拂晓到达隆平县(今隆尧县)北阎庄。由于叛徒告密,敌人掌握了他们的行踪,从隆平、巨鹿调动8个据点的兵力,包围了他们的住处。
李忠指挥武工队员突围,从凌晨激战到上午10时。在战斗中,李忠连中数弹,身负重伤,武工队员相继负伤、牺牲。在敌人从四面包抄过来的紧急关头,李忠和8名武工队员誓死不当俘虏,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2014年9月,李忠烈士入选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河北日报记者高珊整理)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